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代挺遥远的。中间的距离隔着我和我儿子的时光,他都长到了马上该上中学的年纪。跳过这三十年的空白处,觉得今天的孩子们活得真洋气。
我在南开大学出生,作为职工子弟顺理成章地上了南大附小、南大附中。所以成长历程毫无新奇可言,那些同学和老师经常能在路上遇见,根本不用走出校园,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城里。
我们的青春期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开始了。初一的女同学们彼此最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你来了吗”。这句话像一句暗号,大家自动分成两个阵营,“来了的”和“没来的”。体育课上,终于有人拿来了假条,我们第一次让家长证明自己的孩子“身体不适,免上体育课”,交完假条,从体育组出来的女同学会骄傲地跟同伴会心一笑。
“没来的”人数越来越少,源于自卑的压力也越来越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来了的”女同学很大方,给“没来的”女同学非常细致地讲了她身体的感受,但她说得越详细,我们越期盼这样的“倒霉”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越发自卑。
当全班没有故事的女同学都“来了”以后,气氛明显愉悦了,大家终于都松了一口气,随大溜儿的感觉真好啊!
男同学开始长胡子的时候,女同学原本松松垮垮的衬衣显得紧了。那时候还没有“维多利亚的秘密”,而且我们的审美标准向平胸倾斜。所以,在我庆幸多穿一件背心就能掩盖住自己曲线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件特别紧身的小坎肩,在胸口处有一排白色纽扣,再罩上一件背心,束胸效果很显著。我们纷纷回家效仿。
我们是一群特别有责任心的女同学,体现在我们有大局意识,打心底里不愿意给班集体抹黑。不像男同学,总是故意制造争端引起各方注意,以为当众被揪到前面挨批或在大喇叭里念检查,就是少年英雄主义了。
因为教学楼内有值班老师检查学生是否迟到,最后的考勤会影响“流动红旗”的去向。有一天,我们正在上第一节课,忽然窗户上趴着一个阴影,在老师转身写板书的时候,她开始敲窗户。我们的教室在二楼,一个身单力薄的女同学为了不给集体荣誉抹黑,愣是从教学楼外面爬上来了!里面的同学都不淡定了,尖叫着帮她拔护栏外面的腿和鞋,幸亏那时候吃的都不太丰富,女同学们就算发育,也跟练过缩骨术似的,给一个缝都能钻进来。那堂是化学课,老师都已快到退休的年龄,哪见过这个场面啊,她转身写个公式的工夫,就从二楼窗户爬进来一个披头散发的孩子,她“嗷”的一声跑出去,估计到教务处汇报去了。班里的同学们万众一心保卫“流动红旗”,决不出卖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所以,在年级组长和校长进来之前,大家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谁都不承认刚才的那一幕,化学老师眼里长时间保留着恐惧。
我们很抱团,不允许班里任何一位同学的学习掉队。我的物理成绩是最差的,所以,我的物理卷子分数基本随缘。某次期中考试,打老远我就看见自己卷子上的红色数字了。我觉得特别自然,可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不愿意了,对于57分这样的成绩,她们认为一定能从卷面上找出几分,让成绩变成蓝色。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出了老师误判的4分。她们让我去找老师,我举着卷子出发了。
老师一个月没洗的头发打着绺,一簇一簇闪着油光。我等他注意到我站半天了,才敢递上卷子怯生生地说:“老师,有一道题您判错了,您能给改过来吗?”老师一把拽过卷子,看了一眼我用铅笔圈起的题号,那个铅笔印儿都充满了谦逊谨慎,好像生怕稍微一使劲就能表达出对老师的不满。老师推了一下眼镜,把题上红色的大叉号改为对勾,就这么一下,我松了一口气。头发打绺的男人嘴角歪着,不冷不热的笑从里面渗出:“题是你刚才改的吧?”在他打开铅笔盒翻有水的蓝钢笔时,我抽过卷子,恨恨地对他说:“我没有!”然后夺门而去。
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围拢过来,看我趴在课桌上“呜呜”地哭。之后的一个月,没人再关心我的那4分,但物理老师的自行车不是被拔了气门芯、扎了车胎,就是好好的车本来放在存车棚里,不知什么时候被扔在学校后面的河边。
在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逐渐用琴棋书画来武装自己的时候,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到水上公园外的一片林子里打算拜师学武。影视作品里演了,想拜师就得天天去,用诚心感动师父才能得其真传。我按照电影里的情景找到一位白衣白裤白胡子的老大爷,他从第一天起就跟我说:“你早晨背背英语单词多好,学这个干吗?”我坚持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师父”留下一句“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再也没出现在小树林里。要不是有人说,某个凌晨在那儿发现了一对自杀的情侣,估计我还在寻找身怀绝世武功的师父呢。
最后我听了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的劝,买了一把木吉他,报了古典音乐弹奏班,从此走上一条特别文艺的音乐之路。后来我才发现,稍微有点文艺情怀的人,情窦初开的成功率很高,交的那点报名费也算值了。我们把抄得密密麻麻的歌词本互相传阅,还得用彩笔画点大花朵装饰一下,那些靡靡之音似的歌词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的中学时代是最懵懂、最有趣的几年。那些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后来全都散落在天涯,也没了联系。但我回憶年少时光的时候,她们马上能来到我眼前,好像从来不曾长大、不曾丢失。
后来,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都该各自有了很丰富的故事了吧?我想。
我在南开大学出生,作为职工子弟顺理成章地上了南大附小、南大附中。所以成长历程毫无新奇可言,那些同学和老师经常能在路上遇见,根本不用走出校园,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城里。
我们的青春期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开始了。初一的女同学们彼此最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你来了吗”。这句话像一句暗号,大家自动分成两个阵营,“来了的”和“没来的”。体育课上,终于有人拿来了假条,我们第一次让家长证明自己的孩子“身体不适,免上体育课”,交完假条,从体育组出来的女同学会骄傲地跟同伴会心一笑。
“没来的”人数越来越少,源于自卑的压力也越来越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来了的”女同学很大方,给“没来的”女同学非常细致地讲了她身体的感受,但她说得越详细,我们越期盼这样的“倒霉”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越发自卑。
当全班没有故事的女同学都“来了”以后,气氛明显愉悦了,大家终于都松了一口气,随大溜儿的感觉真好啊!
男同学开始长胡子的时候,女同学原本松松垮垮的衬衣显得紧了。那时候还没有“维多利亚的秘密”,而且我们的审美标准向平胸倾斜。所以,在我庆幸多穿一件背心就能掩盖住自己曲线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件特别紧身的小坎肩,在胸口处有一排白色纽扣,再罩上一件背心,束胸效果很显著。我们纷纷回家效仿。
我们是一群特别有责任心的女同学,体现在我们有大局意识,打心底里不愿意给班集体抹黑。不像男同学,总是故意制造争端引起各方注意,以为当众被揪到前面挨批或在大喇叭里念检查,就是少年英雄主义了。
因为教学楼内有值班老师检查学生是否迟到,最后的考勤会影响“流动红旗”的去向。有一天,我们正在上第一节课,忽然窗户上趴着一个阴影,在老师转身写板书的时候,她开始敲窗户。我们的教室在二楼,一个身单力薄的女同学为了不给集体荣誉抹黑,愣是从教学楼外面爬上来了!里面的同学都不淡定了,尖叫着帮她拔护栏外面的腿和鞋,幸亏那时候吃的都不太丰富,女同学们就算发育,也跟练过缩骨术似的,给一个缝都能钻进来。那堂是化学课,老师都已快到退休的年龄,哪见过这个场面啊,她转身写个公式的工夫,就从二楼窗户爬进来一个披头散发的孩子,她“嗷”的一声跑出去,估计到教务处汇报去了。班里的同学们万众一心保卫“流动红旗”,决不出卖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所以,在年级组长和校长进来之前,大家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谁都不承认刚才的那一幕,化学老师眼里长时间保留着恐惧。
我们很抱团,不允许班里任何一位同学的学习掉队。我的物理成绩是最差的,所以,我的物理卷子分数基本随缘。某次期中考试,打老远我就看见自己卷子上的红色数字了。我觉得特别自然,可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不愿意了,对于57分这样的成绩,她们认为一定能从卷面上找出几分,让成绩变成蓝色。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出了老师误判的4分。她们让我去找老师,我举着卷子出发了。
老师一个月没洗的头发打着绺,一簇一簇闪着油光。我等他注意到我站半天了,才敢递上卷子怯生生地说:“老师,有一道题您判错了,您能给改过来吗?”老师一把拽过卷子,看了一眼我用铅笔圈起的题号,那个铅笔印儿都充满了谦逊谨慎,好像生怕稍微一使劲就能表达出对老师的不满。老师推了一下眼镜,把题上红色的大叉号改为对勾,就这么一下,我松了一口气。头发打绺的男人嘴角歪着,不冷不热的笑从里面渗出:“题是你刚才改的吧?”在他打开铅笔盒翻有水的蓝钢笔时,我抽过卷子,恨恨地对他说:“我没有!”然后夺门而去。
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围拢过来,看我趴在课桌上“呜呜”地哭。之后的一个月,没人再关心我的那4分,但物理老师的自行车不是被拔了气门芯、扎了车胎,就是好好的车本来放在存车棚里,不知什么时候被扔在学校后面的河边。
在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逐渐用琴棋书画来武装自己的时候,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到水上公园外的一片林子里打算拜师学武。影视作品里演了,想拜师就得天天去,用诚心感动师父才能得其真传。我按照电影里的情景找到一位白衣白裤白胡子的老大爷,他从第一天起就跟我说:“你早晨背背英语单词多好,学这个干吗?”我坚持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师父”留下一句“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再也没出现在小树林里。要不是有人说,某个凌晨在那儿发现了一对自杀的情侣,估计我还在寻找身怀绝世武功的师父呢。
最后我听了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的劝,买了一把木吉他,报了古典音乐弹奏班,从此走上一条特别文艺的音乐之路。后来我才发现,稍微有点文艺情怀的人,情窦初开的成功率很高,交的那点报名费也算值了。我们把抄得密密麻麻的歌词本互相传阅,还得用彩笔画点大花朵装饰一下,那些靡靡之音似的歌词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的中学时代是最懵懂、最有趣的几年。那些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后来全都散落在天涯,也没了联系。但我回憶年少时光的时候,她们马上能来到我眼前,好像从来不曾长大、不曾丢失。
后来,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们都该各自有了很丰富的故事了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