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临床外科教学的实践,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在外科教学改革之中的作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目前人类将进入现代化社会的生存方式,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外科教学的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创新能力的医师,在近十年来的外科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
什么是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教育,一是素质教育指人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使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消除了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人的完整与发展的教育。二是素质教育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教育。
我个人认为进行素质教育,重在于培养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继承。一句话素质教育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外科教学之中素质教育的含义:医学学生是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创新能力。
传统外科教学的弊端
传统外科教学注重传授现成知识,以灌输为主,即教师的讲课内容或书本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外科实验教学则以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普遍感到外科教学知识枯燥无味,厌学甚至逃课。笔者所在的学校外科总论本科生段安排54学时,而实验课才6学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果重有形课程的教学忽视无形的能力的培养,那就肯定不能满足现代外科教学的要求,既不能系统地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进行外科教学的改革,克服传统外科教学的模式,加强素质教育。
外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个途径
第一,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采取单向的我讲你听,我教你记,忽视了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例如酸碱平衡章节的内容,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而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容易影响学生的注意。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动画等等。如在讲解基本手术操作的时候插入小段的手术录像;讲解肿瘤基础知识的时候,拓宽国内外新的进展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
第二,运用临床之中的感性材料,结合手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之中所碰到的有关病例,注重教学知识在临床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低钾血症的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肠麻痹会发生,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并进行病理讨论,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他们踊跃发言,我再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和归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课后我还布置病例讨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激活外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竞争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类发现问题进而改变世界应具备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临床学生动手能力是个弱项,外科手术治疗更需要团结协作,因此我一改外科实验教学以前的模式,老师预先计划好,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开展实验前学生先自己设计。如肠吻合术,以六人为一组,开展实验步骤的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计好之后各组讨论、全班讨论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然后我就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思维的创新、步骤的严密、参与同学的分工进行了点评。最后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又深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新研究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学课程,使外科教学由以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素质教育不能建立在传统教学的空洞说教上,而应是一套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模式。
目前人类将进入现代化社会的生存方式,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外科教学的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创新能力的医师,在近十年来的外科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
什么是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教育,一是素质教育指人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使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消除了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人的完整与发展的教育。二是素质教育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教育。
我个人认为进行素质教育,重在于培养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继承。一句话素质教育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外科教学之中素质教育的含义:医学学生是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创新能力。
传统外科教学的弊端
传统外科教学注重传授现成知识,以灌输为主,即教师的讲课内容或书本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外科实验教学则以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普遍感到外科教学知识枯燥无味,厌学甚至逃课。笔者所在的学校外科总论本科生段安排54学时,而实验课才6学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果重有形课程的教学忽视无形的能力的培养,那就肯定不能满足现代外科教学的要求,既不能系统地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进行外科教学的改革,克服传统外科教学的模式,加强素质教育。
外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个途径
第一,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采取单向的我讲你听,我教你记,忽视了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例如酸碱平衡章节的内容,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而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容易影响学生的注意。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动画等等。如在讲解基本手术操作的时候插入小段的手术录像;讲解肿瘤基础知识的时候,拓宽国内外新的进展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
第二,运用临床之中的感性材料,结合手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之中所碰到的有关病例,注重教学知识在临床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低钾血症的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肠麻痹会发生,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并进行病理讨论,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他们踊跃发言,我再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和归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课后我还布置病例讨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激活外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竞争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类发现问题进而改变世界应具备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临床学生动手能力是个弱项,外科手术治疗更需要团结协作,因此我一改外科实验教学以前的模式,老师预先计划好,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开展实验前学生先自己设计。如肠吻合术,以六人为一组,开展实验步骤的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计好之后各组讨论、全班讨论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然后我就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思维的创新、步骤的严密、参与同学的分工进行了点评。最后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又深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新研究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学课程,使外科教学由以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素质教育不能建立在传统教学的空洞说教上,而应是一套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