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国爽亦师亦友。他读硕士的时候,我是他的班丰任,他是班长,两个人在事务上联系颇多;后来他被浙师大聘为校外硕士兼职导师,参与我的关于“校本教研教材”的部 级课题研究,或一起参加各类语文研讨活动,于是保持了密切的接触。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为人质朴、诚恳又热情。他在学习和研究上肯下苦功,踏踏实实。在一个治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的今天,他每年仍订有《语文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十几种杂志,而且二十多年都是如此。和我聊起语文教育研究时,而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新思想、新方法,他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教学上,他有自己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艺术追求。
我最近一次见他,是去温州参加他的名师工作事活动。他请求我给他的学员讲讲当下一线语文教师做哪些研究比较合适、比较扎实。他说,现在一线语文教师离研究很近又很远,似乎人人都会写论文,可是很多人都像炒冷饭一样炒来炒去的,学问做得不实在,没有自己真正的东西。他的说法设错,一线语文教师研究上壤应该就在课堂里,他们每天都要遇到“教什么”“学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这类具体问题。一百个教师对同一个文本可能有一百种教法。在同一个语文课程目标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相同的东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如果应该不同,它的理据是什么,效果又可能如何。凡此种种,均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去发现,去探索。而这些发现和探索的结论,才有可能是实在的,才会是自己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这道理他很清楚。邀请我来讲,一是叙朋友之谊,二或许是出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之故吧。
2 006年,他曾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教育专著《“教”:为了更好的“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淡黄色的封面散发着新鲜和质朴之味。书的内容分为上下编,上编是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下编是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处理策略。
教师的“教”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是颠覆过去罩在教师头顶上的光环而从讲坛俯身下来所持有的人本理念,这体现他作为一个教者的服务意识。我时常参加各地市语文教研活动,发现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时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带有强烈的霸权主义观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教学处理主观、武断,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必须看到,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那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目中无人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具备生命意义的合作和对话,不可能促进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生长。他说:“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闪耀着光芒。”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长远的人格成熟和精神成长,语文教学才会收到功效。在这个意义上,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农业,决不是工业。语文教学更多的不是灌输和训练,而应该是养育和培植,实在是合乎情理。这要求语文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艰辛。然而原本有更多人生选择的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拒绝外界的物质诱惑,而选择了简朴的三尺讲台。他的语文教学落脚扎实,角度灵活。他的双脚深深扎入语文田地里,细细打量着每一根禾苗的成长,并努力让它享有充分的阳光雨露。
正因为他有这样执著的信念,使他的语文教学研究更接近课堂教学的实际,他的研究成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操作性意义。当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涌来的时候,他说语文教学不同于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标不能解析得那么清晰;当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旗帜到处招展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言语活动,它的人文内涵应以审美的言语方式渗透;当语文教育界为语文本体论争论不休的时候,他早已将目光放在了展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里,做一线教师所应做所能做的研究。他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出发点,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兴趣以形成对话的动力,激发思维以提升体悟的能力,激发潜能以唤醒创造的意识。并且,借助活动理论来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指向及组织,摒弃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以言语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在书中还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内在的心理形态的审美场,它具有聚力、融力、张力和同化力。亲和、协调、丰盈、发展,是言语活动的基本的审美效应。“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教”的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导”的艺术。“导”,意味着教师参与对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否定了为师不作为的表现,而应使“导”的过程真正地推动学生成长的过程,直至学生不需要“导”。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的艺术,找听到他在多次场合告诫年轻教师务必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他布置给工作室成员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便是阅读孙绍振、刘莉莉、钱理群等教授著的文学作品解读的6本书。教师教学落于俗套或失败,缺少吸引力,往往在于拿不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在他担任浙江省温州中学语文组长的四年时间里,曾辅导四位年轻教师获得全国高中语文课堂大赛一等奖,一位年轻教师获得省教坛新秀,其中洪秀善老师、杨仲老师获得分别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全国中语会组织的大赛第一名。郑可莱老师和余伟老师均获得“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课堂教学大赛第二名。这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应该是他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理念所结的果。
在此,我祝愿他继续沉潜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里,用他真挚的爱心、充沛的精力和独特的视野打造出更多富有诗意的而且有创造力的人才。
我最近一次见他,是去温州参加他的名师工作事活动。他请求我给他的学员讲讲当下一线语文教师做哪些研究比较合适、比较扎实。他说,现在一线语文教师离研究很近又很远,似乎人人都会写论文,可是很多人都像炒冷饭一样炒来炒去的,学问做得不实在,没有自己真正的东西。他的说法设错,一线语文教师研究上壤应该就在课堂里,他们每天都要遇到“教什么”“学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这类具体问题。一百个教师对同一个文本可能有一百种教法。在同一个语文课程目标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相同的东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如果应该不同,它的理据是什么,效果又可能如何。凡此种种,均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去发现,去探索。而这些发现和探索的结论,才有可能是实在的,才会是自己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这道理他很清楚。邀请我来讲,一是叙朋友之谊,二或许是出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之故吧。
2 006年,他曾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教育专著《“教”:为了更好的“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淡黄色的封面散发着新鲜和质朴之味。书的内容分为上下编,上编是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下编是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处理策略。
教师的“教”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是颠覆过去罩在教师头顶上的光环而从讲坛俯身下来所持有的人本理念,这体现他作为一个教者的服务意识。我时常参加各地市语文教研活动,发现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时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带有强烈的霸权主义观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教学处理主观、武断,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必须看到,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那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目中无人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具备生命意义的合作和对话,不可能促进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生长。他说:“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闪耀着光芒。”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长远的人格成熟和精神成长,语文教学才会收到功效。在这个意义上,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农业,决不是工业。语文教学更多的不是灌输和训练,而应该是养育和培植,实在是合乎情理。这要求语文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艰辛。然而原本有更多人生选择的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拒绝外界的物质诱惑,而选择了简朴的三尺讲台。他的语文教学落脚扎实,角度灵活。他的双脚深深扎入语文田地里,细细打量着每一根禾苗的成长,并努力让它享有充分的阳光雨露。
正因为他有这样执著的信念,使他的语文教学研究更接近课堂教学的实际,他的研究成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操作性意义。当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涌来的时候,他说语文教学不同于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标不能解析得那么清晰;当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旗帜到处招展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言语活动,它的人文内涵应以审美的言语方式渗透;当语文教育界为语文本体论争论不休的时候,他早已将目光放在了展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里,做一线教师所应做所能做的研究。他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出发点,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兴趣以形成对话的动力,激发思维以提升体悟的能力,激发潜能以唤醒创造的意识。并且,借助活动理论来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指向及组织,摒弃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以言语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在书中还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内在的心理形态的审美场,它具有聚力、融力、张力和同化力。亲和、协调、丰盈、发展,是言语活动的基本的审美效应。“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教”的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导”的艺术。“导”,意味着教师参与对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否定了为师不作为的表现,而应使“导”的过程真正地推动学生成长的过程,直至学生不需要“导”。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的艺术,找听到他在多次场合告诫年轻教师务必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他布置给工作室成员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便是阅读孙绍振、刘莉莉、钱理群等教授著的文学作品解读的6本书。教师教学落于俗套或失败,缺少吸引力,往往在于拿不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在他担任浙江省温州中学语文组长的四年时间里,曾辅导四位年轻教师获得全国高中语文课堂大赛一等奖,一位年轻教师获得省教坛新秀,其中洪秀善老师、杨仲老师获得分别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全国中语会组织的大赛第一名。郑可莱老师和余伟老师均获得“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课堂教学大赛第二名。这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应该是他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理念所结的果。
在此,我祝愿他继续沉潜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里,用他真挚的爱心、充沛的精力和独特的视野打造出更多富有诗意的而且有创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