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原则是对中央银行的运行乃至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有重要作用的一项原则,中央银行是否独立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重大。本文以解析《中国人民银行法》为视角,结合我国中央银行的运行现状,探索了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592(2010)05-106-01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则的剖析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职能时的自主性,即不受政府其他部门的影响、指挥或控制。谈到任何一个机构的独立性都必须明确界定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该机构在开展哪些活动时具有独立性;第二,该机构怎样运作才能采表明其具有充分的独立性;第三,这一独立性是相对于何者而言的。对于中央银行而言,也就是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在何种职能领域具有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原则在我国的实践状况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体现的职能领域
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领域的决定权上受到很大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的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这表明,在这些重要货币政策制定权的领域,享有最终决定权的是国务院而不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法》也规定了央行在“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及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方面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人民银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货币事项的选择空间很小,中央银行并未在货币政策领域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则具体内容的实践
1.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实质是相对于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而言,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拥有自己独立的目标。而《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该规定过于模糊,对衡量标准没有明确的解释,使得其指向不是十分有效。
2.中央银行手段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等活动,无需经国务院的批准而享有独立地决定权。为确保独立目标的实现,中央银行应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尽量排除外来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使经济性在政策工具中得到最大程度体现。
(三)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主要是相对于政府而言,政府行为的能动性对于中央银行的干预力度很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可见,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并非独立,受国务院的领导就必然会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体现国务院的意志,而这种原本的纯经济行为将受到多大政治因素的干扰。
三、法律保障——实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一)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写入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对央行法律地位的根本保障措施。宪法应就央行的独立地位、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改变中央银行对国务院的行政隶属关系,并与国务院合作,在稳定的货币政策前提下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同时,加强货币政策当局与银监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对中央银行的一系列权力和责任赋予根本的法律依据,使其修正一些央行的不正当行为。另外,赋予央行权力和责任的法令可能被立法机关修改,而将其写入宪法,保障权威性及稳定性。
(二)法律赋予专门机关的监督权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央行的独立性地位必然会带来其权力行使的相对自主性,如果不对其决策行为进行监督,则其后果不堪设想。法律赋予全国人大以直接的监督权,这也是维护人民意志的体现,对其货币政策的制定拥有审查权、质询权,有权要求央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的意志。在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程序中,细化报告的主体、报告的频率、报告的内容、及后续的报告程序,使其减少政治因素对央行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四、结语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原则作为中央银行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对央行决策的制定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有巨大的影响。该原则在我国的实践状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受各种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央行的决策行为仍然要受到制约。因此,要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就要从规范的法律制度入手,使央行的法律地位和权力的运行得到规制,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央行的真正独立。
参考文献:
[1]魏永芬.当代中央银行运作的新模式: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吴昊.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设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592(2010)05-106-01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则的剖析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职能时的自主性,即不受政府其他部门的影响、指挥或控制。谈到任何一个机构的独立性都必须明确界定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该机构在开展哪些活动时具有独立性;第二,该机构怎样运作才能采表明其具有充分的独立性;第三,这一独立性是相对于何者而言的。对于中央银行而言,也就是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在何种职能领域具有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原则在我国的实践状况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体现的职能领域
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领域的决定权上受到很大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的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这表明,在这些重要货币政策制定权的领域,享有最终决定权的是国务院而不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法》也规定了央行在“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及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方面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人民银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货币事项的选择空间很小,中央银行并未在货币政策领域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则具体内容的实践
1.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实质是相对于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而言,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拥有自己独立的目标。而《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该规定过于模糊,对衡量标准没有明确的解释,使得其指向不是十分有效。
2.中央银行手段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等活动,无需经国务院的批准而享有独立地决定权。为确保独立目标的实现,中央银行应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尽量排除外来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使经济性在政策工具中得到最大程度体现。
(三)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主要是相对于政府而言,政府行为的能动性对于中央银行的干预力度很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可见,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并非独立,受国务院的领导就必然会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体现国务院的意志,而这种原本的纯经济行为将受到多大政治因素的干扰。
三、法律保障——实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一)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写入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对央行法律地位的根本保障措施。宪法应就央行的独立地位、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改变中央银行对国务院的行政隶属关系,并与国务院合作,在稳定的货币政策前提下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同时,加强货币政策当局与银监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对中央银行的一系列权力和责任赋予根本的法律依据,使其修正一些央行的不正当行为。另外,赋予央行权力和责任的法令可能被立法机关修改,而将其写入宪法,保障权威性及稳定性。
(二)法律赋予专门机关的监督权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央行的独立性地位必然会带来其权力行使的相对自主性,如果不对其决策行为进行监督,则其后果不堪设想。法律赋予全国人大以直接的监督权,这也是维护人民意志的体现,对其货币政策的制定拥有审查权、质询权,有权要求央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的意志。在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程序中,细化报告的主体、报告的频率、报告的内容、及后续的报告程序,使其减少政治因素对央行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四、结语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原则作为中央银行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对央行决策的制定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有巨大的影响。该原则在我国的实践状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受各种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央行的决策行为仍然要受到制约。因此,要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就要从规范的法律制度入手,使央行的法律地位和权力的运行得到规制,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央行的真正独立。
参考文献:
[1]魏永芬.当代中央银行运作的新模式: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吴昊.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设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