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12月24日,朱镕基在上海出席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就在那两天之前,中共中央决定,任命他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上海市市长人选。但有趣的是,他参加12月24日的会议的公开身份仍然是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的任命让朱镕基跻身进正省部级干部序列,而当时他已经过了59岁生日,离副部级干部60岁退休的年龄只有一步之遥。从国家部委副职出任直辖市市长,令朱镕基的政治生涯得以延续。
以上细节在近日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得以披露。该书是朱镕基2003年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上退休之后,经过其亲自审订出版的第三本书,收录了朱镕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从而起到了朱镕基解密朱镕基的作用。
获江泽民力挺
1988年4月25日,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会议选举产生上海市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作为市长候选人的朱镕基在同人大代表见面时,介绍自己的简历、政绩和施政纲领,亦对自己的缺点作出了分析。而在此前的3个多月中,他一直是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的身份主持上海市政府的相關工作。
“我觉得作为上海市长我不是最佳人选,我有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比我的几位前任,特别是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朱镕基这样说。在当时,江泽民任上海市委书记兼上海市市长。
从朱镕基的新书中可以看出,初来乍到的朱镕基曾不止一次地对江泽民在上海所取得的成绩表达了敬佩之情;而作为上海的市委书记和即将卸任的市长,江泽民也对接替自己市长职位的朱镕基给予了大力支持。
1988年3月30日,当时还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的朱镕基作为上海市代表团负责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而在上海市九届人代会中,有代表在简报里质问朱镕基:还没有选你当市长呢,怎么就说如果你当选为市长的话呢?太不谦虚了。
当朱镕基在人大代表见面会上解释此事时,江泽民插话力挺说:“朱镕基同志啊,你举行记者招待会是以中央提名候选人名义的,所以我认为朱镕基同志讲这句话从原则上讲没有错,特别是招待外国记者。”
除此之外,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中,还有不少江泽民与朱镕基相处融洽的细节。据朱镕基自己透露,到上海只是短短的3个月,白头发就比任何时候都多。而江泽民则预言一年之内朱镕基的头发全部变白。
“工作确实是复杂,确实是难做,所以江泽民同志经常讲他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我现在也体会到了。”朱镕基说。
虽然是刚刚走马上海,但是朱镕基独特的讲话和执政风格已经初步形成。就在那次见面会即将结束之际,朱镕基表态说自己今后一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番表白,同样发生在十年之后,1998年3月,朱镕基在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后,亦曾经有过类似的表达:“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次请教李瑞环
如果时光倒流3年,当1985年江泽民从电子工业部部长的职位上到上海担任市长时,他也得到了自己的前任汪道涵的大力相助。
汪道涵在美国作家库恩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中回忆说:“副总理万里来征求我的意见。他提出好几个极有竞争力的人选。我推荐了江。”而早在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厂长期间,江泽民就和当时任华东工业部部长的汪道涵建立了深厚的朋友关系。
汪道涵告诫江,做上海市长就像是当总务科的“总管”。江回答说:“当1200万人民的总管,我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为了治理好上海,朱镕基在正式上任前已经做过一系列的调研。在距离上海九届人代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把解决市民副食品供应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朱镕基坦承,自己的工作思路是受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李瑞环的启发。“这次来上海工作前,我向李瑞环同志请教了两次,”朱镕基说,“他的经验是要选好突破口。”
在来上海之前,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国务委员宋平曾找朱镕基谈话,其中说到了朱镕基的缺点。“他说你要求干部严格不是你的缺点,但是你批评人家的时候不要伤人,说话不要太尖刻。”宋平建议其该学习周(恩来)总理,“批评同志后让人感到你应该批评,觉得是你对人家的关心”。
但在上海,朱镕基严厉的执政风格显然没有改变。据现在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新书发布会上回忆,1988年他还是上海市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一天朱镕基突然抽查该厂,见到在门口迎接的韩正等人的第一句话就是批评:“你这个大中华,炭灰啊,搞得一塌糊涂,把我们市委里面的人的衬衣都搞黑了。”
在当时的上海,不少干部在佩服朱镕基的领导能力的同时,亦有人对其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提出批评和建议。在1990年8月,上海市纪委整理了一份关于上海市领导的关于廉政问题的征求意见,其中亦有对朱镕基的批评:“大家感到我们在参加的一些会议上,经常听到镕基同志十分严厉地批评某某同志,要撤某某同志的职,这样有副作用,好像他的权力大得无边……”
在当年8月24日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朱镕基将上述意见全文念了出来,并承认自己的毛病没有改好。
化解谣言
在得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之后,不少此前已经是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的领导人都会有一种类似江泽民和朱镕基出任上海市长之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这在他们的目前已经出版的著作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曾经给朱镕基建议的原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在得知自己要进京担任要职时,对李鹏、杨尚昆说,自己还是愿意在天津工作,“但小平同志强调,动乱之后不准再讨价还价,我这才接了工作。”
据库恩在书中写道,当邓小平提出由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时,江大为惊讶。“我担心,”江说,“我担当不起党赋予的伟大使命。”邓回答道:“我们都支持你。我们将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你不必担心。”
在江泽民离开上海后,朱镕基就书记市长一肩挑,直至1991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89年8月,刚刚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就上海市主要领导人的分工问题请示了江泽民,并决定政府工作主要由当时的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黄菊担负;而市委的工作由当时的市委副书记吴邦国协助朱镕基全面抓起来。
“泽民同志离开上海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担子是很重的,作为一个主要领导,我缺乏这种能力和素质,也缺乏这种锻炼。”朱镕基在一次上海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说。
在此后不久的1990年七八月间,朱镕基卷进了一场不大不少的风波中。当年7月7日至26日朱镕基率领中国市长代表团访问美国,由于美国工商界的邀请,他和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在美国多留了几天,于是上海方面就传出其跑到美国不归的消息。
为了平息谣言,一向主张少搞形式主义的朱镕基破天荒允许报纸在其归国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天天报道他的消息。待到8月24日风波渐平之时,朱镕基又提醒说:“到此为止,以后不能再搞了。特别是‘某个事朱市长一批示,问题才解决’这种报道千万不要搞,大家会说,如果他不批示呢,是不是上海什么事也不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