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白内障术末前房注射低浓度万古霉素相关眼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的病例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4 9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末前房注射万古霉素0.1 ml(0.01 mg/ml)。方法回顾分析上述患者术后情况。随访中出现视力下降者,行裂隙灯、眼部B超、黄斑OCT、FFA、房水病原微生物检查,排除感染性眼内炎,筛选出剩余患者,行房水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检查,眼内常见21种致炎微生物核酸、广谱细菌核酸、广谱真菌核酸检查。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人工晶状体(IOL)情况。眼部B超检查玻璃体混浊情况。追踪该部分患者治疗方案变更情况及治疗预后。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角膜,裂隙灯下角膜、前房、IOL情况,B超下玻璃体混浊情况、房水炎性因子,眼内常见21种致炎微生物核酸、广谱细菌核酸、广谱真菌核酸情况。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除感染性眼内炎外共发现眼内炎症患者21例25眼,单眼17例,双眼4例。平均出现眼内炎症的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2.26±12.58)天,房水炎性因子检查VEGF(96.95±58.49)pg/ml(参考区间0~40.0)、TGF-β(175.05±33.55)pg/ml(参考区间<1.0)、IL-6(29123.83±16066.97)pg/ml(参考区间1.0~50.0)、IL-10(5.85±1.15)pg/ml(参考区间0~50.0)、VCAM(14650±10144.62)pg/ml(参考区间200~1000)。未检测到眼内常见的21种病原微生物,培养镜检无真菌、细菌生长。裂隙灯下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浮游细胞、丁达尔征(Tyn)阳性,IOL在位透明。眼部超声提示:玻璃体混浊。行万古霉素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甚至加重,停用万古改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该部分患者房水炎性因子升高,多次检查未检出病原微生物,考虑为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因其发病时间与万古霉素全身使用后Ⅲ型超敏反应出现时间一致,且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加重病情,停用后症状缓解,故考虑该病与万古霉素使用相关。建议权衡万古霉素在预防眼内炎中的利弊,重视随访,对疑似病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科,2019, 2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