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李宁用“点火”将了对手一军,但未来竞争将更为残酷
奥运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莫过于体操王子李宁变身飞人点燃圣火,这把火不仅点燃了北京奥运圣火,也助跑了李宁股票。8月11日,李宁在A股重挫、港股小跌情况下,出现涨升,早盘高开2.17%于18港元,中间一度达到18.66港元高点,涨幅5.6%,收盘报18.24港元,全日上涨3.519%。此前,李宁股价近半月来已从20港元持续下跌至17港元左右。
有一个细节却是,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李宁“点火”时,穿的运动服是竞争对手阿迪达斯所提供的,不过这一刻,体育精神远大于商业利益,更多的注意力只在令人屏息的3分钟。但《华尔街日报》并不想放弃商业视点:“李宁不仅代表了中国往日的体育成就,也使李宁跻身中国最富有人群之列。”李宁和他的家族拥有公司超过67%的股份,截止8月11日,李宁身价净升2亿港元以上。那么,“点火”的世界效应、加上来自资本市场的利好,是否预示着,李宁即将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品牌?
悬念继续
李宁“点火”,并没有让所有的悬念结束。从表面上,阿迪达斯似乎并不介意李宁的独特身份,因为在接下来的赛程中,自己才是奥运TOP赞助商。有趣的是,李宁并不想和阿迪达斯比花钱。其CEO张志勇提倡用“颠覆性的思维来开拓体育营销”。在聚焦世界注意力的16天里,李宁采取迂回包抄的商业手段。西班牙男篮、瑞典奥运代表团、美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等都身穿李宁战袍上场。这一次,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企业表现得相对平静,或许是无奈,同时,因为对中国这个庞大的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不是一次、一刻的战役。
那么,李宁是否准备了商业后手?
“点火”效应能否持续?
李宁和跨国巨头一对一的竞争并不多,目前,阿迪达斯、耐克的品牌定位较高,其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李宁则在二、三线城市拥有明显优势,另外,本土的一些体育企业,如安踏,以及脱胎于李宁的KAPPA等已异军突起,市值与其接近。
但李宁早已在奥运之前,开始打造新的资产。去年11月,斥资3.05亿元收购上海红双喜集团57.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奥运前一个月,以9.339亿元拿下Lotto在中国20年独家特许权。红双喜集团截至2006年末的税前盈利为3848万元;收获Lotto,显然是李宁为提高其市场地位的需要。
未来,李宁需要面对两大挑战:第一,被已经扩大的产品组合过度分散的管理层资源;第二,来自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前者,李宁更为或缺的是体育用品行业的国际化专业团队。李宁也可以重复自己过去的人才引进战略,如之前从宝洁挖到伍贤勇这样的人,来担任公司市场副总裁。后者,全球采购正在南移。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被南亚等国“吞噬”。世界60%的足球已在巴基斯坦的锡亚尔科特生产,那里制造商多达200家。他们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的转包商,锡亚尔科特的企业,已经构成国际价值链的一环。李宁最大的前5位供应商,占企业整个采购的45%集中在本土,工厂则因国内成本压力,持续提价已大势所趋。看起来,最好的出路是将其采购链由华南向中西部转移,虽未必能在成本上比过对手,但来自地区的成本差异还是有很大空间。
奥运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莫过于体操王子李宁变身飞人点燃圣火,这把火不仅点燃了北京奥运圣火,也助跑了李宁股票。8月11日,李宁在A股重挫、港股小跌情况下,出现涨升,早盘高开2.17%于18港元,中间一度达到18.66港元高点,涨幅5.6%,收盘报18.24港元,全日上涨3.519%。此前,李宁股价近半月来已从20港元持续下跌至17港元左右。
有一个细节却是,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李宁“点火”时,穿的运动服是竞争对手阿迪达斯所提供的,不过这一刻,体育精神远大于商业利益,更多的注意力只在令人屏息的3分钟。但《华尔街日报》并不想放弃商业视点:“李宁不仅代表了中国往日的体育成就,也使李宁跻身中国最富有人群之列。”李宁和他的家族拥有公司超过67%的股份,截止8月11日,李宁身价净升2亿港元以上。那么,“点火”的世界效应、加上来自资本市场的利好,是否预示着,李宁即将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品牌?
悬念继续
李宁“点火”,并没有让所有的悬念结束。从表面上,阿迪达斯似乎并不介意李宁的独特身份,因为在接下来的赛程中,自己才是奥运TOP赞助商。有趣的是,李宁并不想和阿迪达斯比花钱。其CEO张志勇提倡用“颠覆性的思维来开拓体育营销”。在聚焦世界注意力的16天里,李宁采取迂回包抄的商业手段。西班牙男篮、瑞典奥运代表团、美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等都身穿李宁战袍上场。这一次,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企业表现得相对平静,或许是无奈,同时,因为对中国这个庞大的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不是一次、一刻的战役。
那么,李宁是否准备了商业后手?
“点火”效应能否持续?
李宁和跨国巨头一对一的竞争并不多,目前,阿迪达斯、耐克的品牌定位较高,其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李宁则在二、三线城市拥有明显优势,另外,本土的一些体育企业,如安踏,以及脱胎于李宁的KAPPA等已异军突起,市值与其接近。
但李宁早已在奥运之前,开始打造新的资产。去年11月,斥资3.05亿元收购上海红双喜集团57.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奥运前一个月,以9.339亿元拿下Lotto在中国20年独家特许权。红双喜集团截至2006年末的税前盈利为3848万元;收获Lotto,显然是李宁为提高其市场地位的需要。
未来,李宁需要面对两大挑战:第一,被已经扩大的产品组合过度分散的管理层资源;第二,来自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前者,李宁更为或缺的是体育用品行业的国际化专业团队。李宁也可以重复自己过去的人才引进战略,如之前从宝洁挖到伍贤勇这样的人,来担任公司市场副总裁。后者,全球采购正在南移。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被南亚等国“吞噬”。世界60%的足球已在巴基斯坦的锡亚尔科特生产,那里制造商多达200家。他们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的转包商,锡亚尔科特的企业,已经构成国际价值链的一环。李宁最大的前5位供应商,占企业整个采购的45%集中在本土,工厂则因国内成本压力,持续提价已大势所趋。看起来,最好的出路是将其采购链由华南向中西部转移,虽未必能在成本上比过对手,但来自地区的成本差异还是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