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归纳性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范畴,然后简略探讨了实训课程之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德育素质,最后对于如何做好实训课学生管理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耦合做出了途径分析。
关键字:学生;企业专业实训课堂;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毕竟人无完人,更何况是高二的学生。但问题具有两面性,学生往往会对问题作出片面、不尽合理、消极的理解。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背后乐观的一面,启发他们积极理解问题,从而发现问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使之重新找到自信和进步的动力。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宽容、感激;心态乐观,无畏困难,对未来要有希望。本文笔者的学校校企合作中,学校内高二年级学生到北京辉煌动画公司上动画专业课,教学实习制作动画片。参与制作央视少儿频道首播的动画片《智慧森林》,大型励志动画片《追梦》。学生被派到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实际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笔者灵活应用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范畴
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的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抵御心理疾病能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假设是:人类的优点、卓越之处和人类的缺点、无能为力之处都是共同真实存在的。研究之中发现,人类如果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让入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尤其,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心灵损坏的地方,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痛苦的创伤,也要致力于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就目前实际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幸福与满足(对过去)、希望与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
其二,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创造力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体获得成功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实训课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德育素质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从事体力劳动或者遇到过较大的磨难。学生在未来走向职场时候,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这也是一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坚持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在积极心理学下,学校的实训课堂便是使得学生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从中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教育家育人的哲理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长期从事于一线教育者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实训课堂之中,作为教师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反复强调,上下楼梯要做到主动问好,礼让,轻声慢步。教育学生遵守制度,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
(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众所周知在校的大部分学生目前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较强,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与同学交流较少,并且遇到困难不能自己主动去解决,更是缺乏主动和同学交流的意识。团队意识主要是指整体配合的意识,包括其中团队的目标和共同的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达到共同的目的。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夠培养起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行为。
三、学生管理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耦合
(一)以积极正面的体验来感化学生
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情绪具有拓展并构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作用,即当个体体验到幸福、快乐、乐观等积极情绪时,个体往往对当下情景的视角变得更开放、更全面,解决问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更有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具有较好的“催化剂”作用。如果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沉浸在愉快、轻松、乐观、感恩、投入、充实等积极情绪中,那么在面对环境压力和挫折时,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和更积极,适应行为更灵活和更有效,也更乐于主动去接受德育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行为规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学生管理教师提出了不少对策及措施。例如,在实训课堂之中,需要注重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之中强调学生要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如开辟优秀作品展示墙;定时发微信,实时向家长汇报。如:上人物速写课及现场作品展示,现场上课情况,动画导演讲课与学生互动。让家长放心,配合工作,形成企业—学校—家长三方合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最大潜能,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配合企业导演能够上好课。应用了积极心理学,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学生为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掘学生内在美德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尊重、归属、爱与自我实现等多种成长需要的充分满足,并以此获得持续的幸福感。
(二)教师需要积极以及鼓励的眼光鼓励学生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增强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教育难教育的学生,打开教育教学的大门,首先要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走近他们。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实训过程之中,学生出了成绩之后,找不找北,容易骄傲容易不服从管理,这时需要与学生心灵沟通,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所在。普遍学生缺乏自信,激发学生自信心,以鼓励为主,少批评责怪。欲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问题和缺点揪住不放,进行所谓的“为你好”的教育时,就会让学生感到抵触和反感,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但如果此时教师罗列出学生积极的一面,以及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点,然后再提出问题所在及要改正的缺点,学生就容易接受。
四、总结
在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需要不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训课程教学之中一方面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幸福感。本文笔者上述提出的措施,需要在实际工作之中进行综合以及灵活的运用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宽容、感激;心态乐观,无畏困难,对未来要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董开莎.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应用价值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294-297.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44.116.
[2]王丽华.积极心理学对职教德育的指导[J].学园,2013,(18):182-182.
[3]郭晓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优化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1,(4):75-77.DOI:10.3969/j.issn.1674-7747.2011.04.028
关键字:学生;企业专业实训课堂;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毕竟人无完人,更何况是高二的学生。但问题具有两面性,学生往往会对问题作出片面、不尽合理、消极的理解。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背后乐观的一面,启发他们积极理解问题,从而发现问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使之重新找到自信和进步的动力。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宽容、感激;心态乐观,无畏困难,对未来要有希望。本文笔者的学校校企合作中,学校内高二年级学生到北京辉煌动画公司上动画专业课,教学实习制作动画片。参与制作央视少儿频道首播的动画片《智慧森林》,大型励志动画片《追梦》。学生被派到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实际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笔者灵活应用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范畴
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的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抵御心理疾病能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假设是:人类的优点、卓越之处和人类的缺点、无能为力之处都是共同真实存在的。研究之中发现,人类如果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让入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尤其,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心灵损坏的地方,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痛苦的创伤,也要致力于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就目前实际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幸福与满足(对过去)、希望与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
其二,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创造力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体获得成功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实训课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德育素质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从事体力劳动或者遇到过较大的磨难。学生在未来走向职场时候,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这也是一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坚持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在积极心理学下,学校的实训课堂便是使得学生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从中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教育家育人的哲理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长期从事于一线教育者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实训课堂之中,作为教师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反复强调,上下楼梯要做到主动问好,礼让,轻声慢步。教育学生遵守制度,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
(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众所周知在校的大部分学生目前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较强,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与同学交流较少,并且遇到困难不能自己主动去解决,更是缺乏主动和同学交流的意识。团队意识主要是指整体配合的意识,包括其中团队的目标和共同的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达到共同的目的。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夠培养起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行为。
三、学生管理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耦合
(一)以积极正面的体验来感化学生
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情绪具有拓展并构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作用,即当个体体验到幸福、快乐、乐观等积极情绪时,个体往往对当下情景的视角变得更开放、更全面,解决问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更有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具有较好的“催化剂”作用。如果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沉浸在愉快、轻松、乐观、感恩、投入、充实等积极情绪中,那么在面对环境压力和挫折时,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和更积极,适应行为更灵活和更有效,也更乐于主动去接受德育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行为规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学生管理教师提出了不少对策及措施。例如,在实训课堂之中,需要注重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之中强调学生要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如开辟优秀作品展示墙;定时发微信,实时向家长汇报。如:上人物速写课及现场作品展示,现场上课情况,动画导演讲课与学生互动。让家长放心,配合工作,形成企业—学校—家长三方合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最大潜能,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配合企业导演能够上好课。应用了积极心理学,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学生为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掘学生内在美德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尊重、归属、爱与自我实现等多种成长需要的充分满足,并以此获得持续的幸福感。
(二)教师需要积极以及鼓励的眼光鼓励学生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增强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教育难教育的学生,打开教育教学的大门,首先要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走近他们。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实训过程之中,学生出了成绩之后,找不找北,容易骄傲容易不服从管理,这时需要与学生心灵沟通,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所在。普遍学生缺乏自信,激发学生自信心,以鼓励为主,少批评责怪。欲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问题和缺点揪住不放,进行所谓的“为你好”的教育时,就会让学生感到抵触和反感,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但如果此时教师罗列出学生积极的一面,以及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点,然后再提出问题所在及要改正的缺点,学生就容易接受。
四、总结
在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需要不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训课程教学之中一方面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幸福感。本文笔者上述提出的措施,需要在实际工作之中进行综合以及灵活的运用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宽容、感激;心态乐观,无畏困难,对未来要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董开莎.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应用价值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294-297.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44.116.
[2]王丽华.积极心理学对职教德育的指导[J].学园,2013,(18):182-182.
[3]郭晓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优化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1,(4):75-77.DOI:10.3969/j.issn.1674-7747.2011.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