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择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本文通过对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现象的分析,提出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即:引导毕业生探明就业形势、寻求就业机会、准确把握就业机会,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谋职择业中,做到正确定位、树立信心、积极择业,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择业是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随着毕业期的迫近,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又将到来,又一批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后即将踏上完全陌生的社会寻找就业机会,最终实现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面对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及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该到哪里就业,该如何就业,能否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常常困扰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导致此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常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中。实践证明,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今后的职业发展。
  
  一、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现象
  
  在实践中,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
  1.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较大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对自身条件、专业需求、当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十分了解而导致盲目性较大。常见的现象是,部分毕业生忙于到处参加招聘会、盲目跑用人单位投简历,由于双方彼此之间了解程度不深,毕业生在求职中往往难以一次性成功;有的毕业生在同时接到几个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时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到哪一个用人单位就业,犹豫再三,等决心下定时就业机会已经丧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生怕丧失就业机会,只要用人单位要自己,就匆忙与用人单位签约,一旦遇到较好的就业机会时又产生后悔情绪甚至擅自与用人单位毁约,给自己及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校有很大的意见;有的毕业生不去积极寻找就业岗位,而是坐等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但在激烈的的招考竞争中,这部分毕业生一旦考不上才转而寻找其他就业岗位时,已丧失了最佳就业机会而导致就业质量低甚至无法就业。
  2.择业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与就业现状不一致
  实践中毕业生常见的现象是:在就业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在求职过程中一开始往往对自身的定位较高,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才逐步降低自身定位。频繁遭遇挫折很容易导致这部分毕业生意志消沉,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的就业时机已经错过,好的用人单位此时已结束了招聘工作。定位不准确是造成这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就业稳定性差的直接原因。
  3.自卑心理较强、抗挫折能力差
  这部分毕业生一般在高校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不高,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求职中一般在遭遇过一至两次求职挫折后,及其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往往陷入消极等待、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不敢主动“推销”自己的境地中。自卑心理导致这部分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往往成为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也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帮扶对象之一。
  4.一次就业定终生的思想观念较强,缺少第二次就业定位思想
  不少毕业生在择业中就业期望值较高,缺乏“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多希望工作一步到位,往往抱定一次就业定终生的思想,看不到虽然当前的工作并不十分理想,但可以通过先就业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及竞争力,为以后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的有利因素。在择业中过多考虑工作岗位是否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专业是否对口、工资福利待遇是否高、工作负担是否重、工作强度是否强等诸多问题,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错过最佳的就业时机。
  
  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实践中,一般毕业生离校前半年左右是毕业生的就业高潮期,用人单位一般集中在这段时间内到校联系毕业生招聘事宜,校内发布的就业信息相对集中。同时,社会上针对毕业生发布的招聘信息也较集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招考信息一般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发布,造成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信息量相对过大、过于集中。面对大量就业信息的冲击,毕业生往往感到难以消化、无所适从,对该去哪个行业、哪个单位就业,以何种方式就业难以作出自己的最终抉择,这也是导致毕业生择业时盲目性较大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毕业生往往表现出到就业岗位就业后才发现原来花很大精力选择的岗位不适合自己,或者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原来选择的工作岗位,导致毕业生刚就业就跳槽或者违约的现象频繁出现。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一边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无业可就,或者刚就业就失业的现象。
  二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学生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以及对自身条件不能正确估计,是产生毕业生择业盲目性的根源。当前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精力用于一心读好书,以后能考上大学的目的上,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较少,考上大学后由于成长时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导致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相对较少,在经历了长期的学校生活后突然面临踏入社会的角色转换过程,导致这部分毕业生需要一个较长的心理适应期,由于这部分毕业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清楚,自己也难以达到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是市场竞争意识的欠缺。目前不少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择业主要依靠家庭、亲友的关系寻找就业机会,“等”、“靠”的思想观念较强,缺乏主动就业的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消极等待、不敢把自己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主动寻找就业机会。一旦家庭、亲友间的关系不到位或关系出现变化,将会导致这部分毕业生无法就业。
  四是家庭及社会舆论、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父母的就业期望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同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同样是普通劳动者这一观念还有一个从不完全接受到完全接受的过程,因此,家庭及社会传统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到不少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能否进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然是衡量毕业生就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以上社会现象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当前公务员招考持续升温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由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带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应围绕着以下主线进行:即引导毕业生探明就业形势、寻求就业机会、准确把握就业机会。
  1.引导毕业生探明就业形势
  首先要引导毕业生了解、掌握国家、地方的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如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等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动员毕业生利用政策实现就业。其次,要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毕业生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确定毕业生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做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竞争。第三,要引导毕业生加强对应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取就业招聘信息的方式、帮助毕业生提高对获取的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大量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要引导毕业生积极调整在择业中的不良心态,注重对毕业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应对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能力,努力克服择业中的自卑、畏惧和依赖心理,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择业心态及抗挫折的能力,以健康的心态实现积极择业。
  2.引导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
  首先学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提供充足的信息保障。其次,要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定位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学会挖掘和抢抓就业信息。第三,要引导毕业生做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竞争,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择业目标,当择业目标过高而无法实现时应及时作出调整,重新确定符合自身与社会实际条件的选择目标,并根据自身定位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及时实现就业。第四,加大向毕业生传授求职和应聘的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强化毕业生离校前择业技巧的培训,引导毕业生切实掌握择业技巧,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寻找就业机会、宣传和展示自己,顺利实现就业。第五、强化毕业生应试技巧的培训,提高毕业生在应聘中的应试能力,要根据国家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招聘的不同特点,有分类的对毕业生开展辅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应试能力。
  3.引导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机会
  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把握,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首先,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避免择业中的急躁情绪,慎重签约,全面履行协议,防止毕业生单方面擅自违约的现象出现。其次,要引导毕业生学会基于自身的正确定位理性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一、要引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学会综合考虑个人收益。个人收益的多少是毕业生是否成功就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个人收益,但是个人收益应当与自己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的整体工资水平相适应,不能不切实际的漫天要价,也不能要求过低甚至“零工资就业”。所以引导毕业生学会考虑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收益相适应的恰当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要引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学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的推力,兴趣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一个人的潜能,使人长期专注于某一个方向,通过艰苦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的价值,所以兴趣对毕业生求职成功及今后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引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学会充分考虑自己的个人特长。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要学会侧重于从自身的某一特长或优势选择自己的职业,这样做有利于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职业发展中缩短职业适应期,缩短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过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第四、要引导毕业生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毕业生择业的根本依据,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达到准确把握就业机会,顺利就业的目的。
  总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但由于毕业生在此时已由“准备”阶段进入了“实战”阶段,必然会遇到很多在就业指导课中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容易导致迷惑、盲目、急躁的现象出现,因此,只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谋职择业中,做到正确定位、树立信心、积极择业,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赵国宏.香港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2]魏晓玲,李春梅.浅谈大学生如何理性地选择职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作者简介:杨宏林,政工师,现供职于昆明学院招生就业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伟大的辉煌成就,但也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结构不合理、不平衡,资源与环境不堪重负等。要想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根本的途径在
一、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而在国内却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武汉大学是国内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较早的学校之一。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998年教育部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借鉴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把创先争优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截至目前,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以高职院为例,以“05方案”为依据,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将扶贫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进行了系统化管理,尽管在多年努力之下已经有了较为突
期刊
在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市政道路桥梁现场施工技术也在日益完善,为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现场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循环经济统计体系是一个区域内诸多要素相互协调并相互约束的复杂系统。本论文将结合国内外目前的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统计与评价体系,以循环经济论及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区域循
期刊
在我们的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施工是我们的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随着我国交通系统的完善,公路交通系统将会进行更加完善的施工.在我们的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路基是作为公路我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根本,也是其民族文化形成与传承的必要措施与手段,一个国家的国民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人民的基本文化素养,因此我国一直将教育事业作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