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如让学生采取自由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采用任何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自己选材、自己编导、自己排练、自己创作、自己评价,如“合唱进班级”“班班有歌声”等。五年级二班排练的是一首较规范的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二声部合唱《读唐诗》。在引导学生分析了乐曲的情绪和曲式后,大家讨论确定由几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情景伴舞。但他们觉得还不够生动,故又有人建议加上领唱、领读与伴舞,并由其他同学扮演“书画”的书生和调皮的村居书童。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并由他们自导自演,这个由班级全体同学参与表演的节目的形式后被结合到咱们的“七色花”合唱团里,曾代表区在市小学生古诗文合唱大赛比赛中获奖,并代表市参加省展演。
反思:创造性是人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也是健全人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创造能力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我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采取由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创编的形式,为他们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合作、自主、创造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扬。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变为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呼唤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构建健康人格。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如让学生采取自由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采用任何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自己选材、自己编导、自己排练、自己创作、自己评价,如“合唱进班级”“班班有歌声”等。五年级二班排练的是一首较规范的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二声部合唱《读唐诗》。在引导学生分析了乐曲的情绪和曲式后,大家讨论确定由几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情景伴舞。但他们觉得还不够生动,故又有人建议加上领唱、领读与伴舞,并由其他同学扮演“书画”的书生和调皮的村居书童。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并由他们自导自演,这个由班级全体同学参与表演的节目的形式后被结合到咱们的“七色花”合唱团里,曾代表区在市小学生古诗文合唱大赛比赛中获奖,并代表市参加省展演。
反思:创造性是人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也是健全人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创造能力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我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采取由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创编的形式,为他们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合作、自主、创造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扬。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变为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呼唤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构建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