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行相关性分析,为早产儿早期神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无明显脑损伤的、胎龄>28周的早产儿。以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作为诊断工具用于早产儿吸吮问题的评估。通过直接或间接(录像)方法观察早产儿的进食行为,根据吸吮过程中舌、颊的运动和节律等28个条目的评估,分为吸吮模式正常、紊乱和障碍。在矫正年龄6月龄时完成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的测试,于BSID测试当日行体格测量。结果 128例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BSID随访时平均矫正年龄(6.2±0.5)个月。口腔运动正常和异常组分别为73例和55例,两组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腔运动正常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口腔运动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OMAS条目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与婴儿早期的不利神经发育结局显著相关(RR=3.53,95%CI:1.48~8.42)。结论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的早期正常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有明显相关性,但异常吸吮模式对神经发育延迟的预测意义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可能预示不利的神经发育结局。
其他文献
生态农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传统农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的一种可感染多种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猪伪狂犬病的危害更是已经超过猪瘟,成为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大敌,是OIE法定报告的B类动物疫
本文介绍了由于工业级微机系统,电流互感器,仪用放大器,A/D转换板,PWM光电隔离输出板,功率驱动电路,无触点电机控制器,CRT显示器等构成的控制系统,采用Fuzzy控制策略和专家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