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下行给银行带来的隐患还在释放。
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2%,归属母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1%,净利润增速环比下降0.3%。不良上升带来的拨备计提压力拖累业绩增长。
在拨备覆盖之后,各行报告期内资产质量仍旧承压。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6.9%,不良资产率上升至1.52%。
具体来看,三季度城商行相对于五大行、股份制银行来讲,净利增速抢眼。从单季业绩来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投资者报》记者就增速下滑原因向两家银行求证,直到记者截稿,中国银行方面未予回复,而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国有大行盈利下滑最严重
《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前三季报发现,银行业绩呈现更为明显的特征:四大行接近“零增长”时代,股份行“个位”增长。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前三季度净利增速表现最差,除了交通银行勉强超过1%,其余均在此之下;股份制银行表现居中,除了平安银行(13.04%),其余增速均在2%~8%之间。城商行阵营则表现相对不错,整体增速达15.5%。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以传统的息差收入为主要净利来源的经营模式,使得国有大行的业绩增长缺乏动力,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则积极在资产端做更多灵活的配置,获得更多盈利的机会。
中行、交行单季亮“红灯”
尽管国有大行在今年前三季度艰难地保住了正增长,但是从单季度同比数据来看,已经有银行出现负增长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就亮起了“红灯”。
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08亿元,下滑1.5%,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性下滑。
此外,交通银行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47.1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3亿元,下滑幅度为0.22%。
对于单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两家银行并未向投资者透露。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就第三季度而言,中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继续放缓,特别是存款增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基本停滞,息差在降息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温和收缩,或为不可忽视的原因。
而此前亦有外媒报道称,不良资产加速增长也影响到其净利增长,据了解,中行为潜在的不良贷款计提163亿元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44%。这是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拨备规模。
不良问题同样困扰交通银行。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元,增速达23%,成为交行支出变动最大的一项。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经济没有好转的背景下,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仍会持续。普华永道此前也认为,受到不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下半年增速可能会继续下降,部分银行可能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中行和交行或者只是开始。
不良持续推高
最让银行业头痛的不良“双升”仍然在加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中期增长6.9%,不良率为1.52%,较中期的1.45%提升7BP。
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居首位的仍为农业银行,达2.02%,也是惟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上市银行。招行、农行、兴业升幅较大,分别较年初上升49、48和47个基点。
不良防控较好的则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均低于1%,其中,宁波银行成为唯一一家不良率下降的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0.88%,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对于城商行在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资产质量表现较好,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首先,城商行的小企业贷款投放前几年并未出现大跃进;其次,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对当地企业情况的了解好于全国性银行,风控更为严格。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有加速恶化趋势,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今年三季度不良净形成率超过了3%。国泰君安研报同样认为,股份行和国有行的不良增长速度较快,拨备压力也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研究机构怀疑,中国的银行真实坏账水平或许高于财报数据。穆迪曾在近期分析了11家中国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并认为未来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
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2%,归属母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1%,净利润增速环比下降0.3%。不良上升带来的拨备计提压力拖累业绩增长。
在拨备覆盖之后,各行报告期内资产质量仍旧承压。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6.9%,不良资产率上升至1.52%。
具体来看,三季度城商行相对于五大行、股份制银行来讲,净利增速抢眼。从单季业绩来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投资者报》记者就增速下滑原因向两家银行求证,直到记者截稿,中国银行方面未予回复,而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国有大行盈利下滑最严重
《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前三季报发现,银行业绩呈现更为明显的特征:四大行接近“零增长”时代,股份行“个位”增长。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前三季度净利增速表现最差,除了交通银行勉强超过1%,其余均在此之下;股份制银行表现居中,除了平安银行(13.04%),其余增速均在2%~8%之间。城商行阵营则表现相对不错,整体增速达15.5%。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以传统的息差收入为主要净利来源的经营模式,使得国有大行的业绩增长缺乏动力,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则积极在资产端做更多灵活的配置,获得更多盈利的机会。
中行、交行单季亮“红灯”
尽管国有大行在今年前三季度艰难地保住了正增长,但是从单季度同比数据来看,已经有银行出现负增长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就亮起了“红灯”。
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08亿元,下滑1.5%,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性下滑。
此外,交通银行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47.1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3亿元,下滑幅度为0.22%。
对于单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两家银行并未向投资者透露。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就第三季度而言,中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继续放缓,特别是存款增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基本停滞,息差在降息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温和收缩,或为不可忽视的原因。
而此前亦有外媒报道称,不良资产加速增长也影响到其净利增长,据了解,中行为潜在的不良贷款计提163亿元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44%。这是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拨备规模。
不良问题同样困扰交通银行。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元,增速达23%,成为交行支出变动最大的一项。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经济没有好转的背景下,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仍会持续。普华永道此前也认为,受到不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下半年增速可能会继续下降,部分银行可能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中行和交行或者只是开始。
不良持续推高
最让银行业头痛的不良“双升”仍然在加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中期增长6.9%,不良率为1.52%,较中期的1.45%提升7BP。
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居首位的仍为农业银行,达2.02%,也是惟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上市银行。招行、农行、兴业升幅较大,分别较年初上升49、48和47个基点。
不良防控较好的则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均低于1%,其中,宁波银行成为唯一一家不良率下降的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0.88%,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对于城商行在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资产质量表现较好,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首先,城商行的小企业贷款投放前几年并未出现大跃进;其次,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对当地企业情况的了解好于全国性银行,风控更为严格。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有加速恶化趋势,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今年三季度不良净形成率超过了3%。国泰君安研报同样认为,股份行和国有行的不良增长速度较快,拨备压力也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研究机构怀疑,中国的银行真实坏账水平或许高于财报数据。穆迪曾在近期分析了11家中国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并认为未来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