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T)患者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41),均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结合基础治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采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HCT加以治疗,旨在观察尼莫地平治疗HCT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7月收治HCT患者80例,均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9岁,平均64.7±7.91岁。血肿部位:小脑7例,脑叶8例,基底节41例,丘脑24例。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41例,有下列情况者予以排除:①非高血压脑出血,混合性脑卒中;②原发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④血肿大于40ml须进行手术者;⑤无高血压病史,且发病时血压<165/90mmHg;⑥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已有呼吸、循环衰竭。两组在年龄、性别、血肿部位、水肿体积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卧床休息,补充营养,静脉补液,20%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调节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调,合并有糖尿病、胃肠道应激反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热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日,加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8~12小时,密切监测血压,视血压调速,速度<1.25mg/小时,使血压保持在160~180/90~100mmHg,连用1周后视病情改为口服或胃管注入。
疗效观察: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在治疗后复查头颅CT,计算血肿量,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后两组HCT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32/39)、显效率66.67%(26/39),实验组为95.12%(39/41)、82.93%(34/41),实验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显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HCT是由于长期的血肿占位效应造成周围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脑血流自动调节发生障碍,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内皮素、紧张素系统激活,血液成分及活性物质释放导致血管痉挛破裂出血。急性HCT后,大脑产生一系列缺血性病理生理变化,血肿周边组织存在缺血性损伤,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HCT患者颅内出血后血肿的扩大,绝大多数发生在24小时之内,即便是较小的深部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也很明显,而且血液成分对周围脑组织浸润常与机械压迫因素一起而致脑水肿,及早清除血肿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并不亚于血肿本身。并严重影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尼莫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高度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药理特性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从而消除脑血管痉挛;无盗血现象,通过增加脑血流量而改善脑循环,可促进已停止出血的脑血肿的溶解吸收,从而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可拮抗K、5-羟色胺(5-HT)、花生四烯酸、过氧化氢、TXA2、DGF2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脑细胞毒性水肿。可特异地与钙通道的有关受体结合,调节钙流入血管平滑肌,促进血肿的溶解吸收,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脑出血后继发的结构性脑缺血性损害和神经细胞损害,改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颅内微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少,特别是小动脉分叉处几乎无平滑肌覆盖,尼莫地平改善血管痉挛后导致血管内血容量增加,这些血管压力加大,在血流波动冲击下可以出血。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也可能与尼莫地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参考文献
1 姜哗,刘青蕊,董小璜.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3):237-238.
2 张苏明,唐洲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49(4):5-7.
3 张国华,李泽宇,兰萍.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医学,2006,18(12):931.
4 刘亚玲,王志红,张祥建,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3):178.
表1 两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采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HCT加以治疗,旨在观察尼莫地平治疗HCT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7月收治HCT患者80例,均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9岁,平均64.7±7.91岁。血肿部位:小脑7例,脑叶8例,基底节41例,丘脑24例。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41例,有下列情况者予以排除:①非高血压脑出血,混合性脑卒中;②原发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④血肿大于40ml须进行手术者;⑤无高血压病史,且发病时血压<165/90mmHg;⑥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已有呼吸、循环衰竭。两组在年龄、性别、血肿部位、水肿体积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卧床休息,补充营养,静脉补液,20%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调节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调,合并有糖尿病、胃肠道应激反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热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日,加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8~12小时,密切监测血压,视血压调速,速度<1.25mg/小时,使血压保持在160~180/90~100mmHg,连用1周后视病情改为口服或胃管注入。
疗效观察: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在治疗后复查头颅CT,计算血肿量,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后两组HCT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32/39)、显效率66.67%(26/39),实验组为95.12%(39/41)、82.93%(34/41),实验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显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HCT是由于长期的血肿占位效应造成周围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脑血流自动调节发生障碍,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内皮素、紧张素系统激活,血液成分及活性物质释放导致血管痉挛破裂出血。急性HCT后,大脑产生一系列缺血性病理生理变化,血肿周边组织存在缺血性损伤,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HCT患者颅内出血后血肿的扩大,绝大多数发生在24小时之内,即便是较小的深部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也很明显,而且血液成分对周围脑组织浸润常与机械压迫因素一起而致脑水肿,及早清除血肿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并不亚于血肿本身。并严重影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尼莫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高度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药理特性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从而消除脑血管痉挛;无盗血现象,通过增加脑血流量而改善脑循环,可促进已停止出血的脑血肿的溶解吸收,从而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可拮抗K、5-羟色胺(5-HT)、花生四烯酸、过氧化氢、TXA2、DGF2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脑细胞毒性水肿。可特异地与钙通道的有关受体结合,调节钙流入血管平滑肌,促进血肿的溶解吸收,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脑出血后继发的结构性脑缺血性损害和神经细胞损害,改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颅内微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少,特别是小动脉分叉处几乎无平滑肌覆盖,尼莫地平改善血管痉挛后导致血管内血容量增加,这些血管压力加大,在血流波动冲击下可以出血。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也可能与尼莫地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参考文献
1 姜哗,刘青蕊,董小璜.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3):237-238.
2 张苏明,唐洲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49(4):5-7.
3 张国华,李泽宇,兰萍.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医学,2006,18(12):931.
4 刘亚玲,王志红,张祥建,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3):178.
表1 两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