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因材施教,用“趣”导学,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学习,资源共享。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领受,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116-0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选出的精品,凝聚着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距离现代生活遥远,部分词义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句式的表达亦有不同于今的现象,因此学生学生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文言文,教师如果逐字逐句地串讲,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得不到训练和培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枯燥的讲解、沉闷的课堂气氛甚至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因材施教,用“趣”导学,以“趣”激学,充分让学生白读自悟,相互交流、碰撞,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领受,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要尊重独特体验。培养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现象: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对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对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对形象美的感悟。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即文言文“有言而无文”;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即文言文“有文而无言”。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审美,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对他们不被文本所缚,不被同学发言所制的可贵立场鼓掌,采用说、读、论、评等方式,真正让学生主动起来。
教学《陋室铭》时,我向学生提出:本文作者用了9句话表达了个人高尚的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通的生活情趣。请同学们联系实际,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文的深刻理解。没想到学生竟然用小品的形式表达出了一书生热爱家园,安贫乐道的情趣,让我禁不住与学生共同鼓起掌来。
再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断:
师:“发”与“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生1:是一样的,都是“被举用”的意思。
生2:我认为不尽相同,“发”与“举”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变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El"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或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日“举”。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从中我们感受到古人在用词上是充满智慧的,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
为何这两堂课上得比较精彩,对于让人厌烦的文言文,学生竟这样的有兴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我,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并没有面面俱到地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字词教学,而是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讨论探究,深入地理解课文,精妙挖掘古人在用词上的智慧,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生本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多种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能力。,他们喜欢展示自我,希望肯定自我。如果老师一字一板的翻译,讲解文章,必定使文章支离破碎,简单的内容复杂化,学生也将会昏昏欲睡。
二、立足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诵读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许多文言文音节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教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渲染文言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形式有:(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用诵读的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陶醉其中并跃跃欲试,激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细胞。(2)配乐如痴如醉的吟诵。诵读文言时,配上优美恰切的音乐,让诵读随着优美的旋律飞扬!(3)分角色朗读。(4)分小组比赛朗读等等。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通过四个“读”的环节,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读,读出妙趣,理解文意;三读,揣摩词句,质疑解难;四读,思考探究,交流合作。这个故事和“三”连在一起。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与“三”有关的内容加以诵读思考:“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因为不自信,所以接连三问;因为不偏听偏信,所以三问,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的心理。随之的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意;“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态;“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意。进而三看:“朝服衣冠,窥镜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终于得出结论,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之后三思,得出了三个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同的回答蕴含着不同的目的,这和治理一个国家何等相似,于是邹忌“朝见威王”坦言三蔽,用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邹忌的自知之明与现身说法,齐威王的勇于自省与善于纳谏的形象鲜明而深刻。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多方引导,投入我们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116-0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选出的精品,凝聚着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距离现代生活遥远,部分词义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句式的表达亦有不同于今的现象,因此学生学生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文言文,教师如果逐字逐句地串讲,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得不到训练和培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枯燥的讲解、沉闷的课堂气氛甚至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因材施教,用“趣”导学,以“趣”激学,充分让学生白读自悟,相互交流、碰撞,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领受,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要尊重独特体验。培养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现象: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对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对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对形象美的感悟。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即文言文“有言而无文”;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即文言文“有文而无言”。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审美,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对他们不被文本所缚,不被同学发言所制的可贵立场鼓掌,采用说、读、论、评等方式,真正让学生主动起来。
教学《陋室铭》时,我向学生提出:本文作者用了9句话表达了个人高尚的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通的生活情趣。请同学们联系实际,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文的深刻理解。没想到学生竟然用小品的形式表达出了一书生热爱家园,安贫乐道的情趣,让我禁不住与学生共同鼓起掌来。
再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断:
师:“发”与“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生1:是一样的,都是“被举用”的意思。
生2:我认为不尽相同,“发”与“举”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变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El"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或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日“举”。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从中我们感受到古人在用词上是充满智慧的,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
为何这两堂课上得比较精彩,对于让人厌烦的文言文,学生竟这样的有兴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我,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并没有面面俱到地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字词教学,而是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讨论探究,深入地理解课文,精妙挖掘古人在用词上的智慧,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生本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多种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能力。,他们喜欢展示自我,希望肯定自我。如果老师一字一板的翻译,讲解文章,必定使文章支离破碎,简单的内容复杂化,学生也将会昏昏欲睡。
二、立足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诵读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许多文言文音节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教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渲染文言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形式有:(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用诵读的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陶醉其中并跃跃欲试,激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细胞。(2)配乐如痴如醉的吟诵。诵读文言时,配上优美恰切的音乐,让诵读随着优美的旋律飞扬!(3)分角色朗读。(4)分小组比赛朗读等等。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通过四个“读”的环节,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读,读出妙趣,理解文意;三读,揣摩词句,质疑解难;四读,思考探究,交流合作。这个故事和“三”连在一起。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与“三”有关的内容加以诵读思考:“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因为不自信,所以接连三问;因为不偏听偏信,所以三问,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的心理。随之的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意;“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态;“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意。进而三看:“朝服衣冠,窥镜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终于得出结论,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之后三思,得出了三个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同的回答蕴含着不同的目的,这和治理一个国家何等相似,于是邹忌“朝见威王”坦言三蔽,用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邹忌的自知之明与现身说法,齐威王的勇于自省与善于纳谏的形象鲜明而深刻。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多方引导,投入我们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