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审计调查核实中,发现很多单位之间往来账款余额不一致,从而导致呆账、坏账不断发生,为一些动机不良的人挪用、侵占、贪污国家集体资产创造了条件。产生往来账款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本文就主观上造成往来账款余额不一致的原因和对策分述如下:
一、原因
(一)虚设往来账户。
在某种利益驱动下,有些单位在财务核算中,巧妙地运用往来手法转移隐瞒收入,预提费用,虚列支出,逃避国家税费,截留上缴款项,肆意调节财务收支。如某企业为了政绩和奖金等虚列收入200000元,某村将招待费用支出13000元挂在应付款借方。某会计将多年挂在往来户头的未上缴款8200元占为已有。
(二)记账不够规范。
某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办事,表现在:一是单方面记账、销账发生往来时,未使用正规多联式收据,造成一方会计有凭证记账;另一方无凭证,也不记账。也有不办理财务手续,采用内消往来账户方法。如某单位给他人担保贷款10000元,贷款到期,借款人无钱还贷,银行便从担保单位银行账户中扣贷款,而借款单位又不将银行往来户头调整到担保单位户头.又如某企业将改制资金和应上缴管理费用未办理任何手续,单方冲销各村该企业的大栅材料往来款66000元。二是记账、结账不及时。有些会计怕麻烦、图省事,会计业务发生后,不及时记账甚至不记账,也有些单位多人经管现金,发生经济业务又不及时和财务人员结账。如某村向信用社贷款30000元,本金未有记账,直到贷款到期,还本付息,仅在账面上反映一笔利息支出。又如一镇办工厂,业务员在外结算贷款82000元,长期放在自己身边周转使用,其中有10000元隔了26个月才和财务人员结账。三是会计科目误用混用。一些会计人员在财务制度改革以后,不能正确运用有关会计科目,把交镇代管款、应收款、应付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科目误用或混用,同一个往来单位在应收款、应付款、长、短期投资等多个科目均有余额,如一个企业上缴财政30000元,而会计记在归还财政周转金的户头上。四是合并户头记账。单位往来户头较多,会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将几家往来户头,合并记在一个账户头上,仅在摘要栏内作少许说明。
(三)新旧账目脱节。
有些改制企业,为了拖欠债务,企改后建立新账时,将企改前的应收款和应付款两类的往来账户余额数互相冲抵,在新账簿上只记载差额部分,应收款明细户头摘抄在笔记本上,便于自己向人家讨债。也有的企业对企改前的账簿的旧账干脆不问,企改后新建的账本捧出来给讨债人看,说什么以前帐他们不清楚。
(四)往来帐缺少核对。
有些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平时只顾记账,对往来账目很少和对方核对,清理收回,特别是对前任财务人员经手往来账目后任会计不闻不问,如有些会计中心代理记账,记账人员没有时间核对往来,单位又无人过问,使往来长期不核对。
(五)审计监督不力。
长期以来,审计监督等部门习惯把单位的“收、支”作为审计内容的重点,认为往来账务比较简单,在审计监督上有所忽视,使往来账务成为个别人违规违纪问题的“防空洞”。
二、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执法水平。
财政部门和各主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新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财会法纪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对不按规范程序办事的财会人员和不按时报账的经办人,造成财务混乱或会计信息失真,要按新会计法给予一定经济制裁和党、政纪处分。
(二)清理往来账户,差错主动自纠。
各单位通过学习财会法规,对照规定组织一次清理。对虚列的往来通过科目调整,恢复财务的本来面貌;对改制企业新旧账不衔接的,有关部门应督促他们补记入账,以保证财务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真实性。各单位不但要主动核对债权,清收欠款,对债务也应主动核对清偿。对期末双方余额不一致的,要逐笔核对组成的全部发生额,先易后难,先把双方入账完全一致的勾掉,发生额不一致的要翻开原始凭证详细核对,把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项逐笔核对出来。对多年未核对的,情况复杂的往来账,可采取分段核对法,逐年查明不符的金额和原因,直至全部核对清楚.核对结果要填写“未达帐明细表”及“往来帐对账调节表”,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对某些事项情况复杂,应另附说明,以备查考。核对结束,双方根据协定的处理意见,补办必要的手续登记入账,或对原来的账目进行调整,使各自的账面余额和对账调节表的余额相符。
(三)树立创新观念,强化往来审计。
财政、审计部门要树立创新观念,调整审计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长期的审计、财政监督,使各单位违纪问题越来越隐蔽,往来账务已是违纪问题的最好“藏身地”、“避风港”。在日常审计中,切莫忘记对往来户的审计监督。审计时可采取电话、传真、信函或登门核对,首先核对往来账户的期末余额,看是否一致,如发现有凝点再进行逐笔核对发生额,直至查清楚为止,弄清往来账务的真假虚实。
一、原因
(一)虚设往来账户。
在某种利益驱动下,有些单位在财务核算中,巧妙地运用往来手法转移隐瞒收入,预提费用,虚列支出,逃避国家税费,截留上缴款项,肆意调节财务收支。如某企业为了政绩和奖金等虚列收入200000元,某村将招待费用支出13000元挂在应付款借方。某会计将多年挂在往来户头的未上缴款8200元占为已有。
(二)记账不够规范。
某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办事,表现在:一是单方面记账、销账发生往来时,未使用正规多联式收据,造成一方会计有凭证记账;另一方无凭证,也不记账。也有不办理财务手续,采用内消往来账户方法。如某单位给他人担保贷款10000元,贷款到期,借款人无钱还贷,银行便从担保单位银行账户中扣贷款,而借款单位又不将银行往来户头调整到担保单位户头.又如某企业将改制资金和应上缴管理费用未办理任何手续,单方冲销各村该企业的大栅材料往来款66000元。二是记账、结账不及时。有些会计怕麻烦、图省事,会计业务发生后,不及时记账甚至不记账,也有些单位多人经管现金,发生经济业务又不及时和财务人员结账。如某村向信用社贷款30000元,本金未有记账,直到贷款到期,还本付息,仅在账面上反映一笔利息支出。又如一镇办工厂,业务员在外结算贷款82000元,长期放在自己身边周转使用,其中有10000元隔了26个月才和财务人员结账。三是会计科目误用混用。一些会计人员在财务制度改革以后,不能正确运用有关会计科目,把交镇代管款、应收款、应付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科目误用或混用,同一个往来单位在应收款、应付款、长、短期投资等多个科目均有余额,如一个企业上缴财政30000元,而会计记在归还财政周转金的户头上。四是合并户头记账。单位往来户头较多,会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将几家往来户头,合并记在一个账户头上,仅在摘要栏内作少许说明。
(三)新旧账目脱节。
有些改制企业,为了拖欠债务,企改后建立新账时,将企改前的应收款和应付款两类的往来账户余额数互相冲抵,在新账簿上只记载差额部分,应收款明细户头摘抄在笔记本上,便于自己向人家讨债。也有的企业对企改前的账簿的旧账干脆不问,企改后新建的账本捧出来给讨债人看,说什么以前帐他们不清楚。
(四)往来帐缺少核对。
有些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平时只顾记账,对往来账目很少和对方核对,清理收回,特别是对前任财务人员经手往来账目后任会计不闻不问,如有些会计中心代理记账,记账人员没有时间核对往来,单位又无人过问,使往来长期不核对。
(五)审计监督不力。
长期以来,审计监督等部门习惯把单位的“收、支”作为审计内容的重点,认为往来账务比较简单,在审计监督上有所忽视,使往来账务成为个别人违规违纪问题的“防空洞”。
二、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执法水平。
财政部门和各主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新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财会法纪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对不按规范程序办事的财会人员和不按时报账的经办人,造成财务混乱或会计信息失真,要按新会计法给予一定经济制裁和党、政纪处分。
(二)清理往来账户,差错主动自纠。
各单位通过学习财会法规,对照规定组织一次清理。对虚列的往来通过科目调整,恢复财务的本来面貌;对改制企业新旧账不衔接的,有关部门应督促他们补记入账,以保证财务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真实性。各单位不但要主动核对债权,清收欠款,对债务也应主动核对清偿。对期末双方余额不一致的,要逐笔核对组成的全部发生额,先易后难,先把双方入账完全一致的勾掉,发生额不一致的要翻开原始凭证详细核对,把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项逐笔核对出来。对多年未核对的,情况复杂的往来账,可采取分段核对法,逐年查明不符的金额和原因,直至全部核对清楚.核对结果要填写“未达帐明细表”及“往来帐对账调节表”,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对某些事项情况复杂,应另附说明,以备查考。核对结束,双方根据协定的处理意见,补办必要的手续登记入账,或对原来的账目进行调整,使各自的账面余额和对账调节表的余额相符。
(三)树立创新观念,强化往来审计。
财政、审计部门要树立创新观念,调整审计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长期的审计、财政监督,使各单位违纪问题越来越隐蔽,往来账务已是违纪问题的最好“藏身地”、“避风港”。在日常审计中,切莫忘记对往来户的审计监督。审计时可采取电话、传真、信函或登门核对,首先核对往来账户的期末余额,看是否一致,如发现有凝点再进行逐笔核对发生额,直至查清楚为止,弄清往来账务的真假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