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清原满族自治县大孤家镇党委深入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員、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工程,坚持“育、扶、用”三措并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乡土人才。
坚持教育培训为先,用足强基固本“金钥匙”。采取教育、谈心等措施,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针对一些素质较高的非党致富能手关心村集体事务不够、入党主动性不强的实际,镇党委采取结对谈心、办班培训、列席支部活动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党性教育,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感情。全镇拟向党员方向培养的140名致富能手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133人加入了党组织。采取技术培训、反向帮扶等措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大规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围绕发展高效、绿色种养业,聘请专家、产业大户为“三向培养”对象授课,受训“三向培养”对象及其他农民党员5000余人次。开展反向帮扶,由技术骨干帮助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党员发展产业项目、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支持,有22名党员成为了致富能手。坚持思想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把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将有意愿担任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对象全部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行列,采取定期谈心、举办培训班、选配到管理岗位“压担子”等方式进行锻炼,让这些“三向培养”对象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15年来,先后有67名被推选为村组干部,有21人被推选为村书记、主任,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坚持政策扶持为主,撬动领富带富“原动力”。深化“结对帮扶”,提供贴心服务。实行镇村两级领导包村联户制度。每名镇干部包“三向培养”工作到村到户到项目,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内容、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以及达到的效果,以百分制形式量化考核,确保帮扶到位,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产品加工、扩大规模等方面的难题。加大资金投入,用活政策“杠杆”。充分利用“三向培养”工程贷款贴息政策和清原县委建立的30万元“三向培养”基金及妇女小额贷款政策,为“三向培养”对象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镇党委协调各种贷款5000多万元,还将涉农部门的政策和资源进行整合,助推全镇239名“三向培养”对象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项目。依托培训资源,增强“带富”能力。抓住省市县安排青年农民到上级院校进修的机会,输送表现突出的“三向培养”对象外出考察学习,2003年至今先后安排了23名致富能手、19名经纪人到沈阳农业大学学习进修。在市县镇的村干部培训班中,安排113名“三向培养”对象跟班学习。
坚持作用发挥为本,释放工程实施“磁效应”。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镇党委以党群共富专业区为依托,共确定“双带”示范基地17个,选树种植养殖、加工及营销方面的领军人物5人,让领军人物以身示范,让党员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在互动启迪中推动特色种养和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以林下参、细辛、威灵仙为主的中药材栽培园5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有机米种植面积1万亩,绿化苗木栽植面积28万亩,黄牛饲养量达到12萬头。推进党组织体系有效覆盖。在引导“三向培养”对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社+支部”的模式,鼓励他们组建产业党支部,由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和“三向培养”对象担任协会骨干和支部成员,纳入村党组织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的助推作用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全镇已建立烟草、苗木、中药材等17家产业合作社,组建产业支部5个。推进和谐村屯建设进程。“三向培养”工程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村组力量,在带领村民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镇党委组织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担负起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为贫困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带动300余名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同时,镇党委还通过创新载体,将“三向培养”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村屯建设。15年来,全镇13个村没有出现一个越级上访事件,全部进入文明村和平安村行列,7个村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专业村,王小堡村迈入全国先进村行列。
坚持教育培训为先,用足强基固本“金钥匙”。采取教育、谈心等措施,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针对一些素质较高的非党致富能手关心村集体事务不够、入党主动性不强的实际,镇党委采取结对谈心、办班培训、列席支部活动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党性教育,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感情。全镇拟向党员方向培养的140名致富能手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133人加入了党组织。采取技术培训、反向帮扶等措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大规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围绕发展高效、绿色种养业,聘请专家、产业大户为“三向培养”对象授课,受训“三向培养”对象及其他农民党员5000余人次。开展反向帮扶,由技术骨干帮助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党员发展产业项目、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支持,有22名党员成为了致富能手。坚持思想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把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将有意愿担任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对象全部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行列,采取定期谈心、举办培训班、选配到管理岗位“压担子”等方式进行锻炼,让这些“三向培养”对象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15年来,先后有67名被推选为村组干部,有21人被推选为村书记、主任,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坚持政策扶持为主,撬动领富带富“原动力”。深化“结对帮扶”,提供贴心服务。实行镇村两级领导包村联户制度。每名镇干部包“三向培养”工作到村到户到项目,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内容、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以及达到的效果,以百分制形式量化考核,确保帮扶到位,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产品加工、扩大规模等方面的难题。加大资金投入,用活政策“杠杆”。充分利用“三向培养”工程贷款贴息政策和清原县委建立的30万元“三向培养”基金及妇女小额贷款政策,为“三向培养”对象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镇党委协调各种贷款5000多万元,还将涉农部门的政策和资源进行整合,助推全镇239名“三向培养”对象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项目。依托培训资源,增强“带富”能力。抓住省市县安排青年农民到上级院校进修的机会,输送表现突出的“三向培养”对象外出考察学习,2003年至今先后安排了23名致富能手、19名经纪人到沈阳农业大学学习进修。在市县镇的村干部培训班中,安排113名“三向培养”对象跟班学习。
坚持作用发挥为本,释放工程实施“磁效应”。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镇党委以党群共富专业区为依托,共确定“双带”示范基地17个,选树种植养殖、加工及营销方面的领军人物5人,让领军人物以身示范,让党员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在互动启迪中推动特色种养和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以林下参、细辛、威灵仙为主的中药材栽培园5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有机米种植面积1万亩,绿化苗木栽植面积28万亩,黄牛饲养量达到12萬头。推进党组织体系有效覆盖。在引导“三向培养”对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社+支部”的模式,鼓励他们组建产业党支部,由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和“三向培养”对象担任协会骨干和支部成员,纳入村党组织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的助推作用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全镇已建立烟草、苗木、中药材等17家产业合作社,组建产业支部5个。推进和谐村屯建设进程。“三向培养”工程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村组力量,在带领村民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镇党委组织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担负起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为贫困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带动300余名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同时,镇党委还通过创新载体,将“三向培养”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村屯建设。15年来,全镇13个村没有出现一个越级上访事件,全部进入文明村和平安村行列,7个村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专业村,王小堡村迈入全国先进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