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应试技巧 踢好临门一脚

来源 :中学生理科应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些学生对会做的中、易试题,以及解题过程书写规范要求等重视不够.其实,这些对考生的成绩影响很大;若选用了好的解法和规范的书写格式不但简单易对,而且心态稳定,能赢得时间去做难题;选用了不好的解法或书写冗长混乱,不但费时而且难以做好,还可能引起焦虑情绪,影响后继考试,因此,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1.容易题的解法讲“秒杀”.
  例1集合A={x|x2-x-6<0},B={x|x>1},则A∩B=().
  A.{x|-13}
  C.{x|-2≤x<-1}D.{x|1  这道集合试题属于容易题,考试时学生几乎都能做对.教师讲评时一般也不会讲的,一次讲评试卷时,笔者偶然问一下学生是如何解答该题的,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是采用如下解法:
  解法1由x2-x-6<0解得-2  笔者又问:“上述解法大概用了多少时间”.学生回答:“大约用了1分钟”.又问:“能不能缩短到15秒?”这时学生立刻明白,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2因为A∩BB,所以选D.
  笔者认为,解法1投入的解题力量大,解题智慧少,解法2则相反.对于容易题,如果不假思索地拿来就做,对后面的影响是:一旦遇到新题或难题,就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了.从而会出现隐性失分现象.
  2.中档题的解法讲“优化”.
  例2设α为锐角,若cos(α+π6)=45,求sin(2α+π12)的值.
  这是高三数学的一道质量监测题,该题取材于2012年高考江苏卷,属于中档题,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解答此题主要有下列两种解法.
  解法1因为α为锐角,cos(α+π6)=45>0,
  得sin(α+π6)=35,
  sinα=sin[(α+π6)-π6]=33-410,
  cosα=cos[(α+π6)-π6]=43+310,
  sin2α=2sinαcosα=24-7350,
  cos2α=2cos2α-1=7+24350,
  sin(2α+π12)=sin2αcosπ12+cos2αsinπ12=17250.
  解法2因为α为锐角,cos(α+π6)=45>0,
  得sin(α+π6)=35,所以
  sin2(α+π6)=2sin(α+π6)cos(α+π6)=2425,
  cos2(α+π6)=2cos2(α+π6)-1=725,
  所以sin(2α+π12)=sin[2(α+π6)-π4]=22[sin2(α+π6)-cos2(α+π6)]=17250.
  解法1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思路正确,但解题长度太长,连同计算sinπ12=6-24,cosπ12=6+24,求出结果需要7步,如果一步出错,满盘皆输.
  解法2从结构考虑,运用整体化思想,将需要求的2α+π12等价变形为与已知条件有关的2(α+π6)-π4,从解题思维上看解法2优于解法1,但是2α+π12=(2α+π3)-π4=2(α+π6)-π4不易想到,需要较强的变式技巧,那么可否让思路来的更自然一些呢?整体化处理,可利用换元法表达,由此可得:
  解法3因为α为锐角,cos(α+π6)=45,令α+π6=β,知β为锐角,∴α=β-π6,cosβ=45,sinβ=35,sin2β=2425,cosβ=725,
  故sin(2α+π12)=sin(2β-π4)=22(sin2β-cos2β)=17250.
  解法3抓住了条件与结论中含有共同的α,引入新元β,等价建立了条件与结论的新关系,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应用此法回避了2α+π12=(2α+π3)-π4=2(α+π6)-π4变形难点,只要换元,计算正确即可,属于最优解法,值得提倡.
  对高考数学试卷的中档题考生要学会辨析好与不好的方法,把好方法的选择与解题落实到思考中,用想得好去做得好,从而尽量减少失分因素.
  3.解题过程讲“诗化”.
  众所周知,高考阅卷,阅卷人的实际操作是:依据评分细则在考生的答卷上先找相应的句段,在相关的句段中,主要看关键的数字、符号和结论.
  为了使阅卷人能迅速清楚地看到答点, 建议考生把答题过程写成诗行短语,这样容易显示“答点”,使阅卷人能一眼看清,而“散文大段”容易“淹没”答点,使阅卷人心烦.
  例3(2012年天津理)已知{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bn}是等比数列,且a1=b1=2,a4+b4=27,S4-b4=10.
  ①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②记Tn=anb1+an-1b2+…+a1bn,n∈N*,证明Tn+12=-2an+10bn(n∈N*).
  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两个考点,(Ⅰ)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Ⅱ)错位相减法求和.本题满分12分,第(Ⅰ)问6分,第(Ⅱ)问也是6分,12分的意思是:答案细分之后,原则上有12个得分点,下面以第(Ⅰ)问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分解: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由a4+b4=27得3d+2q3=25 ①(答点1)
  由S4-b4=10得3d-q3=1 ② (答点2)
  ①-②得q3=8,∴q=2 (答点3)
  将q=2代入①得3d+16=25,
  ∴d=3(答点4)
  ∴an=2+3(n-1)=3n-1(答点5)
  bn=2·2n-1=2n(答点6)
  (Ⅱ)(略)
  在平常的考试时,经常学习这种“诗行短语”式书写格式,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 就会养成这种书写习惯,掌握得分法则.
  中档题及容易题是构成一张高考数学试卷的主体,为了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在答题时,我们只要学会“容易题解法要‘秒杀’”、“中档题解法要‘优化’”、“解题过程要‘诗化’”的应试技巧,就能赢得时间做难题,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考试成绩.
  (收稿日期:2013-11-10)
其他文献
排列与组合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一部分内容.在古代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组合数学思想的萌芽,由《周易》中对卦符问题的研究——“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排列组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老数学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应用问题时,我们应首先弄清楚是排列(有序)问题,还是组合(无序)问题,或者是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其次,我们要准确的确定哪一步是“分类”,哪
期刊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不等式部分的基本内容,它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模型,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现将线性规划问题考试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供参考和借鉴.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
期刊
高考中的最值问题是热点,也是重点,很多时候也是难点.几乎每一套高考试卷总有2个~4个不等的最值相关问题,或求最值,或已知最值求变量取值(或范围)等形式,备受命题者青睐.本文以2013年浙江高考理科卷中的最值试题为例,解析常见最值题的处理方法.  第一类利用几何性质  适用于最值问题有一定的几何意义,如解析几何中的最值、向量运算中的各种几何意义等.  点评此类线性规划问题主要借助于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
期刊
导数内容是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 随着高考对导数考查的不断深入,含参导数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问题经常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通过几例,介绍含参导数问题的四个基本分类依据.  依据一依据极值点与给定区间的位置关系  评注特别地,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轴定区间动,另一种是轴动区间定,不论
期刊
概率是现代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高中新课程数学新增知识之一,它既与高中相关学科知识间联系密切,又是中数与高数的衔接点,因此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复习中应充分利用概率知识的交汇性,充分挖掘相关学科背景下的概率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归纳新课程知识交汇背景下的十一类概率问题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点评,供复习时参考.  1.概率与
期刊
铝及其化合物在2013年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成为2013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而与铝的“两性”有关的知识,更成为2013年高考中的“亮点”.  一、铝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与铝的“两性”有关的化学反应  这里所说的铝的“两性”指的是广义上的两性,即铝、氧化铝、氢氧化铝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不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三、可溶性铝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的计算规律  四、2013年高考试题分
期刊
该题以柠檬酸亚铁制取为背景,硫铁矿烧渣为主线而设计的实验综合探究题.从加料方式、试剂的选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原理、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实验现象形成结论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以及对图表等信息识别与加工的能力.加强对化学探究实验过程与步骤的考查,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能
期刊
化学反应的进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条件的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比较反应物的性质差异,结合量的关系,动态地归纳化学反应进程问题,希望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类型一:反应顺序型  问题根源:反应物之间存在性质强弱的差异性,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溶解性、热稳定性的差异.  解决策略:外界条件相同或接近时,氧化还原反应为竞争电子反应,反应体系中氧化性最强的反应物优先与还
期刊
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是算法中的重点,通过对各地模拟题和高考题归类总结,发现下面四种常见题型是高考的热点.  一、求输入值   例1给出一个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要使输入的x值与输出的y值相等,则这样的x值的个数是().  图1A.1B.2C.3D.4  解根据题意,本程序框图表示分段函数y=x2x≤2  2x-325,由于输入的x值与输出y的值相等,由x2=x解得x=0或x=1,都满足
期刊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数学方法更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物理解题中,可以运用数学方法,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物理模型”转化成“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或论证,再将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中进行验证,完成物理问题的求解.  一、圆与切线模型  对于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其中两个力是变化的这类问题,小船渡河问题等,可建立圆与切线模型,对原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求解.  例1用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