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如何教育转化好这部分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一典型案例着手,试着用心理疏导、朋辈陪护、成长辅导、家庭辅导等方法,提供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沉迷网络 典型案例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4-02
一、典型案例背景
小安(化名)、性格偏内向,大三XX专业学生,1993年X月X日出生,来自新疆X县,父母务农,家庭经济收一般。
小安小学和初中都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成绩良好。初中毕业时,开始迷恋网络。上高中后,家长开始进行管制,但收效甚微,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和父母之间出现矛盾,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导致高考失利。来到我院求学后,心无大志,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沉迷于网络中,经常逃课、夜不归宿等现象发生。一学年九门功课挂科。尽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会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虚度时光,并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网,但第二天情况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严重。依照小安自己的话说,不上网,就会感到无事可做,情绪低落,上网是他逃避和缓解现实痛苦的唯一出路。
二、辅导措施及成效
1.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改善沉迷网络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采取策略是系统心理成长辅导。
最终目标:在达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小安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采取策略是长期跟踪辅导等。
辅导时间:2013.3-2014.12
2.辅导方案
心理疏导 ——朋辈陪护 ——成长辅导 ——家庭辅导
1)心理疏导
第一次会谈: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交谈时间:40分钟 地点:辅导员办公室。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以及网络游戏谈起,以消除他的抵触情绪。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学生本人并不认为是网络成瘾,觉得上网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还可以开发智力,平时在家有事时还是会帮助父母做事,但空余时间一般就在网吧度过了。父母对其行为有过管制,但收效甚微,最后只好采取默认态度。由以上信息得知,小安的父母对其教育问题上带有一定的溺爱成份,有爱但不严。
第二次会谈:建议有事多与室友心理委员和班长交流。交谈时间:30分钟地点:学生寝室 。
介绍室友心理委员和班长的优秀事迹,激励其向他们学习。如果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找他们二人进行帮助,引导其培养寻求帮助的能力 。
第三次会谈:引导分析原因,认知矫正,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交谈时间:60分钟 地点 田劲场。
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后,辅导员直接指出他之所以逃课上网就是因为没有自信而出现逃避现实的行为。同时辅导员在网上下载一些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长时间上网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等资料发到他QQ上,让其当着辅导员的面打开手机QQ阅读,通过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上网时间确实过多,己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和身体。另外将任课教师对其肯定的评价告诉该生,激发他的成就动机逐渐转移到学习活动上,重拾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另外和他讲解一些有关“电脑使用综合症以及一些人物传记(包括电脑网络行业、著名人物)和“励志格言”等,让其仔细检查自己有哪些网络成瘾的症状和不好的想法。同时定好他每天的上网时间、由班长监督。
第四次会谈: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和谐的家庭气氛 交谈时间:20分钟,地点,辅导员办公室 。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也给小安的父母亲布置了作业:每一周至少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次短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的爱和担忧。目的是通过文字传递真实的感情,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本次交流中,学生把其母亲发给他的短信拿给辅导员看,当时辅导员让小安将短信内容念出来。短信内容包含关切之意,学生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低着头说“自己让父母操心了”。
第五次会谈: 沉迷网络行为矫正 交谈时间:30分钟,地点,大学生成长辅导室。
给小安布置一道作业:每天进行上网时间记录,同时记录其他生活情况。并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每周辅导员检查一次。如果超出上网时间,辅导员和班长、心理委员都会电话提醒,如果晚上未按时回寝,辅导员和班长就会去网吧找他将其带回寝室。每天必须锻炼身体一小时,由心理委员和班长监督 。
第六次会谈:学习动机激励,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交谈时间:40为分钟,地点:大学生成长辅导室 。
在辅导了五个月后,知道小安非常想顺利拿到毕业证。按学院正常拿毕业证要求,各项教学任务和毕业设计都得按时完成,这时除了继续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以外,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树立是重要环节,所以辅导员要求其写一份下阶段学习生活计划书,而且要按计划去做好。而且请院学生助理老师和党员教师帮助辅导,制订了晚间作息时间,不准晚归和夜不归宿,晚上十点半前必须回寝, 另外,抓住九门功课挂科补考通过了六门这件事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鼓励也是对其一种很大的激励,使他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动力,对其学习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和小安交流时都说上网时并不全是在玩网络游戏,有时也在查找一些学习上的资料。
2)朋辈陪护:正常情况汇报,情绪波动时的陪护,简单心理疏导,生活关爱。辅导员事先对班级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3)家庭辅导:辅导员电话联家长,反映情况 ;家长电话或者QQ联系该生,在生活上进行关爱,引导其逐步远离网络游戏。
4)成长辅导:学生党支部书记在生活上学业上进行辅导,建立信任,鼓励其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分散注意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取得的成效
近期目标辅导效果:经过前四个月的辅导,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有旧病复发的表现,但上网时间相应有所减小,旷课,迟到现象也有所减小,生活态度较积极。
最终目标辅导效果:大三第一学期开学后一个半月的辅导中,小安遇到有关补考成绩的问题懂得向辅导员求助,九门课程挂科有六门课程通过,到目前为止基本无迟到,无旷课,晚点名按时进教室。而且主动准备了就业简历准备面试,自控能力提升较快。其次和父母关系有较大改善,能主动提起电话和父母交流,自信心明显增加。
最后为加强辅导效果,辅导员与小安协商以下内容:第一,每天可以上网,但是以查找学习资料为主,游戏时间不能超过二小时。第二,每天晚上十点半前必须就寝。第三,每天必须坚持锻炼身体,比如打球,跑步。
三、干预对策与工作思考
1.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自制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良的教育辈景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监督、甚至被迫的情形。家长对其无系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溺爱成份在里面。导致学生养成了被人看管时就能做好一点,无人督促时,就出现我行我素的习惯。
2)自身心理因素影响。许多新生离开家人,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遇上陌生的同学不知如何去面对。其次,大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而在虚拟网络上可以让他们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从而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需要。
3)意志品质薄弱,无奋斗目标。 进入大学后,学生对过多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没有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在学习上存在“畏难”心理,忍受不了长期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缺乏新的目标,没有找寻并实现梦想的意识。对于未来几乎没有进行过思考。 因而通过网络这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新事物来填补自己的“空余”时间和寂寞。
2.制订抵制网络沉迷行为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并制订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把最终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逐渐实现,同时辅导员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把他们的目标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务,并要求对每天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每周与辅导员做一次汇报沟通。
2)成立朋辈帮扶小组约束过度上网行为
迷恋网络学生仅仅依靠自身力量主动来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难度相当大,同时很容易出现反复行为。所以,辅导员应专门为他们成立朋辈帮扶小组,制订规章制度,根据个人表现作相应奖惩。 另外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其提供关心、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现实中感受更多的爱与支持;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充实生活,以减少上网机会。
3)充分发挥家庭理解、关爱的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中父母的爱和理解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从本质上看,学生的网络沉迷行为,与家庭情感缺失、缺乏有效沟通有直接关系。为此,从学生长远的身心健康来看,改善其家庭关系、增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多表达爱与肯定,从情感角度增加沟通次数和质量,从而分担烦恼,增进理解。
4)多鼓励与肯定
这类学生平时很少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平时要多找出他们的亮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和来自朋辈及老师的支持,对缓解和改善他们的强迫和抑郁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3.辅导工作中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认为网络沉迷是单纯的思想问题,运用单一的说教方式;认为网络依赖和网瘾治疗应该立竿见影,缺乏耐心和毅力;认为网络沉迷只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无需参与;认为消除网络沉迷就是禁止上网,采用极端做法;认为网络沉迷是单一问题,无需人格整合。
四、体会与建设
1.培养学生三助意识——学会自助、学会求助、学会助人。
2.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辅导。深入学生,做学生信得过,靠得住、谈的来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薛红霞,王学属,陈伟.关于沉迷网络学生教育的典型案例[J].科教导刊,2013(8)
[2]徐晓玲.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干预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2012(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逐梦航修——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辅导员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F36)
【关键词】沉迷网络 典型案例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4-02
一、典型案例背景
小安(化名)、性格偏内向,大三XX专业学生,1993年X月X日出生,来自新疆X县,父母务农,家庭经济收一般。
小安小学和初中都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成绩良好。初中毕业时,开始迷恋网络。上高中后,家长开始进行管制,但收效甚微,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和父母之间出现矛盾,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导致高考失利。来到我院求学后,心无大志,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沉迷于网络中,经常逃课、夜不归宿等现象发生。一学年九门功课挂科。尽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会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虚度时光,并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网,但第二天情况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严重。依照小安自己的话说,不上网,就会感到无事可做,情绪低落,上网是他逃避和缓解现实痛苦的唯一出路。
二、辅导措施及成效
1.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改善沉迷网络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采取策略是系统心理成长辅导。
最终目标:在达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小安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采取策略是长期跟踪辅导等。
辅导时间:2013.3-2014.12
2.辅导方案
心理疏导 ——朋辈陪护 ——成长辅导 ——家庭辅导
1)心理疏导
第一次会谈: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交谈时间:40分钟 地点:辅导员办公室。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以及网络游戏谈起,以消除他的抵触情绪。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学生本人并不认为是网络成瘾,觉得上网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还可以开发智力,平时在家有事时还是会帮助父母做事,但空余时间一般就在网吧度过了。父母对其行为有过管制,但收效甚微,最后只好采取默认态度。由以上信息得知,小安的父母对其教育问题上带有一定的溺爱成份,有爱但不严。
第二次会谈:建议有事多与室友心理委员和班长交流。交谈时间:30分钟地点:学生寝室 。
介绍室友心理委员和班长的优秀事迹,激励其向他们学习。如果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找他们二人进行帮助,引导其培养寻求帮助的能力 。
第三次会谈:引导分析原因,认知矫正,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交谈时间:60分钟 地点 田劲场。
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后,辅导员直接指出他之所以逃课上网就是因为没有自信而出现逃避现实的行为。同时辅导员在网上下载一些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长时间上网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等资料发到他QQ上,让其当着辅导员的面打开手机QQ阅读,通过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上网时间确实过多,己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和身体。另外将任课教师对其肯定的评价告诉该生,激发他的成就动机逐渐转移到学习活动上,重拾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另外和他讲解一些有关“电脑使用综合症以及一些人物传记(包括电脑网络行业、著名人物)和“励志格言”等,让其仔细检查自己有哪些网络成瘾的症状和不好的想法。同时定好他每天的上网时间、由班长监督。
第四次会谈: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和谐的家庭气氛 交谈时间:20分钟,地点,辅导员办公室 。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也给小安的父母亲布置了作业:每一周至少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次短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的爱和担忧。目的是通过文字传递真实的感情,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本次交流中,学生把其母亲发给他的短信拿给辅导员看,当时辅导员让小安将短信内容念出来。短信内容包含关切之意,学生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低着头说“自己让父母操心了”。
第五次会谈: 沉迷网络行为矫正 交谈时间:30分钟,地点,大学生成长辅导室。
给小安布置一道作业:每天进行上网时间记录,同时记录其他生活情况。并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每周辅导员检查一次。如果超出上网时间,辅导员和班长、心理委员都会电话提醒,如果晚上未按时回寝,辅导员和班长就会去网吧找他将其带回寝室。每天必须锻炼身体一小时,由心理委员和班长监督 。
第六次会谈:学习动机激励,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交谈时间:40为分钟,地点:大学生成长辅导室 。
在辅导了五个月后,知道小安非常想顺利拿到毕业证。按学院正常拿毕业证要求,各项教学任务和毕业设计都得按时完成,这时除了继续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以外,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树立是重要环节,所以辅导员要求其写一份下阶段学习生活计划书,而且要按计划去做好。而且请院学生助理老师和党员教师帮助辅导,制订了晚间作息时间,不准晚归和夜不归宿,晚上十点半前必须回寝, 另外,抓住九门功课挂科补考通过了六门这件事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鼓励也是对其一种很大的激励,使他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动力,对其学习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和小安交流时都说上网时并不全是在玩网络游戏,有时也在查找一些学习上的资料。
2)朋辈陪护:正常情况汇报,情绪波动时的陪护,简单心理疏导,生活关爱。辅导员事先对班级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3)家庭辅导:辅导员电话联家长,反映情况 ;家长电话或者QQ联系该生,在生活上进行关爱,引导其逐步远离网络游戏。
4)成长辅导:学生党支部书记在生活上学业上进行辅导,建立信任,鼓励其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分散注意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取得的成效
近期目标辅导效果:经过前四个月的辅导,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有旧病复发的表现,但上网时间相应有所减小,旷课,迟到现象也有所减小,生活态度较积极。
最终目标辅导效果:大三第一学期开学后一个半月的辅导中,小安遇到有关补考成绩的问题懂得向辅导员求助,九门课程挂科有六门课程通过,到目前为止基本无迟到,无旷课,晚点名按时进教室。而且主动准备了就业简历准备面试,自控能力提升较快。其次和父母关系有较大改善,能主动提起电话和父母交流,自信心明显增加。
最后为加强辅导效果,辅导员与小安协商以下内容:第一,每天可以上网,但是以查找学习资料为主,游戏时间不能超过二小时。第二,每天晚上十点半前必须就寝。第三,每天必须坚持锻炼身体,比如打球,跑步。
三、干预对策与工作思考
1.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自制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良的教育辈景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监督、甚至被迫的情形。家长对其无系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溺爱成份在里面。导致学生养成了被人看管时就能做好一点,无人督促时,就出现我行我素的习惯。
2)自身心理因素影响。许多新生离开家人,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遇上陌生的同学不知如何去面对。其次,大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而在虚拟网络上可以让他们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从而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需要。
3)意志品质薄弱,无奋斗目标。 进入大学后,学生对过多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没有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在学习上存在“畏难”心理,忍受不了长期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缺乏新的目标,没有找寻并实现梦想的意识。对于未来几乎没有进行过思考。 因而通过网络这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新事物来填补自己的“空余”时间和寂寞。
2.制订抵制网络沉迷行为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并制订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把最终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逐渐实现,同时辅导员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把他们的目标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务,并要求对每天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每周与辅导员做一次汇报沟通。
2)成立朋辈帮扶小组约束过度上网行为
迷恋网络学生仅仅依靠自身力量主动来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难度相当大,同时很容易出现反复行为。所以,辅导员应专门为他们成立朋辈帮扶小组,制订规章制度,根据个人表现作相应奖惩。 另外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其提供关心、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现实中感受更多的爱与支持;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充实生活,以减少上网机会。
3)充分发挥家庭理解、关爱的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中父母的爱和理解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从本质上看,学生的网络沉迷行为,与家庭情感缺失、缺乏有效沟通有直接关系。为此,从学生长远的身心健康来看,改善其家庭关系、增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多表达爱与肯定,从情感角度增加沟通次数和质量,从而分担烦恼,增进理解。
4)多鼓励与肯定
这类学生平时很少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平时要多找出他们的亮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和来自朋辈及老师的支持,对缓解和改善他们的强迫和抑郁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3.辅导工作中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认为网络沉迷是单纯的思想问题,运用单一的说教方式;认为网络依赖和网瘾治疗应该立竿见影,缺乏耐心和毅力;认为网络沉迷只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无需参与;认为消除网络沉迷就是禁止上网,采用极端做法;认为网络沉迷是单一问题,无需人格整合。
四、体会与建设
1.培养学生三助意识——学会自助、学会求助、学会助人。
2.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辅导。深入学生,做学生信得过,靠得住、谈的来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薛红霞,王学属,陈伟.关于沉迷网络学生教育的典型案例[J].科教导刊,2013(8)
[2]徐晓玲.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干预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2012(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逐梦航修——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辅导员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F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