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的文字看似散缓,其实在有着内在的精到和巧妙.由心远而发现美景,发现真我,因而喜不自禁的逻辑结构,由超然到悠然再到陶然的含蓄而流动的情感结构,还有心远、心喜、心坚所构成的复合式意蕴结构,虚实相生,显隐交映,彼此交融,完美实现了散缓与精到、朴拙与巧妙、冲淡与丰腴的统一,读之令人回味悠长.
【机 构】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文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的文字看似散缓,其实在有着内在的精到和巧妙.由心远而发现美景,发现真我,因而喜不自禁的逻辑结构,由超然到悠然再到陶然的含蓄而流动的情感结构,还有心远、心喜、心坚所构成的复合式意蕴结构,虚实相生,显隐交映,彼此交融,完美实现了散缓与精到、朴拙与巧妙、冲淡与丰腴的统一,读之令人回味悠长.
其他文献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无理而妙”,李清照在”人与白昼””人与时令””人与菊花”等矛盾中,透露出在物理上和心理上双重空间的逼仄感.与此同时,李清照在感受精神生命消瘦的过程中,又营造出了无道理却合情理的痴境.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深入文本,准确解读文本的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答题.结合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选文和设题的特点,提出文学类文本鉴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主体、整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戏剧教学要以剧本为本,凸显文体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课前任务驱动梳理人物关系,课上体会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并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的命运及悲剧价值,课后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新思考.整节课设计严谨,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对主题悲剧性的审视,对元杂剧语言特点的归纳,以及课堂设计的逻辑性、文学性、文化性,均体现了执教者对戏剧教学的深度思考.
经典名篇《史记·项羽本纪》,其中的”巨鹿之战”乃”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然而将其与《资治通鉴·巨鹿之战》中的相关段落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的记述稍有差异.透过差异,分析比较合理性,进而能体会史家不同的情感.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安排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是第一次进入高中语文教材,细致分析这篇小说,深度认识其中的两条结构主线,深刻认识作品所呈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与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新课改给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在变革的过程中,重心应该放在哪里却是一个问题.形式上的变化无疑会快速传递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讯息,但高效的课堂教学绝不止于形式上的变革.一堂课的高效不仅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必需.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本来就是多元的,不能局限在单向发展上,要继续在教学相长的空间上多下功夫;而在课堂的主线设问上寻找新的突破,或许会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以”导”为核心,在激趣中融入三个阅读要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阅读价值)以及如何读这本书(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红楼梦》中的琐细情节,来体会《红楼梦》丰厚的意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感受《红楼梦》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思辨思维分析、思考小说人物和主题,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涵养人格、丰富心灵.
文章从来源期刊、栏目分布、作者所属地域和单位等方面对《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度论文转载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回顾该年度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几个热点和重点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为一类作品,”革命传统诗歌”诗体错杂,意象繁复,语言风格多样化.教师运用语体学视角,对以上特质进行探微,以《沁园春·雪》等旧体诗词为例,同时兼顾新诗,厘清其诗体、意象等困惑点,把握此类作品相对统一的教学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