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腰疝修补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77岁,因发现右侧腰部包块1个月于2008年4月22日入院.患者无腰部外伤及手术史.入院体检:右腰部有一6 cm×6 cm×6 cm的半球状包块,右侧卧位和站立位时包块明显,左侧卧位时消失.嘱其咳嗽,包块明显突出,无红肿及压痛,质地软易于还纳腹腔,纳入腹腔时可听到肠道移动的咕噜声,还纳后可扪及卣径约4 cm的疝环口。

其他文献
寒门士子鲍照,才秀人微,湮没于当时,故为其立传者甚少。其交游及由此产生的诗歌唱和,亦鲜有所存。本文拟选取鲍照好友王僧达,立足史料和文学作品,考析二人间的诗歌唱和情状,旨在探究诗人交游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学界对鲍照的研究,多侧重对其作品研究,而对其交游及诗歌唱和的研究却甚少,仅有丁福林先生所撰《鲍照交游考略》及其两篇续文,通过爬梳史料记载,将与鲍照有交集的人物逐一作简要介绍,但较少论及诗歌唱和。
期刊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足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窒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点的少见心肌病.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3例此症患者,施行肥厚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及二尖瓣修复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李季兰是中唐时期重要的一位女诗人,历代文学家对于她的诗歌创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文章通过对李季兰诗歌文本的解读,并参考历代文学家的相关评述,旨在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李季兰在诗歌之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并对她诗歌中蕴含的审美情感以及审美体验进行详细的阐述。  李冶,字季兰,中唐女冠诗人。季兰诗现存18首,全唐诗收录16首,补遗2首。刘长卿称她为“女中诗豪”;陆昶赞赏她的诗:“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
期刊
患者女性,59岁,汉族.2005年7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双眼胀痛,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大于320 mm H2O(1 mm H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培养均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示脑实质未见异常,全脑颅骨板障信号不均匀减低,强化不均匀,皮下软组织肿胀,双侧乳突小房可见软组织影.头颅CT示颅骨骨板厚薄不均,密度欠均匀。
期刊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二人用各自的方式脱离贫困、改变命运的故事。本文在儒家文化视野下从孝悌仁爱的家庭观、坚韧自强的入世观、温良纯善的人性观三个方面,浅析《平凡的世界》中蕴含的思想意蕴,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在儒家文化的启发下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能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经过三年又三年,整整六年时间创作的百万字小说,是茅盾文学奖皇
期刊
目的 探讨几种有创方法用于术后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指征并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曾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痰、环甲膜穿刺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17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65.2±11.1)岁.观察PaO2SpO2和肺不张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不同有创方式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治疗效果.结果 纤支镜吸痰组有效
胰腺内分泌肿瘤指由胰岛Langerhan细胞增生发展而成的肿瘤,按照有无分泌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有分泌功能的肿瘤,根据其分泌的主要激素进行命名;另一类血清激素水平正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的肿瘤,称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前者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瘤,其次为胃泌素瘤,其他更为少见的肿瘤包括胰高m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
期刊
在21世纪的中国文学中,自称“上海的女儿”的王安忆可谓是给新世纪的上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在王安忆的笔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安忆一直执着而辛勤地寻找上海,深情地叙述着属于上海的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她开始追求与80年代不同的上海面貌。一部《长恨歌》写尽了这座城从近四十年的沧桑浮华,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海派文学传人的位置。从《富萍》《桃之夭
期刊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饥饿时意识障碍6年于2004年6月8日收治入院.患者自1998年8月起反复出现晨起或饥饿时头晕、心悸、手抖、乏力,偶伴异常兴奋及欣快感,严重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予进食或输注葡萄糖液后症状缓解.发作时曾查血糖,最低为0.6 mmol/L.近1年来发作次数逐渐增多,需每小时进食糖水预防低血糖发生.发病以来,自觉反应较前迟钝,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20 kg。
期刊
《离骚》是屈原伟大的艺术创造,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离骚》的意象研究方面,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香草美人”,而对于诗中仆夫与马的意象关注,除钱钟书、赵逵夫诸先生进行论述外,尚不多见。笔者对仆夫与马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  一、仆夫与马的行文位置  在《离骚》中,仆夫与马的意象出现在“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独特位置,从行文位置看是处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