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翻译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等领域上交流频繁,翻译人员的需求量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幅度增加。与此相对应,地方院校开设日语专业成为潮流。由于不良的地域条件,学生的实习就业成为难题。这使得地方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企业要求的、优秀的翻译人员。传统的日语翻译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果甚微。在企业对翻译人员要求趋于更实用化和多元化的现阶段,作为日语专业的重点课程,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地方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日语翻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163
  近二十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等领域上交流频繁,翻译人员的需求量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对应,国内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以笔者所在的嘉应学院为例,2009年设立了日语专业。当地日资企业仅有一家,对日有贸易合作关系的公司甚少。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法在当地实现与专业相关的就业。而在距离梅州市大约300千米的珠三角地区,企业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然而,据笔者了解,珠三角二本以上院校均有日语专业,这导致本校学生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培养出相对具有竞争力的毕业生,成为教师教学的头等目标。“日语翻译”作为日语专业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拥有较强语用交流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员。现阶段,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的深入交流,对日语翻译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趋于更实用化和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地方院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的大学时代,翻译课就是一门让学生感到枯燥,使教师费脑的课程。翻译教学一直是日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理论技巧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气氛易沉闷,枯燥;教学效果差,学生受益欠佳,容易丧失兴趣。
  1.1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率低
  以嘉应学院为例,日语专业一个年级一个班,大约26人。教学主要方法为课堂灌注法。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和译文的评判者。教师讲授每一章节,通过大量译例讲解阐述某一翻译技巧,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批改或进行讲评。学生上课只需记笔记,几乎没有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与教师的互动合作相当有限,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此外,由于学生的日语水平相对参差不齐,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上效果相差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对翻译课的兴趣,由本应主动学习变为了被动学习,积极性更加低下。
  1.2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国内各院校使用的“日语翻译”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教材过于偏重理论,文学作品方面的译例较多,实用型的译例较少。以本校所使用的翻译教材为例,译例和课后练习大多出自文学作品,如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小说、散文等。只有在应用文翻译方面出现了公司企业用语的翻译材料。这导致学生学完一年的翻译课程后接手公司翻译文件时依然感到棘手,无法迅速展开工作。
  1.3地域劣势明显,见习实习机会少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距离珠三角的任何城市距离都在300千米以上。在这个以生态与旅游闻名的城市,日企屈指可数。笔者在梅州工作已有8年时间,每年能接到的口译或笔译兼职机会平均算起大约2~3次而已。学生能得到的与日语相关的兼职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与地处珠三角院校的日语专业学生相比,劣势突出。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实践机会,口语能力与笔头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2“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翻译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掌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文化体系的认知能力,指导学生翻译实践活动,从而解决中日两国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给学生翻译能力提高造成的障碍,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所以,如何将翻译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翻译实践能力,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以下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谈谈“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翻译课程设置为一年,分为“日译中”和“中译日”两部分。“日译中”在第五学期,此时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日语能力2级左右,基础知识还不够牢固,因此,课程初期教师应偏重学生掌握语法、词汇等的准确度问题。由于课程为每周2课时,翻译技巧即理论部分以课件形式概括讲解后,发给学生一篇短文,短文中包含了该课中学生应掌握的理论技巧。教师应当从时事新闻、经贸、旅游或电影对白中选取短文,并且该短文应是学生感兴趣且接近学生生活的译文片段。将加译、简译、倒译等一些原本学生较难掌握的翻译方法穿插其中,重点强调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的自然真实的语境,且短文翻译结束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出优秀译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2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坚持“每天一练”
  笔者所在院校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水平一般,有些学生甚至高考语文成绩都不及格。在“日译汉”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能够读懂文章意思,但无法用中文来表达;对继续学习母语缺乏主动性汉语词汇匮乏,表达单调;中文表达不地道,译文缺乏简洁性。良好的汉语基础是发挥译文优势和提高译文质量的保证,针对这类问题,笔者建议学生一方面要多读中国经典名著及现当代作家的小说及散文作品等,有空余时间甚至可以每天记日记或随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另一方面更应多读日文文章,从时事新闻入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过渡到阅读日本现当代小说、散文随笔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日语词汇量并达到增加语感的目的。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也可以利用诸如《人民中国》这样的杂志,对比其他优秀的译文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教师还应建议学生坚持“每天一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要求学生在“日译汉”学期内,每天翻译朝日新闻等报纸上的如“天声人语”类的文章,尽管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开始时无法迅速读懂文章意思,译文的汉语表达不够精练,甚至有学生抱怨难度过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是得到了很大提高,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也证实了这点。
  2.3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
  中国与日本虽同处亚洲,但两国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中国人讲话往往是直言不讳,单刀直入,非常爽快。而日本人则喜欢绕圈子,在表达上尽量避免过于直接,明确的表达,喜欢以婉转暧昧的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在“汉译日”的课堂教学中此类问题尤其突出。
  参考译文:人老了,上年纪了,最忌怕的是孤独。儿女们整天上班,下班后又忙着照顾小家,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同老人交流。更何况有些事情不便叫儿女做,有些话不便和子女说,他们感到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不能代替老伴之间的那种特殊感情。但实际上,汉语思维习惯中,人们更偏向肯定译法,如参考译文中的“最忌怕的”和“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不能代替老伴之间的那种特殊感情”。反译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练,是翻译中常用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问题,尽量避免由于文化间的差异而引起翻译上出现的原则性错误。
  2.4服务于地方的同时尽可能走出地方,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
  由于梅州市地处山区,学生能得到的日语相关兼职机会稀少,锻炼翻译能力机会甚少。在仅有的一家日企中,学院每年都派学生去实习交流,尽可能地抓住每次翻译机会;此外也和梅州市的各大旅行社合作,在有日本人来梅旅游时充当翻译或志愿者角色,增加实际交流机会,但这仍然不能满足专业的实践需求。因此,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尽量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及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如:介绍学生去企业实习;在网络做兼职笔译或校译,等等。由于笔者长期在翻译公司兼职,利用这个机会,也给学生创造了不少兼职笔译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公司专门用语,如化妆品行业、汽车制造业等的社内用语都是通过兼职笔译的机会才使得学生对其有所掌握。除此之外,请日企的专职翻译来校做讲座,与学生交流学习日语的经验,也是一个效果良好的方法。总之,翻译课程一定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给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如若只陷在教科书的内容之中,对学生并无益处。
  3结论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率低;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地域劣势明显,见习实习机会少。等等问题是像嘉应学院这种地方院校面临的困难。作为在企业对翻译人员要求趋于更实用化和多元化的现阶段,作为指导方的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通过例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坚持“每天一练”;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服务于地方的同时尽可能走出地方,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等等方法来提高“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当然,在执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困难。正因如此,对于这门日语教学中的薄弱又重要的课程,我们还应不断努力,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今后笔者也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景一.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心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S3).
  [2]高宁,杜勤.汉日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将会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一轮的税制体制改革,从制度经济学分析有其收益与成本,而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内将直接表现为房产税与资源税的征收,这些行为又将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制度经济学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79  1 回顾历史,看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产业,不仅有着强大的文化与社会功能,最主要的是其带来的巨大的人力资本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现实功能逐渐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剖析安徽省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问题,了解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上的差距,比较分析其国际竞争能力,最后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给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应对措施  
期刊
[摘要]随着“营改增”的深入开展,2014 年1月1日起整个交通运输业已全部被纳入改革范围,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以上海市一家航空运输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测算,发现“营改增”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原有的流转税重复课税,降低航空运输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其更新固定资产,因此有利于航空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但也可以看出,当前的“营改增”在与航空运输企业有关的制度设计方面
期刊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因此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源,为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融合开发和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遵义地区为研究基点,在对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作出论述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整合开发的意义,并就促进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有机结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红色旅游;体育旅游;有机结合;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71
期刊
[摘要]在电力系统内,变压器被划归为必备设备;它的可靠特性紧密关联着整个体系,关系送电安全、日常运行耗费、总体经济成效。变压器遇有故障,就会带来断电,中止日常生产,设备将被损毁。严重情形下,带来连锁反应,拓展了总体范畴内的断电面积,产生恶劣干扰。为此,有必要明晰在线监测特有的流程及路径,探析适当技术,注重日常情形下的诊断运用。智能变压器特有的查验及诊断,不可脱离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凸显了优良的日常状
期刊
[摘要]铜陵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已委托有关科研机构编制了《铜陵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充分挖掘铜陵市积存大量独具特色工业旅游资源的“个性优势”来促转型、谋发展。为将“蓝图变成现实”,政府需以政策服务为引领,促发展;以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为切入点,突主线;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育亮点;以铜陵工业特色为抓手,强品牌;以组合设计为平台,提效应。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旅游;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  
期刊
[摘要]税收问题近年来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财税政策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从企业角度来说,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节约纳税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成了他们最为重视的途径和措施。众所周知,在所有税种当中,企业所得税的缴费基数和比例都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因此企业所得税在任何企业的纳税总额中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文章选择了企业所得税作为纳税筹划的重点来探讨。文章主要采取案例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商业街呈现娱乐性消费、娱乐性文化、娱乐性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南锣鼓巷街区“娱乐性”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南锣鼓巷街区“娱乐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街;娱乐化;体验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7174  商业街是城市商业最集中的街道,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随着现代信息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
期刊
[摘要]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设计与实践”教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保障,基于Web Services技术构建开放式虚拟实训平台是项目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五邑大学为例,在总结物流管理专业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技术实施项目式教学应强化的工作。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Web Services技术;虚拟实训
期刊
[摘要]“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银川综合保税区内的中小企业结合综保区自身特点,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为解决其融资困境另辟蹊径,同时也提升了保税区跨越式发展。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威胁四方面对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综合保税区;SWO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