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学困生,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成因,并提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的策略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来自家庭、学校这几个方面。
1、家庭特点带来的不良教育。1.家庭教育的失当。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后进。1.教育方法失当,使学困生丧失了学习信心。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等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学校生活的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使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学困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最终发展成学困生。2.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五项评比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学困生另眼相待,这对学困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困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3、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引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性格又比较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学困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倾注真情,用爱心滋润他们。“从爱起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所以,爱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教师要热爱学困生,这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所在。
2、对学困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发掘优点,树立自信。发现闪光点,就是利用他们争上进,爱表扬等心理。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点点“闪光点”。是学困生求上进的表现。学困生闪光点的发现,是改变学困生的一条重要契机。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要指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3、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究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使学困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1.排除自卑心理 恢复自信心。学困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陷入了“失败是失败之母”的恶性循环之中,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促使学困生成功,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2.排除逆反心理 学会与人相处.学困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参考文献
[1] 于世献,《浅谈后进生转化策略》,莒县刘官庄镇第二中学,2007.9.
[2] 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的策略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来自家庭、学校这几个方面。
1、家庭特点带来的不良教育。1.家庭教育的失当。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后进。1.教育方法失当,使学困生丧失了学习信心。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等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学校生活的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使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学困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最终发展成学困生。2.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五项评比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学困生另眼相待,这对学困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困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3、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引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性格又比较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学困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倾注真情,用爱心滋润他们。“从爱起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所以,爱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教师要热爱学困生,这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所在。
2、对学困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发掘优点,树立自信。发现闪光点,就是利用他们争上进,爱表扬等心理。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点点“闪光点”。是学困生求上进的表现。学困生闪光点的发现,是改变学困生的一条重要契机。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要指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3、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究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使学困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1.排除自卑心理 恢复自信心。学困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陷入了“失败是失败之母”的恶性循环之中,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促使学困生成功,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2.排除逆反心理 学会与人相处.学困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参考文献
[1] 于世献,《浅谈后进生转化策略》,莒县刘官庄镇第二中学,2007.9.
[2] 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