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常伴发严重的光毒反应,一般应用β-胡萝卜素及防光剂治疗,但其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二十年来,一些人报告维生素B6(VitB6)对光敏性疾病有效,本文作者试用于治疗2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病人,减轻了光毒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常伴发严重的光毒反应,一般应用β-胡萝卜素及防光剂治疗,但其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二十年来,一些人报告维生素B6(VitB6)对光敏性疾病有效,本文作者试用于治疗2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病人,减轻了光毒反应。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抗Leu-19及抗Leu-7两种单克隆抗体标记皮肤中的神经组织,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染色模式。取正常及某些皮肤病的皮肤组织活检,冷冻切片,ABC免疫酶标方法处理,其中98例用抗Leu-7单克隆抗体标记,36例用Leu-19标记。抗Leu-19单抗标记的结果显示,大小汗腺末端分叶部密集的神经纤维丛及皮肤血管周围有明显的神经纤维网,并于立毛肌部位见纤细的神经纤维分支。但毛囊皮脂腺部位则偶见着色的单
对任何一种高等真菌进行正确鉴定的主要问题是区分它与子囊菌或担子菌的亲缘性。近年来为建立基本区分标准。已出现不少二级评定标准。用一滴新鲜制备的重氮兰B缓冲盐对酵母平皿培养物进行染色,担子酵母染为鲜红色,而大多数子囊菌则无反应,但酵母以外的菌用此法区别则不可靠。
麻风菌侵犯周围神经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尽管皮损是诊断麻风的主要依据,但麻风仍然主要是一种周围神经的疾病。作者在埃塞俄比亚的全非麻风和康复训练中心,研究比较了皮肤和神经活检的组织病理结果,强调神经活检对诊断多菌型麻风的作用。81例临床疑为麻风的病人同时进行了皮肤和神经活检。
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在老年患者发病率超过50%,常难以忍受且疗效不佳.辣椒素(cap-saicin),学名顺-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能促进P物质自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末梢及细胞体释放,并阻止或抑制其再积聚.现认为皮肤中化学的诱发疼痛是由P物质所介导,而此种疼痛的特点又与疱疹后神经痛极为相似.已在无对照的初步观察中观察到辣椒素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有效率达75%.
足叶草脂(即鬼臼树脂)用于生殖器疣的治疗已历经50年的研究及临床验证,在过去的10年中又得到进一步的纯化.足叶草毒素已可由患者安全地自己应用,并且作为外生殖器疣的第一线治疗药物为患者和医生逐渐广泛地接受.现简要复习该药进展及患者应用的情况.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那些得了性病尤其是艾滋病(AIDS)的年轻未婚性活跃人群对健康的危险.由于该人群对自己得性病后的危险以及如何改变性行为来减少这种危险的认识程度了解甚少,本调查以问卷自答的形式对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性生活史、对性病危害的认识和性行为改变等方面的调查.
本文报告1例口服二甲基亚砜(DMSO)3年的治疗效果。患者男性,41岁,从少年时代起,出现声音嘶哑,面部、会阴、四肢无症状性皮疹。查体发现睑缘多个串珠样皮色小丘疹,指关节、前臂伸侧、肘部、腋窝、胫前、会阴有孤立或群集的角化性丘疹或斑片,口腔、喉粘膜包括声带可见不规则的黄白色斑。
40年来已知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能引起长骨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等骨骼的改变。近来亦发现合成维甲酸类药物对成人和儿童可引起类似的骨骼改变。作者对用不同维甲酸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了脊柱X线摄片研究,以评价维甲酸类对脊柱骨骼的影响。第1组为96例囊性痤疮患者,平均年龄为25岁,用13-顺维甲酸1~2mg/kg/d治疗4~5月。治疗前对全部患者作颈、胸椎X线摄片,有47例患者作了腰椎X线摄片。结果发现,在治
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眼睑部的扁平湿疣的二期梅毒患者。患者男性,30岁,因全身发生瘙痒性皮疹3个半月,面、颈部出现有分泌物的皮损1个月而就诊。皮疹首先出现在生殖器部位,为红色斑丘疹,后泛发全身,颜色很快由红色变为褐色。并不断出现新的斑疹。腹股沟、腋窝、颈及上眼睑皮损增大、潮湿、糜烂。患者有婚外异性恋史,皮损出现前1个月有不洁性交史,但无生殖器溃疡史。
现认为绝大多数发疹型药疹的发生机制是迟发超敏反应.本文通过对242例确诊和临床过程符合迟发型的泛发性药疹病人进行皮试,其中59例用激发试验已肯定其致敏药物,大多数为对一种药物过敏,有些则对两种以上药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