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位于上海、苏州之间,这个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镇水乡周庄征服国内外到访者的核心元素看上去似乎就是这些。没错,人们的确迷恋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千年造化, 但小桥、流水、人家的背后却是周庄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江南文化的婉约、细致、古朴与经典,其背后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千年的坚韧与执着。固守着世事沧桑的古镇周庄终于在安静的守候中绚烂绽放璀璨于世,但这一切是必然中的偶然,似乎冥冥中注定了许多成就于此的机缘。
她是周庄的女儿,她是喝周庄水土生土长的周庄人。她家在离镇上有六公里路程的一个叫蟠龙村的小村里。若干年后,她带领周庄不断发展转型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水乡,并在摆脱古镇旅游中最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中,快速向国际化与产业化的道路上奔跑起来。她就是最近被评选为“和谐中国2006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的周庄镇党委书记屈玲妮。屈玲妮从给人的第一印象直到深入接触后永远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温和、大方、得体智慧与铁腕的管理能力。一个中国传统与现代成功女性所具备的素质与美德在她身上体现无遗:视野开阔,宽容大方,拥有智慧与韧性,能够平衡权力与家庭。古镇的平和、精致与从容的气度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反过来,她用这种特殊的品质与激情,又全部奉献给了周庄,这一养育和期待她的土地。
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封闭,过去的周庄经济发展总要比周围地区慢一拍。如今一个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2万的江南小镇,却已是全国首批AAAA级景区、中国环境优美镇、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稳超10亿元,人均45000元;全年财政收入超亿元,人均可用财力居昆山全市各乡镇之首。当人们惊叹于周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总会称赞起那位中国第一水乡的女当家人屈玲妮。但人们很少能够完整的知晓,屈玲妮与周庄之间的传奇故事。
特色化、市场化、国际化与产业化被称之为周庄横空出世并遥遥领先的“四化”,屈玲妮用自己改革者的气魄与企业家的精神将周庄产业地位的“四化”不断向前推动,使周庄的第一水乡地位牢不可破,两翼经济迅速起飞。
屈玲妮让周庄从一个江南落后的古镇变成一个闻名遐迩的江南名镇,在她的全面领导和规划下,周庄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奖等多项令人羡慕的重量级殊荣。 经过反复调研、分析、论证,屈玲妮再次大胆地提出了“依托古镇发展旅游业和依托传感器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两翼经济发展”思路。
事实上,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周庄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水镇,却是从1995年秋天的一场风波中开始的。作为当时周庄镇旅游公司经理,屈玲妮的眼光与魄力开始初露锋芒并一发不可收,她赌赢了一个又一个设置在周庄发展道路上的泥泞坎坷,将这座千年古镇一路不停奔跑在更远更宽广的道路上。
市场路线的首次发韧
1997年,屈玲妮被任命为周庄镇党委书记。这是昆山市的第一个、也是最年轻的一个女性镇党委书记,她可以为周庄做更多的事了。那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了,小镇周庄的旅游业和乡镇企业也被波及,屈玲妮投入全力去应付这种完全陌生的压力。1995年秋天,作为当时周庄镇旅游公司经理,屈玲妮就已经开始让所有人领略到了这位外表温和的铁娘子市场作风,将周庄的发展完全推向了一个全新的轨道。当时,屈玲妮提出一个胆大的设想:把整个周庄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对外售票,所有人进周庄必须买一张20元钱的门票。这一设想让整个周庄都炸开锅了。大伙担心本来就不多的游客量会一路下滑,原本就不景气的镇旅游业将更受影响—— 这样下去还有没有人来玩? 这不太合适吧,会把游客吓得不敢来了。 甚至宣传舆论也评论说:周庄见利忘义,旅行社联合抵制去周庄游…… 甚至当时镇上的一位老领导,也要旅游公司马上停止这样做!
屈玲妮与别人的明显区别在于,她不但敢吃螃蟹,并天生就知其美味且知道如何最终获取完美结果。她有前瞻性眼光和坚定的态度以及灵活有效的执行力。屈玲妮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她把这个设想立即就付诸实施了,当时也没跟主管部门联系,只向镇领导汇报了一下。她说她有把握:要用门票的收入,来更大地投入、保护、发展周庄的旅游,让周庄的百姓得到更大的利益。 可事与愿违。面对非议和指责,屈玲妮感到很委屈,最让她难以承受的还是现实的压力。
1996年1月6日下午三点多钟,出差在外的屈玲妮,挂念镇上的游客情况,打电话问公司:今天门票卖了多少?副经理回话说:不到十张。屈玲妮说:今天无论如何要卖满十张。到五点钟下班,公司来电说:尽了最大努力只卖了九张。 然而,她仍没想到要放弃,退缩不是她的性格。屈玲妮这种倔强与执着,要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源自她的童年。 小时候,父亲长年患病不能干活,哥哥一上学,就靠母亲一人挣工分养活五个人。家里年年都是赤字户,年终不仅没分红,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靠舅舅每月资助的两元钱,屈玲妮读完了三年高中。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她很自然形成了进取而自信的性格。但那年高考她落榜了。她从学校回到了村里,干起了农活。她知道她一无所有,只有乐观和勤奋才能改变生活的现状。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当上了村里的代课老师,出色的表现又让她成了镇政府的办事员,还得到了一次到省城南京上大专的机会。那是她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觉得大城市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她只想在周庄干一番事业。她小时候受农业学大寨的影响,陈永贵、郭凤莲等农村干部是她的偶像,她曾幻想要当个农村的妇女队长,还希望做村里的带头人,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知识的增长,使她认识到家乡的价值。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屈玲妮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工作出色,30岁的她被任命为周庄镇旅游公司经理,她的人生第一次和周庄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租了一间房子,放着三张桌子,一个经理、一个副经理、一个财务人员。事情多而杂,甚至连厕所都要自己打扫。当时镇旅游业处于一种零敲碎打、守株待兔的状态。此时的周庄,旅游景点不过三四处,最出名的是被朱元璋发配云南的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家宅——沈厅。屈玲妮说:那时周庄的境遇就像沈厅,曾经卧虎藏龙,如今门庭冷落。 逆境激发了屈玲妮的斗志,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家庭面貌的女人,如今要改变家乡的现状。她先做了一个市场调查,不由暗暗吃惊:门票跟游客的数字相距太大了,三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买门票去景点的游客人数,只是不买门票就可到镇里游玩的游客人数的26%;为什么游客不买景点门票呢?被调查的游客很真心实在地说:我们是来看古镇的,周庄的魅力是古镇,是一个整体。这句话提醒了屈玲妮:周庄的古镇,整个就是一个景区。
要保护古镇开发旅游,上级不可能拨款,镇旅游公司只能靠门票收入来保护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一个古镇。屈玲妮觉得这已是一种政治任务、一种历史的责任。但她确实没想到,她当初做出的这个决定会造成这种结果:不仅游客反对,镇里也有人反对。甚至更严重的还要到上面去告她:她这样做是不合法的,上面没下文批准。所以主管部门要她停止这样做。她想:停止即代表自己失败。她是个不甘心失败的人,当时对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地领导的要求只有一个:给我时间,我要用一个阶段的时间试试。如果说真的最后失败了,我宁愿摘了我的乌纱帽。 此时,周边的一些江南小镇已争先恐后地开始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屈玲妮面临着竞争和挑战。这些年来眼界的开阔让她明白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她必须找到最好的方式把周庄推销出去。 办旅游节——又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屈玲妮脑中形成。此举当时可说在全国没有过。镇领导觉得这是个新鲜事,很支持:可以试一试,但镇政府不给一分钱,你自己想办法。她不知道办一个节要多少钱,找人一估算:需80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周庄的门票收入一年都不到80万。于是她一次次地往领导那跑,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从昆山旅游局,到省市、到国家级旅游局,每一级的旅游局都非常重视,给了五万块钱。
1996年4月,古镇周庄破天荒地办起了以摄影大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旅游节”。那段时间,屈玲妮忙得人不下鞍马不停蹄,一天到晚人就像是个上足了发条的陀螺,转个不止。就在这难得喘息的紧张忙碌的工作压力下,她内分泌失调,体内突然长了个结肠腺的腺瘤,常疼得她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她强忍病痛,坚持工作,至旅游节闭幕后,才去开刀做了手术。
首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大获成功,并且当年就大见成效。1996年的游客比1995年翻了一番。周庄趁热打铁,每一年都举办不同主题的旅游节。
2001年,入世在即。当年的6月7号,定于在上海召开的各国政府部长会议前,一次至关重要的非正式会议的会址选在了周庄。屈玲妮带领大家迅速建起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会议厅。2001年6月6号,周庄第一次迎来了如此众多的各国客人。会议结束后,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感慨的说:我要告诉世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照样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边上,照样保留着一个千年古镇。
传统文化牌成就核心竞争
“昆剧、越剧、沪剧、锡剧、评弹,这些发源于江南水乡却日见式微的戏,我们现在要把它们请回来,让它们重新在江南水乡发展成长,也就是要把失去的文化找回来,让游客在周庄不仅看到物质的文化,也看到非物质的文化,有意外的收获。同时也让周庄本地的居民有免费听戏的地方。”当很多人都在说重视扶植传统文化,让这些江南名剧薪尽火传的时候,屈玲妮带着周庄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上一次是2001年,在“百戏之祖”的昆曲还没有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第一名的时候,周庄就和苏州昆剧院签约,让平常很少有演出机会的昆剧演员们在古戏台上表演个够。难怪有个年轻演员一天在古戏台演完6场后大呼过瘾、并非常感慨地说:“我今天把我这一年的戏都演完了。”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起合作,连连夸屈玲妮有眼光,说这实在是一件珠联璧合的“双赢”美事:每年有200多万游客通过古戏台观赏演出、了解到昆曲发源此间,同时又为昆剧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展示平台。比如这次造成轰动效应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峡两岸多个城市演出,并把相当数量的外国人也吸引进剧场,逐步走向世界大舞台,对其中优秀演员的培养和锻炼,古戏台实在功不可没。不赚钱还贴钱的屈玲妮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近4年,而且还越走越带劲了。
从1994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夕,她都要去敬老院陪孤寡老人吃年夜饭,十多年了从不间断。今年“三八”节,屈玲妮还跑去替老人们洗衣服洗床单,陪老人聊聊天。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号码周庄人差不多都知道,每天总有一两个电话是老百姓直接打来找她办事的。屈玲妮因此笑着说,她有两样东西是不能换的:手机号码和老公。老公是银行副行长,平时工作也很忙。家有女强人,老公是什么心情?屈玲妮快人快语:我早说过了,走出家门我是女领导,走进家门我就是个女人。在婆婆面前是体贴的好媳妇,在儿子面前是关心的好妈妈,在老公面前就是温柔的好妻子,“家和万事兴”,屈玲妮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她的家庭。
一直以来,国内的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等都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和过于浓厚的商业氛围而屡遭诟病,有着“中国第一水乡”美称的周庄更是首当其冲。
与其他古镇一样,周庄面临的问题是:保护古镇与发展商业如何协调与平衡。“现在周庄商店过多,同行业竞争也过于激烈,商业膨胀已经造成了商业泛滥。”阮仪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庄主要是一个居住点,商业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只是很小一块,而现在,周庄成了一个小商品市场,这种商业的恶性膨胀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的居民。”
据他介绍,周庄对游客的容量应该在每天每0.4平方公里3000~4000人以内,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高峰时期甚至达到了10000人。这就使得古镇的硬件遭受损失,对古镇的风貌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另外,越来越多的外来经商者占据了周庄,“这样一来,周庄和其他地方还有什么区别?”而对于治理办法,阮仪三教授建议当地政府限制外地人在周庄开店,尽量鼓励本地的特色商铺继承和发展周庄的历史文化。
有专家指出,要解决商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光靠限制是不行的。目前的减商,尚出于行政指令,其实,周庄的保护与发展,未必不能借助于法规和市场的双重力量。
构建江南第一豪宅,是周庄建设沈万山文化的一个大手笔,制定保护办法细则,启动商业准营证制度,是把营造古镇文化环境,减少商业气息纳入到制度管理上。这两项重大举动,标志着周庄经营水乡的思路正在从保护环境上升到弘扬历史文化的新阶段。沈万三文化将取代小桥流水,成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新招牌,周庄经营古镇的策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屈玲妮决策修复沈厅后花园。沈厅后花园建成后,将与沈厅一起,再现江南第一豪宅的风采,成为沈万三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能否把沈厅后花园按历史记载恢复好原貌,这就成为关键。周庄也是一把古朴而现代的扇子,一面是以江南水乡文化为主的古镇旅游,一面是以高科技为内涵的传感器基地。屈玲妮说,目前,旅游和传感器这两个产业都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而且两个产业都有一个最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污染少,资源损耗小,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这两个产业今后是周庄腾飞的一对翅膀。周庄今后发展的轨道,简单地讲,就是协调发展,富民为先。 她认为,目前周庄旅游正在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满足游人观光与休闲的需求。为此,我们积极开发了富贵园等一批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项目,同时加强了推介力度。她认为,江南古镇旅游竞争的确很激烈。周庄要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关键要打好文化牌。沈万三是周庄的名人,也是周庄独特的文化资源,要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把沈万三文化做大,让世人一提江南富豪,就能想到沈万三,一提到江南豪宅,就会想到沈厅。同时,要加快申请“世界遗产”、申报“地球卫士”的步伐,为古镇周庄注入新的内涵。
走向世界的“国际化”
这是周庄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牌。在经历了前十年的“水乡周庄”之后,周庄人将视角瞄向了国际路线,今后十年将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周庄”。2006年,第十一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的隆重开幕标志着周庄已经开始描绘新的蓝图。在此次旅游节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驻华使节夫人们的中国才艺大赛了。周庄镇党委书记屈玲妮说,众多美丽的驻华使节夫人和法国风情小镇阿尔勒的参与,为周庄走向国际市场开启了一个好头。
屈玲妮说,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周庄发展旅游业,靠的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通过自创品牌,周庄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水乡”。目前周庄正在实施“国际周庄”的发展战略,这是又一次品牌创新举措,周庄正步入自我创业的新征程,要使“国际周庄”成为一张新的名片,为周庄和昆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屈玲妮说:“周庄有一个强势品牌,这将让周庄有一个良好的未来。但是周庄的发展需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通过自主创新,让周庄的特色更特。”科学发展的周庄,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国际周庄”的品牌建设才刚刚开始,周庄要使这个品牌引导世界潮流,引导消费和建设。一个是中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一个是法国知名的摄影展之都,两个分隔在两大洲的名胜之地,如今却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虽然依旧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船娘低唱,但周庄却分明多了几分异国情调:——铺着中国传统方砖的大街上,身穿欧洲古老服饰的法国阿尔勒“皇后”在迈着优雅的舞步;绵延悠长的古巷深处,回荡着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长鼓轻快的鼓点声。这是今年周庄国际旅游节上的“法国阿尔勒风情展”。
2006年7月,在法国阿尔勒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盛会中,传统的中国元素成为一大亮点:——著名的凡·高纪念馆内,红色的中国结,精美的绣花鞋,一幅幅水乡美景图片,令人陶醉;当地盛大的传统民俗服饰节游行队伍中,身穿中国江南水乡服饰的身影婀娜多姿。这是周庄的一个风情展活动走进了阿尔勒传统节日。
周庄,阿尔勒,一个在中国苏州,是一个渊于唐,起始于宋,拥有千年传统文明历史的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一个在法国,是世界知名的摄影展之都,旅游胜地,距今有2000年历史,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屈玲妮说,周庄与阿尔勒的缘始于10年前,可以说是受阿尔勒成功经验的启发,周庄才找到了一条推介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品牌发展的历程中,屈玲妮说让她最难忘怀的,是1996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周庄刚开始卖门票,但因理解不同引发了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声音,可谓压力重重。可正当她踌躇万分时,两位来自台湾的摄影家给周庄人提了一个建议,让她找到了摆脱困境的方法。
那一天,屈玲妮接待了一个来自台湾的艺术家旅游团,席间,2位台湾知名摄影家李鸣雕和汤思泮对她说,他们刚从法国阿尔勒参加一个国际摄影展回来,他们觉得周庄的水乡风情要远比阿尔勒美,只可惜没它有名,他们建议周庄,也像阿尔勒一样,通过举办摄影节,让海内外著名的摄影家来拍周庄,让周庄走出去。 周庄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年就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届周庄国际旅游节,其中摄影大赛作为主要内容。此后,随着大赛中诸多国内外知名摄影家的到来,周庄特有的江南水乡美景通过他们的作品传播了出去。当年下半年,来周庄旅游的游客人数实现了翻番,周庄的知名度也随之迅速提高。
经过多年的运作,周庄已从当初一个普通的江南水乡古镇,成长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但周庄也面临着如何继续提升品质等一系列新的难题。2005年年初,屈玲妮独具慧眼大胆提出了打造国际周庄的新目标。怎样才能走出打造国际周庄第一步?“10年前,周庄走出昆山时,用的是一条借船出海之法,靠上海大观园的带动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如今打造国际周庄,也需要寻找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桥头堡。”屈玲妮说:周庄人搜索中又想到了阿尔勒。
有着这样悠久文化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阿尔勒市,并没有停留在过去,而是通过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使这座城市增添了古韵今风。1968年,著名法国女摄影活动家阿尼亚茨牵头,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国际摄影节——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此后至今的三十几年中,阿尔勒市将其作为阿尔勒延续文明的重要方式,每年夏天都举办一届国际摄影节,并始终坚持国际性和以主题艺术摄影为主,如今,该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摄影艺术家实践的盛会。 2005年2月,苏州有个名叫杨青的女士前往法国读博士,专业是文化遗产。但她还有另一个重大使命:周庄聘她作为古镇“大使”,前往阿尔勒抛出第一个“绣球”。
也许是与周庄有着同样的愿望,法国阿尔勒市政府官员当场就接受了周庄的合作建议,杨青代表周庄与阿尔勒市签订了第一个经济文化合作总协议:周庄将成为阿尔勒品牌在中国市场推介的切入口,阿尔勒也将为周庄品牌国际化发展提供帮助;同时,确定了第一个合作项目,即在第11届周庄国际旅游节期间,阿尔勒市派出了一位分管旅游的副市长,带着一个阿尔勒艺术家代表团,前来周庄举办阿尔勒风情展。
屈玲妮说,周庄与阿尔勒如今已成为“亲戚”,两地将常来常往。
科技产业的奇妙融合
去过周庄的人不少,可是知道周庄是一片高科技发展的热土的人也许就不太多了。200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周庄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李岚清、路甬祥、梁保华等中央、省市领导实地视察周庄的传感器基地后认为,周庄的传感器基地正在创造着江苏乃至全国传感器产业的春天。
国家“七五”计划设想的三个传感器基地都没能搞成功,周庄一无高等院校,二无科研院所,怎么会想到去啃这块硬骨头?屈玲妮懂传感器吗?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我当时一点也不懂,现在也不大懂。”屈玲妮实事求是。然而在1998年周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屈玲妮就清醒地认识到单靠旅游业推动的周庄经济是脆弱的,一定要提高古镇的抗风险能力。古镇因为“古”而有特色,有了特色就会有生命力,屈玲妮决定用有特色的高科技来支撑起古镇的另一只翅膀。找了很多专业人士咨询,大家用通俗的话告诉她:以后科技发达了,姑娘结婚就看家里传感器有多少,但我国生产的传感器占世界总量的10%都不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咱们就做最新的传感器来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两翼经济”,提出这样的思路并付诸实践,屈玲妮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土话说的“顶着石头做戏”。新疆、上海、南京、合肥都有她的足迹,大学、科研院所她也无数次地拜访,她花了足足半年时间调研传感器。“搞旅游干吗要搞传感器?”领导班子里始终统一不起来,因为大家都弄不懂传感器。“弄不懂的就是高科技”,屈玲妮经过反复分析论证说了这句“名言”,她的执着和不懈,深深打动了中科院的领导,由此发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传感器企业落户周庄。1999年,在周庄召开的传感器研讨会上,有个老专家掉泪了:国家重视,我们也努力,但以前传感器基地就是搞不起来。现在周庄搞起来了,我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屈玲妮和同伴们的努力下,目前基地已累计引进高科技企业近30家,总投资达15亿元;年销售额达6.5亿元,利税1.7亿元;年生产红外、光电等八大类传感器5亿只,产品95%以上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古镇周庄旅游产业受到重创,然而,全镇财税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增长了25%。以传感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弥补了旅游业的损失。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2亿元,人均45000元(合5400美金);全年财政收入超1.3亿元。选择了朝阳产业的周庄已经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正越飞越高。
周庄新一代管理层在继承上一任领导者的优势管理架构的同时并没有保守的去吃老本,守株待兔,而是不断创新发展使周庄迅速摆脱了沦陷恶心竞争的局面的可能。用这道题破解环境压力,探索出了和谐发展的新路。 周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60公里,西邻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20公里,黄金水道急水港穿镇而过。近年来,经过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周庄已经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偏小的水乡小镇一跃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高科技强镇和旅游重镇。
据统计,该基地红外传感器销量现占到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光电传感器销量、霍尔传感器占世界同类产品份额的20%、15%左右。基地已引进以研发生产传感器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投资13.5亿元,年生产各类传感器4.5亿个,其中,95%以上销往美国及欧洲、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周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服务效率优势、人文支撑优势,使各种资本纷纷涌入周庄。
“这一思路已经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屈玲妮告透露说,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周庄旅游也遭重创,但财政收入还是以25%的速度增长,原因就在于本来在经济总量中“一枝独秀”的旅游业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而国家级传感器产业基地则正进入收获期。如今,这一产业已在周庄GDP中占有近50%的比重。对其他尚在发展模式上踌躇不定的古镇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借鉴。
屈玲妮以其当代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融合了古镇所赋予她的灵感与厚实,将周庄从一个待为人知的古镇不断向更高层面迈进,并打造了其另外一翼经济动力。将高科技与古朴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一个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所有体现与奉献刹那间感动着所有曾经持怀疑目光的人,也为我们这个古老而并不缺乏智慧却缺少现代人格力量的国家与民族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家的责任与创新的思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更为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样板与思路,看来一切并非遥远,只是我们依然需要许多象屈玲妮这样的被传统文化默默润育的富有使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