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凉山彝区精准扶贫困境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tj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践探索,喜德县走出了符合凉山彝区地区特征和贫困问题现实情况的精准扶贫路径,形成了能够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成功走出了一条破解凉山彝区精准扶贫困境的“喜德探索”。2014年—2016年,全县贫困发生率由19.2%降低至15.6%,并率先实现了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100%、村级幼教点覆盖率100%,建立了具有较强带动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扶贫产业体系。
  ?启示一:因地制宜的灵活施策方式是破解彝区贫困整体性与帮扶精准到户之间矛盾的有效路径
  在凉山彝区,由于贫困村内农户家庭经济条件较为接近,且面临的发展困境较为相似,因此,在此类地区单纯强调帮扶政策的“精准到户”可能导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趋于加剧。随着对贫困户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非贫困户累积的不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彝区贫困村大规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参与项目的贫困户获得了高额的建房补贴,进一步加剧了非贫困户的不满情绪,贫困村内贫困群体与非贫困群体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为缓解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喜德县在坚持精准扶贫根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施策方式增强政策的区域适应性,扩大政策惠及范围。如制定了“两个60%”的政策,即在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力度较大的项目允许60%确实有需要的非贫困户按照补贴金额的60%享受政策,从而有效缓解了农户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非贫困户在扶贫项目中的参与性,为非贫困户提供了多种参与扶贫项目的方式,在发挥项目对贫困户帮扶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非贫困户的发展。喜德县充分认识自身贫困的特殊性,通过灵活的施策方式,尽可能使帮扶政策惠及更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非贫困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矛盾。
  ?启示二:引导农户以多种方式合作是弥补民族地区贫困主体发展能力不足的主要手段
  受限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凉山彝区面临着更为严重的人力资本匮乏、积累能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彝区乡村具有以家族支系成员间危机互助为主的非正式合作传统,以集体经济和合作社为组织载体的现代合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在这一区域则相对困难。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与合作机制匱乏的矛盾,使彝区贫困农户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无法分享乡村经济发展成果。
  为弥补单个贫困农户发展能力的不足,喜德县将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构建合作机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发挥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社会组织与农户以及农户之间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作用。如整合涉农优惠政策扶持种养殖大户300户,引导彝族企业家、外出务工者返乡投资、创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发展集体经济,拓展贫困农户增收渠道;鼓励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产业发展周转金的合作使用模式等,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及非贫困户在扶贫项目中参与度不足的双重问题。
  ?启示三:创新扶贫资源投入机制是解决
  彝区贫困恶性循环问题的重要方式
  为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促使外部帮扶投入转化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喜德县根据区域民族习惯特征和发展现实需求改革扶贫资源投入方式,建立了以长效脱贫为目标的扶贫资源投入机制。如为防止扶贫资金被用于消费支出,喜德县规定,各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以及用于产业发展的贷款、基金等不能直接支付现金,而是由贫困户提出生产需求,村“两委”组织专人采购,以生产资料形式交给农户。同时,为激发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喜德县与各村对口帮扶机构及社会组织共同协商,改变简单的物质投入式帮扶方式,探索建立了以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参与机制。通过扶贫资源投入方式的创新,喜德县有效解决了因特殊的消费与储蓄行为所造成的贫困恶性循环问题,使贫困人口跳出“贫困陷阱”,形成地区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
  ?启示四:引导民族文化传承与更新是破解彝区民族文化独特性与脱贫路径现代化间
  矛盾的关键内容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凉山彝区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彝区发展具有“一步跨千年”的巨大社会发展跨越性,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和不适应的问题。如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在身份认同困惑下形成了文化的“逆向选择”,盲目效仿赌博、奢侈品消费等行为,并将其作为外部“先进文化”带入彝区,不仅严重冲击了彝区社会原有的文化规范,也加剧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隔阂,使精准扶贫工作遭到部分彝族同胞误解,扶贫政策实施面临困难。同时,在以家族支系为基础、以习惯法(彝语称为“简威”,是彝族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世代相袭、长期存在并为彝族同胞所信守的一种社会规范。习惯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民间纠纷调解体系,至今在彝族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解决纠纷、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为依据的传统治理机制逐步失效的同时,以社区为基础,以基层民主为依据的现代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彝区乡村发展较为普遍地面临着主体行为失范、乡村秩序失衡的风险。
  喜德县认识到,彝区贫困问题的解决最终仍要通过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进行,而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通过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激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潜力,又要消除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隔阂,从而实现文化融合和更新。为实现这一目标,喜德县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彝区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抑制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如通过“农民夜校”举办道德讲堂、民族文明礼仪讲座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彝区群众进行移风易俗教育,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责编:陈晖)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省委、省政府始终专注改革谋发展,在数百项改革中,始终把新一轮农村改革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及时对接落实中央出台的涉农改革方案,
“闲置宿舍巧变创客空间,好比新经济借壳传统产业‘上市’。”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考察,对这里的一派生机赞誉有加。
宣汉县探索推行“1+10+N”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推进党员教育与脱贫攻坚相融互促。  “1”即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实行县委常委到党校讲党课制度,优化党校班子,引进硕博人才,改善党校办学条件,提升黨校作为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的硬条件和软实力。“10”即以10个中心场镇为补充,将全县科学划分为10个学区,并在10个中心场镇建立镇村干校。由“清华网校教师+党校教师+辖区脱贫攻坚优秀干部、致富能手”组成讲师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经济增速在最新季度已经下探到年初政府报告设定的下限。如果不采取恰当措施,就有可能出现下降惯性,进而导致就业恶化,经济预期逆转,不仅不利于实
刘兆春是游仙区教体局计算机网络维护骨干,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力量。2016年,当得知藏区壤塘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急需相关专业人才指导的消息后,刘兆春毅然递交了援藏申请,看着病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8名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Excel产生随机
春秋代序,岁月不居。2020年11月8日,湖北医药学院迎来55周年华诞,55年第路蓝缕、栉风沐雨,半个多世纪弦歌不缀、薪火相传。这是学校继往开来齐奋进的新时代,是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科学作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的重大判断,深刻分析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集中研究
以人文情怀浓郁、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民风淳朴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正月初三,午饭后,随着饭桌团聚的告一段落,被誉为“全国罕有·蜀中一绝”的武胜宝箴塞,人气愈发高涨起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往这个武胜最早的国家4A级景区一探究竟。  与此同时,距离景区停车场不远处的“川味堂”农家乐,刚结束了30桌的觥筹交错。既是主厨又是老板的韩乐平总算有了喘息的空当。累归累,但跟以前替别
目的:分析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1例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