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作为德育范畴的感恩教育,目前正成为各学校重视的一大内容。做好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争取向上、锻炼成才、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加上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感恩感恩,到底要感谢谁的恩?感恩的内容很广,一般而言,至少有这几个方面:1.感亲人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辛苦。2.感老师恩。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老师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进行教育,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有他们关注的目光。因此必须要感激老师的恩情。3.感同学恩。在学校,同学和我友好相处,互相激励,帮助我进步。4.感祖国恩。是强大的祖国给了我们稳定的保障,并且强大的祖国不断改变我们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让我们更安心舒适地学习,健康成长。
语文老师在讲课之中,要善于看准时机,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品德。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抓住时机渗透感恩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抓住时机加以点拨,渗透相应层面的感恩教育。如我在教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时,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朱自清的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我更注意让学生圈出父亲为“我”买橘的动词。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父亲为“我”买橘容易不容易?你认为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为什么父亲买橘会如此困难?既然这么困难,他为何不让“我”去而是他自己去呢?在学生探究之后,老师归纳:父亲为我去买橘,不容易。文中“探”、“穿”、“爬”、“攀”、“缩”等动词都体现了买橘的艰难,原因是父亲胖,但是他还是想去,这是父亲疼爱自己的体现。并让学生想象当时父亲买橘的场景,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去体会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在这之后,教师进行点拨提高: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进步文明的体现。《背影》正是描写了这种道德情操的美。进而再启发学生:读了该文,你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种种钟爱了吗?你该如何去感激父母对自己的爱?经过一层层的引导,让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升华。
再如教《藤野先生》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教师,他道德高尚,他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对学生一视同仁,课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之情。随后点拨:教师爱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学生爱戴老师,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去举出自己成长过程中老师爱护自己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老师同时“趁热打铁”,讲述颜渊尊师如父、郭沫若敬师、毛泽东尊师的佳话和许海峰不忘启蒙教练等尊师故事,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在榜样的作用下,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
而在上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我在引导学生去品会课文生机勃勃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及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盲孩子最终得到快乐的原因是在困境中得到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继而概括出大家都应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之后,我举出一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友谊就是力量”、“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等关于互助、友谊的名句给学生赏析,并要求学生下课后收集这方面的句子并好好体会,并进行歌颂友谊的习作练习。
三、感恩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知思图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一个人,定要怀有感激之心。其实,感恩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知恩图报。在引导学生感恩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对父母感恩,就要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自觉树立起当孝子的思想,孝敬家人,生活节俭,不与人攀比,努力学习。而对老师感恩,不只是去敬重老师,最主要的是要听老师的教诲、学习上进、遵守校规,这才是报师恩的主旨。对同学感恩,就要生活上和睦共处、学习上相互帮助。对祖国感恩,就要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准备。
如我在教《背影》之后,还会和一些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回家的表现,是否自觉积极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参加劳动等,检验感恩教育的成效。
为家育孝子,为国树良才。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语文课文具有的丰富的美感要素及载道明理的功能,加强感恩教育,为培养“四有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加上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感恩感恩,到底要感谢谁的恩?感恩的内容很广,一般而言,至少有这几个方面:1.感亲人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辛苦。2.感老师恩。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老师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进行教育,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有他们关注的目光。因此必须要感激老师的恩情。3.感同学恩。在学校,同学和我友好相处,互相激励,帮助我进步。4.感祖国恩。是强大的祖国给了我们稳定的保障,并且强大的祖国不断改变我们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让我们更安心舒适地学习,健康成长。
语文老师在讲课之中,要善于看准时机,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品德。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抓住时机渗透感恩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抓住时机加以点拨,渗透相应层面的感恩教育。如我在教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时,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朱自清的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我更注意让学生圈出父亲为“我”买橘的动词。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父亲为“我”买橘容易不容易?你认为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为什么父亲买橘会如此困难?既然这么困难,他为何不让“我”去而是他自己去呢?在学生探究之后,老师归纳:父亲为我去买橘,不容易。文中“探”、“穿”、“爬”、“攀”、“缩”等动词都体现了买橘的艰难,原因是父亲胖,但是他还是想去,这是父亲疼爱自己的体现。并让学生想象当时父亲买橘的场景,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去体会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在这之后,教师进行点拨提高: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进步文明的体现。《背影》正是描写了这种道德情操的美。进而再启发学生:读了该文,你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种种钟爱了吗?你该如何去感激父母对自己的爱?经过一层层的引导,让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升华。
再如教《藤野先生》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教师,他道德高尚,他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对学生一视同仁,课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之情。随后点拨:教师爱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学生爱戴老师,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去举出自己成长过程中老师爱护自己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老师同时“趁热打铁”,讲述颜渊尊师如父、郭沫若敬师、毛泽东尊师的佳话和许海峰不忘启蒙教练等尊师故事,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在榜样的作用下,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
而在上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我在引导学生去品会课文生机勃勃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及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盲孩子最终得到快乐的原因是在困境中得到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继而概括出大家都应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之后,我举出一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友谊就是力量”、“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等关于互助、友谊的名句给学生赏析,并要求学生下课后收集这方面的句子并好好体会,并进行歌颂友谊的习作练习。
三、感恩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知思图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一个人,定要怀有感激之心。其实,感恩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知恩图报。在引导学生感恩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对父母感恩,就要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自觉树立起当孝子的思想,孝敬家人,生活节俭,不与人攀比,努力学习。而对老师感恩,不只是去敬重老师,最主要的是要听老师的教诲、学习上进、遵守校规,这才是报师恩的主旨。对同学感恩,就要生活上和睦共处、学习上相互帮助。对祖国感恩,就要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准备。
如我在教《背影》之后,还会和一些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回家的表现,是否自觉积极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参加劳动等,检验感恩教育的成效。
为家育孝子,为国树良才。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语文课文具有的丰富的美感要素及载道明理的功能,加强感恩教育,为培养“四有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