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福建科技重大专项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福建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福建要实施的17个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标,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本着有利于提高福建省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有利于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力求突破: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专家监理,滚动支持”的管理机制,实施17个科技重大专项。
  
  一、新材料与器件开发及应用。
  
  重点研究开发光电子功能晶体及光电集成器件大尺寸高功率晶体材料生长及外延技术;高效耦合的LD泵浦模块技术;系统集成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技术;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研究新型特种陶瓷材料;开发SiC纤维、微波介质陶瓷及元器件、先进陶瓷刃具等。
  
  二、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及应用。
  
  重点研究基于纳米结构的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展高性能纳米材料、纳米吸附材料研发,开发纳米传感微系统技术,高功能密度的信息存储材料与技术;开展基于纳米特性的高效催化剂等新材料应用研究。
  
  三、环境友好材料开发及应用。
  
  链接“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重点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与再生循环技术,开发高性能专用树脂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环保包装材料等,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展低耗能的材料生产工艺研究。
  
  四、信息化集成与应用服务。
  
  推广CAD/CAPP/CAM/PDM/ERP/CRM/SCM等信息化集成技术与ASP应用服务技术,加强网络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动企业信息化向集成和协同发展;在福建省电子、机电、纺织、服装、陶瓷等产业集群的区域,整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网络化设计、制造与服务体系:开展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等重大系统国家技术研发、实用技术集成和应用服务示范。
  
  五、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重点研究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和信息支撑系统。开展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相关组网设备、光纤通信技术及器件,以及嵌入式软件、高集成度专用IC等终端技术与产品;研制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及其配套技术,开发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网络计算等服务的设备和系统。
  
  六、先进装备与仪器开发。
  
  重点开发高可靠性、模块化数控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先进船舶设计制造技术、工程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等;开展小型化、智能化、快速无损检测的分析仪器和新型功能传感器研究。
  
  七、动植物良种培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加强水稻杂交、转基因、航天和常规育种研究,选育粮油作物、生物质能源等专用品种,闽台合作开发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建立重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和良种生产基地,开展良种保护利用及规模化快繁技术研究;研究动植物检疫、疫病虫害快速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和高产种植配套技术。
  
  八、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果蔬、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无公害(绿色)保鲜、加工和储运技术及装备与设施,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控制技术。
  
  九、工业原料林和花卉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
  
  开展工业原料林优良种源筛选和育种。研究非木质利用定向培育、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加强闽台花卉产业合作,引进与选育特色优良、抗病虫花卉新品种与种植新技术,开发造型技艺、花期控制、采后处理、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花卉产业。
  
  十、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研究重大水产养殖疾病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开发设施渔业与深水增养殖等技术、高效安全水产品配合饲料;开展水产品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代谢研究,养殖清洁生产及环境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及生态优化模式,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十一、新药临床研究与地道药材开发。
  
  重点支持获得临床批件的新药临床研究。研究地方特色药用动植物种质繁育技术、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药用成份高效提取技术和装置,建立福建省地道药材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
  
  十二、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
  
  重点开展福建省多发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等相关技术研究,研究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技术和设备;开展出生缺陷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技术以及营养学干预研究。
  
  十三、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与产品。
  
  重点研究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生产过程节能新工艺及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开发能量系统优化集成技术,研发适用福建省煤种的工业锅炉、炉窑的节能等重大关键技术;引进能源植物与微生物,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氢能等低成本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利用技术与设备。
  
  十四、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各种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清洁生产科技型示范企业。重点开发工业窑炉洁净煤燃烧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研究有机废气吸附一浓缩一催化燃烧、气体膜分离技术、静电除雾、光催化技术,开发固体危险废物、工业窑炉废渣、污泥综合治理及利用关键技术等。
  
  十五、区域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流域和近海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亚热带区域淡水湿地保护,以及饮用水污染源控制,城市群人居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生态农田建设、土壤肥力保育、生物综合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研究:研究农林剩余物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和模式。
  
  十六、区域重大灾害监测与防御技术。
  
  开展台风、暴雨等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技术研究;研究福建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危险性评价,获取区域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开发重大灾害信息的跟踪和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分析和辅助决策技术,研究重大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和防灾减灾应对技术措施。
  
  十七、“一县一业”科技富民工程。
  
  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重点抓好畜禽、水产、林业、水果、茶叶、花卉、粮油、食用菌等优良新品种的繁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国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关税收激励政策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年初制定了实施《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税收激励政策包括: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政策。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继续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完善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到期后,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研究制定必要的税收扶持政策。
  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基金的捐赠,属于公益性捐赠,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其他文献
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学术、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对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历史风云的遮蔽难免
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体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赋予农民工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