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全面能源战略》政策概要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7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能源部门正在历经一场深刻转型。美国正在生产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正在生产以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为来源的更多电力,正在消费更少的石油同时保持电力消费当量。这些变化具有重大的经济和能源安全价值,并在能源部门中帮助减少了碳排放,从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为了促进这一进程,为了培育经济增长,为了子孙后代而保护地球,总统已经制定了积极进取的《全面能源战略》。能源部门中的一些当前趋势,早于本届政府就已存在,它源自于技术进步和美国企业家及商业创新,也源自于政府支持的研究和其他公共政策。《全面能源战略》通过强调油气生产的环境友好性来支持这些新趋势;此外,本届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促进源于低排放或零排放的能源增长,例如支持风能、太阳能、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政策;也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来降低能源需求;本届政府正在支持一个雄心勃勃的针对燃煤和天然气发电厂以及工业设施的碳捕获、碳利用和碳存储的项目。
  《全面能源战略》有三大要素:支持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提高能源安全,部署低碳能源技术运用和为清洁能源未来奠基。本报告揭示《全面能源战略》的这三大要素,盘点了到目前为止已取得的进展和仍有待完成的工作。
  1、最近美国国内能源部门的历史性转型。
  数十年来的能源使用模式正在颠覆。2005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8%;此外,自2009年以来,来自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能源总量已翻了一倍多。
  这些巨变,大多是前所未见的。仅仅在八年前,底线的预测显示在未来仍将不断增加石油消费;但现在,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见自2019年后石油消费将开始下降。事实上,自2007年的石油消费高峰期以来,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已经下降了5.5%,或者说每天减少50万桶。
  2、能源部门为(美国经济)从大萧条中复苏已经提供了关键支持,美国经济受制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石油市场的(几率)正在持续降低。
  崛起的美国国内能源生产为GDP增长和就业机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仅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增长就为2012年和2013年的实际GDP增长贡献了超过0.2个百分点;并且从2010年到2013年,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33000人。数万工作岗位已在太阳能和风能产业产生了。这些数字还没有考虑到所有的经济溢出(效应),所以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更大。
  除去受危机影响的2009年,美国贸易赤字为GDP的1%,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的。自从美国贸易赤字的2006年高峰以来,贸易赤字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减少,即等同于GDP的百分之一,可直接归因于石油产品的赤字缩减,因为国内生产的增加和国内消费的下降相互结合,减少了石油的进口。
  宏观经济中的能源安全,即针对国际供给中断的经济弹性得到了加强,减少了石油净进口支出和石油依赖。石油净进口量的下降,源于降低了的国内石油需求,增加了的国内石油生产和更多的高效车辆,以及增加了的生物燃料使用;对于来自于国际供应中断而带来的石油价格震荡,上述这些(积极)因素减少了美国经济的应对脆弱性。尽管国际石油供应震荡和石油价格波动还会永远存在风险,本报告中的实证数据表明:净石油进口的进一步下降将会减少这些风险。
  美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2013年,美国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液体燃料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美国在天然气方面正在领先,且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美国在石油领域将在未来几年内也保持领先。
  3、总统的《全面能源战略》将通过部署低碳技术和夯实未来清洁能源基础,持续加强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美国自2005年以来已经减少了碳排放的污染总量,这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减少得)多。自2007年的峰值以来,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下降了10%;但最近的预测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开始再次上升,因而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解决这一关键的使命。在2013年国情咨文中,总统再次呼吁国会通过立法以提供减少排放的市场机制。由于没有一个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国家能源政策的中心目标就必须(集中在)开发和部署低碳技术,因为市场不能够承担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
  总统的《全面能源战略》设定以天然气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燃料,并且设定了实施步骤以负责任地确保天然气的发展。相较而言,天然气比许多其他能源都更清洁。但天然气的开采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关切,包括甲烷的排放;本届政府支持安全和负责任的开发,这包括一项政策以解决现有甲烷排放数据空白,减少"上游"的甲烷排放,并作为"四年能源评估"的一部分来确认"下游"甲烷减排的状况。
  《全面能源战略》支持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其他零碳能源的研发和部署,并投资于能源增效。内政部负责许可在公共土地上建设足够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并在2020年前为超过600万家庭供给电力;国防部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在陆军、海军和空军基地部署三个百万千瓦级别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作为《气候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联邦政府承诺到2020年在联邦(机关)大楼中所消耗能源的20%要来自可再生能源;能源部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降低成本创新链,通过重要的贷款担保和示范项目来提升核能、可再生能源、能效和清洁燃煤技术。
  (赵宏瑞译校)[2014年5月]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讨论的比较热闹,一些人企图在"历史语境"中探讨当代中国的治理路径,解决我们面临的治理困境。我个人认为讨论这一点很及时。因为对一个民族来说,过去、现在与未来肯定有着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要在对过去的历史解释中寻求"现实的合理性"意义,就有可能掉入"历史文化陷阱"而丧失创新动力,有可能步入"历史循环"的老路。如果从这个高度来看待目前的中国改
期刊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
期刊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
期刊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繁华的紫竹院路一带。临近地铁10号线的高档办公楼——牛顿办公区605号,正是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的所在地。不大的空间,被分割成十多个工位,每一台工位上都配有电脑。没有弥漫在空气中的药剂味,乍看上去,倒像是一家现代化的IT公司。只有,办公人员身穿的白色制服提醒你,这里是一家医疗研究机构。  再往里走,就是院长于晓彤教授的办公室、也是他的接诊区。圆圆的、闪着亮光的脑袋,不太浓的眉
期刊
面对全球公司带来的冲击,国内一些企业缺乏全球视野,或者用传统竞争手段应对这些冲击,或者把这些冲击意识形态化寻求行政保护。实际上这样的应对不仅不能免于全球公司的冲击,而且往往丧失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组配置全球资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数据说明中国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不少企业已经“走出去”,其他企业也在考虑国际化发展。然而问题在于:企业为什么要“走
期刊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
期刊
数十人聚集在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钢铁”)门前,几个人将白色的横幅拉出来,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讨债。  昔日风光无限的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遭遇他上任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上一次李被外界关注,是迎娶了影视明星车晓,李兆会因此密集出现在媒体娱乐版面头条,连续数日,网络上到处都是他与车晓的婚礼场面:李身着喜服,满脸笑容,牵手美人,志得意满。  李兆会再次登上媒体头条,
期刊
我非常赞同论坛的主题:全面改革,绿色发展。因为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命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励精图治。古老华夏有了千年难遇的创新机遇。我们今天要使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城市更美丽。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景,很重的要两条,就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实现。  中国政府决定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我们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当年的全球
期刊
11月的第二周,统计局陆续公布了10月份经济数据,李克强总理13日在缅甸出席“10+3”会议时表示,中国今年能够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幅目标,这让国内经济界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根据经济的各项先行数据判断,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下行趋势,全年实现7.5%的目标几乎没有可能。那么,李总理为何对实现目标信心满满,而经济学界反而充满担忧,双方认识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从统计局月度数据看实现7.5%是可能的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