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对新课程改革政策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因此,“德育”也在这一背景下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较为热门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的论述即围绕“德育”的渗透展开,并择取小学阶段的课堂为依托对象,对德育的渗透进行详细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课堂;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德育一项,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现代素质教育体系分析而言,可以大体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劳动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等等。此处,限于篇幅问题,我们可以只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选择与之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部分作为论述的主线展开阐述。以下,筆者便分别以上述所提的前三项德育内涵为例,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方法及实施过程,做如下详细的归纳。
一、 利用情境渲染,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内涵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德育的渗透,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观和世界观初步启蒙的关键时期,故而,在小学阶段展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针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我们则可以充分借助于情境渲染的方式来对课堂进行创设,从而促使小学生在相应的情境氛围中主观意识受到有效的感染,为爱国精神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对于情境的创设,笔者在课堂中借助“影片观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电影”是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丰富饱满,因此,可以产生极强的引导效果。如:针对于“爱国”这一主题,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抗日电影《董存瑞》的事迹,用影片直观的展现“抗日英雄”为了祖国抗击外侵的振臂一呼的气概,让学生们能够在影片所塑造的氛围当中,了解到老一辈革命者为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为了祖国无私现身的爱国精神,从而有效实现课堂德育的有效渗透。
二、 组织活动实践,提高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德育修养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囿于年龄的限制,主观思维较为严重,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导致在集体中不能对他人产生良好的认同感,阻碍了其团结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故而,在小学课堂的德育渗透中,如何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便成为了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能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集体主义”为其团结意识的生成提供重要前提。
例如:对于活动的创设,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引导。如:以“集体”“团结”“协作”为出发点,可以指导学生们开展“齐眉棍”的游戏活动。这一游戏表面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团队成员高度统一的动作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其过程。具体规则为:队员分两排面向站立,并选取一根质量较轻的长棍作为道具,两排学生采取用一根手指托住长棍的方式,从与下颌齐高的位置慢慢将之放到地面。期间,若有一名学生的手指离开棍面则视为犯规,需要重新开始。在这一游戏规则的练习下,学生们起先会由于失败而产生抱怨、责怪等现象,此时,笔者便会及时作出方法的指导,譬如,一起喊口号,或边做便由一名学生统一指挥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逐步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为其集体主义的养成提供良好基础。
三、 借助主题班会,加强理想主义教育
理想主义,是关乎学生当下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德育素养之一,上述提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故而,由此可见理想主义教育在小学课堂渗透的重要意义所在。而针对于理想主义的渗透,我们则可以借助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将之进行渗透。即,以“理想”或其他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如此,通过集体的讨论便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认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笔者便通过开展“谈论你所知道的励志人物”作为班会的核心内容,针对理想主义教育展开了引导。为了确保班会的顺利开展和主题的正确性,笔者首先列举了西汉时期匡衡“凿壁偷光”的事迹,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初步理解了匡衡励志读书,因为晚上没有条件而产生“凿壁偷光”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刻苦的坚持中从而造就了自己后来在文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启发下,学生们纷纷就自己知道的诸如:马云的互联网理想、邓亚萍的乒乓球理想等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对“理想”概念意义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所在。而德育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以引导性的方法对课堂进行创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如此,才能保证德育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乌兰格日乐.德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24).
[2]黄小敏.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渗透德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
作者简介:
秦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课堂;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德育一项,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现代素质教育体系分析而言,可以大体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劳动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等等。此处,限于篇幅问题,我们可以只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选择与之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部分作为论述的主线展开阐述。以下,筆者便分别以上述所提的前三项德育内涵为例,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方法及实施过程,做如下详细的归纳。
一、 利用情境渲染,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内涵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德育的渗透,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观和世界观初步启蒙的关键时期,故而,在小学阶段展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针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我们则可以充分借助于情境渲染的方式来对课堂进行创设,从而促使小学生在相应的情境氛围中主观意识受到有效的感染,为爱国精神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对于情境的创设,笔者在课堂中借助“影片观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电影”是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丰富饱满,因此,可以产生极强的引导效果。如:针对于“爱国”这一主题,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抗日电影《董存瑞》的事迹,用影片直观的展现“抗日英雄”为了祖国抗击外侵的振臂一呼的气概,让学生们能够在影片所塑造的氛围当中,了解到老一辈革命者为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为了祖国无私现身的爱国精神,从而有效实现课堂德育的有效渗透。
二、 组织活动实践,提高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德育修养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囿于年龄的限制,主观思维较为严重,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导致在集体中不能对他人产生良好的认同感,阻碍了其团结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故而,在小学课堂的德育渗透中,如何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便成为了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能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集体主义”为其团结意识的生成提供重要前提。
例如:对于活动的创设,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引导。如:以“集体”“团结”“协作”为出发点,可以指导学生们开展“齐眉棍”的游戏活动。这一游戏表面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团队成员高度统一的动作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其过程。具体规则为:队员分两排面向站立,并选取一根质量较轻的长棍作为道具,两排学生采取用一根手指托住长棍的方式,从与下颌齐高的位置慢慢将之放到地面。期间,若有一名学生的手指离开棍面则视为犯规,需要重新开始。在这一游戏规则的练习下,学生们起先会由于失败而产生抱怨、责怪等现象,此时,笔者便会及时作出方法的指导,譬如,一起喊口号,或边做便由一名学生统一指挥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逐步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为其集体主义的养成提供良好基础。
三、 借助主题班会,加强理想主义教育
理想主义,是关乎学生当下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德育素养之一,上述提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故而,由此可见理想主义教育在小学课堂渗透的重要意义所在。而针对于理想主义的渗透,我们则可以借助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将之进行渗透。即,以“理想”或其他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如此,通过集体的讨论便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认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笔者便通过开展“谈论你所知道的励志人物”作为班会的核心内容,针对理想主义教育展开了引导。为了确保班会的顺利开展和主题的正确性,笔者首先列举了西汉时期匡衡“凿壁偷光”的事迹,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初步理解了匡衡励志读书,因为晚上没有条件而产生“凿壁偷光”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刻苦的坚持中从而造就了自己后来在文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启发下,学生们纷纷就自己知道的诸如:马云的互联网理想、邓亚萍的乒乓球理想等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对“理想”概念意义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所在。而德育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以引导性的方法对课堂进行创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如此,才能保证德育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乌兰格日乐.德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24).
[2]黄小敏.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渗透德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
作者简介:
秦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