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就是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蒋介石一生都在和英语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上未有建树,但在其夫人的影响下,他寄情于下一代,努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学好英文,也算是了了他的“英语情结”。
蒋介石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蒋介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在香港的时候,蒋介石携“当时的夫人”陈洁如拜访当地著名侨界绅士李时敏。在港期间,李时敏在带蒋介石到各处游览的同时,还教授他和陈洁如学习英文。但此时的蒋介石,还没有认识到作为国际标准语的英语的重要性。
加入国民党逐渐掌权后,蒋介石十分自负,连北京话(标准的汉语)都从不费心思去学习,更不用说英语了。蒋介石掌权之后,要在规模宏大的孙中山纪念会致辞,虽然他的发音带着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亢、语调急促,方言刺耳难懂,但与会者却不得不洗耳恭听。此时的蒋介石,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
通过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交往,蒋介石逐渐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没有英语,蒋介石无法直接与美国人、英国人沟通,建立外交,无法在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达到大量吸纳援助的目的。蒋介石曾找到数位英语老师“言传身教”,但最终还是无缘英语。蒋介石的官方传记作家董显光,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给他做过数月英文教师。后来董显光披露说,“蒋公因政务繁忙,很快放弃了。”
幸运的是,蒋介石找了个精通英语的太太——宋美龄。宋美龄是中国基督教牧师宋查理的女儿,她受过美国教育,并获得英语文学学位,后来一直担任蒋介石的随身翻译。胡霖(《大公报》的创办人之一)曾在一次谈话中说:“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那时,蒋介石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宋美龄成为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果然,宋美龄以其流利的英文及对西方习俗的了解,成为蒋介石同欧洲和美国沟通的主要枢纽。当日本向中国开战时,宋美龄在西方报纸上刊登了为数众多的稿件,描述了日本人的残虐暴行,并著述了两本书籍谴责西方各国在中国遭受蹂躏之时袖手旁观。当时,任何访华的西方新闻记者都要设法采访蒋夫人。
在某种程度上,宋美龄对她的丈夫有一种软化的影响。蒋介石竟学会了用英语“达令”称呼她。但是蒋介石的地方口音太重,所以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说什么。据说,蒋介石的警卫员总是无意中听到“达令”这个词,便以为这一定是上流社会称呼“太太”或“夫人”的时髦说法。有一天,宋美龄让一名警卫给蒋介石捎带个口信,结果,这个不幸的家伙双脚立正,尊敬地对蒋介石说:“先生,达令让我告诉您……”蒋介石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很快便意识到这名警卫并未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他摆摆手,让这名警卫走开了。1946年夏天,埃里克·周到桂林采访马歇尔使团。有几次,他站在蒋介石和宋美龄身旁,清楚地听到他们彼此称呼对方为“达令”。这大概是蒋介石唯一经常使用的英文单词。
蒋介石后来教育其子蒋经国吸取他的教训,要学好英语。他总是乐观地说:“吾儿俄文基础良好,学习英文必易。”
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亲的几封信。这些信要求他必须掌握英语。蒋介石在1922年8月4日的信中说:“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将来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业都赶不上。”他还教蒋经国:“你每星期日有功夫的时候,可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些英文小说杂志看看,亦可以增长知识。”1922年10月13日,蒋介石训示:“须知,目今的学问,以中文、英文、算学三者为最要。你只要能够精通这三者,亦自易渐渐长进了。”
蒋介石还指点蒋经国学习英文的方法,要重视口语的练习。1923年11月17日,蒋介石在信中指示蒋经国:“你英文不知有进步否?英文不但是讲究文法,而且要多说话。譬如同学会面的时候,或是有好的朋友,能说英国语,你就常常同其说说英国话,那就容易长进了。”“凡百学问,总要熟练了以后才可应付(用)。学英文能常讲话,那就是熟练,后来就可同人家对谈,那就是应用了。”
蒋介石曾想让蒋经国进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1924年5月1日,蒋介石写信指示说:“你今年功课须注意英语。年底最好能考取梵王渡圣约翰学校二年级,否则亦要考入一年级也。”不过后来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1924年暑假时,与蒋经国在一起读书的陈果夫写信告诉蒋介石,说蒋经国英文和习字两门不及格。大概蒋介石写信询问,蒋经国于7月间写信说明情况:“果夫兄说我英文及习字二课均不及格。但我(英文)并没有不及格,不过英文的习字不及格罢了。我的英文分数平均共有七十七八分,几及甲等,并没有不及格。至于习字,虽无甲乙等,但也不至于不及格。”“我的暑假成绩报告单,甘铣夫二弟、果夫兄及几位先生都看过的。当中,除英文习字不及格外,其余都及格的。”为了说明英文一课并未不及格,蒋经国还写道:“英文是学校中的主要科目,假使主要科目不及格,还会有升班吗?我下学期是升班的。所以,我的英文与(中文)习字两课均及格的。一定是果夫兄写错,或是大人看错的。”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依然指导蒋经国作为成年人如何学习算学和英文的方法和步骤。1941年,蒋经国每天安排学习算学和英文的时间约6个小时。8月7日,蒋介石写信给蒋经国指导他说:“每日学习英文与算学约占6小时之时间,此欲速助长之弊,为学者用功之大害。欲速,则必不达;助长,无异揠苗;不仅无益,而反有害也。”在提到英文时说:“至学英文,则每星期亦以6小时为限,先注重文法与生字,然后再进一步,注重会话。总以先能看其文字为主,再进一步则习会话。你俄文已有基础,则学习英文必甚容易,故不必求之太急。但外国语文之进步,只要有恒无间,而不在贪多务得耳。”
1943年,当蒋经国三十五六岁时,蒋介石还致信要求他每周花6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蒋介石对英语“情结”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蒋介石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蒋介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在香港的时候,蒋介石携“当时的夫人”陈洁如拜访当地著名侨界绅士李时敏。在港期间,李时敏在带蒋介石到各处游览的同时,还教授他和陈洁如学习英文。但此时的蒋介石,还没有认识到作为国际标准语的英语的重要性。
加入国民党逐渐掌权后,蒋介石十分自负,连北京话(标准的汉语)都从不费心思去学习,更不用说英语了。蒋介石掌权之后,要在规模宏大的孙中山纪念会致辞,虽然他的发音带着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亢、语调急促,方言刺耳难懂,但与会者却不得不洗耳恭听。此时的蒋介石,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
通过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交往,蒋介石逐渐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没有英语,蒋介石无法直接与美国人、英国人沟通,建立外交,无法在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达到大量吸纳援助的目的。蒋介石曾找到数位英语老师“言传身教”,但最终还是无缘英语。蒋介石的官方传记作家董显光,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给他做过数月英文教师。后来董显光披露说,“蒋公因政务繁忙,很快放弃了。”
幸运的是,蒋介石找了个精通英语的太太——宋美龄。宋美龄是中国基督教牧师宋查理的女儿,她受过美国教育,并获得英语文学学位,后来一直担任蒋介石的随身翻译。胡霖(《大公报》的创办人之一)曾在一次谈话中说:“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那时,蒋介石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宋美龄成为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果然,宋美龄以其流利的英文及对西方习俗的了解,成为蒋介石同欧洲和美国沟通的主要枢纽。当日本向中国开战时,宋美龄在西方报纸上刊登了为数众多的稿件,描述了日本人的残虐暴行,并著述了两本书籍谴责西方各国在中国遭受蹂躏之时袖手旁观。当时,任何访华的西方新闻记者都要设法采访蒋夫人。
在某种程度上,宋美龄对她的丈夫有一种软化的影响。蒋介石竟学会了用英语“达令”称呼她。但是蒋介石的地方口音太重,所以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说什么。据说,蒋介石的警卫员总是无意中听到“达令”这个词,便以为这一定是上流社会称呼“太太”或“夫人”的时髦说法。有一天,宋美龄让一名警卫给蒋介石捎带个口信,结果,这个不幸的家伙双脚立正,尊敬地对蒋介石说:“先生,达令让我告诉您……”蒋介石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很快便意识到这名警卫并未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他摆摆手,让这名警卫走开了。1946年夏天,埃里克·周到桂林采访马歇尔使团。有几次,他站在蒋介石和宋美龄身旁,清楚地听到他们彼此称呼对方为“达令”。这大概是蒋介石唯一经常使用的英文单词。
蒋介石后来教育其子蒋经国吸取他的教训,要学好英语。他总是乐观地说:“吾儿俄文基础良好,学习英文必易。”
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亲的几封信。这些信要求他必须掌握英语。蒋介石在1922年8月4日的信中说:“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将来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业都赶不上。”他还教蒋经国:“你每星期日有功夫的时候,可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些英文小说杂志看看,亦可以增长知识。”1922年10月13日,蒋介石训示:“须知,目今的学问,以中文、英文、算学三者为最要。你只要能够精通这三者,亦自易渐渐长进了。”
蒋介石还指点蒋经国学习英文的方法,要重视口语的练习。1923年11月17日,蒋介石在信中指示蒋经国:“你英文不知有进步否?英文不但是讲究文法,而且要多说话。譬如同学会面的时候,或是有好的朋友,能说英国语,你就常常同其说说英国话,那就容易长进了。”“凡百学问,总要熟练了以后才可应付(用)。学英文能常讲话,那就是熟练,后来就可同人家对谈,那就是应用了。”
蒋介石曾想让蒋经国进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1924年5月1日,蒋介石写信指示说:“你今年功课须注意英语。年底最好能考取梵王渡圣约翰学校二年级,否则亦要考入一年级也。”不过后来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1924年暑假时,与蒋经国在一起读书的陈果夫写信告诉蒋介石,说蒋经国英文和习字两门不及格。大概蒋介石写信询问,蒋经国于7月间写信说明情况:“果夫兄说我英文及习字二课均不及格。但我(英文)并没有不及格,不过英文的习字不及格罢了。我的英文分数平均共有七十七八分,几及甲等,并没有不及格。至于习字,虽无甲乙等,但也不至于不及格。”“我的暑假成绩报告单,甘铣夫二弟、果夫兄及几位先生都看过的。当中,除英文习字不及格外,其余都及格的。”为了说明英文一课并未不及格,蒋经国还写道:“英文是学校中的主要科目,假使主要科目不及格,还会有升班吗?我下学期是升班的。所以,我的英文与(中文)习字两课均及格的。一定是果夫兄写错,或是大人看错的。”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依然指导蒋经国作为成年人如何学习算学和英文的方法和步骤。1941年,蒋经国每天安排学习算学和英文的时间约6个小时。8月7日,蒋介石写信给蒋经国指导他说:“每日学习英文与算学约占6小时之时间,此欲速助长之弊,为学者用功之大害。欲速,则必不达;助长,无异揠苗;不仅无益,而反有害也。”在提到英文时说:“至学英文,则每星期亦以6小时为限,先注重文法与生字,然后再进一步,注重会话。总以先能看其文字为主,再进一步则习会话。你俄文已有基础,则学习英文必甚容易,故不必求之太急。但外国语文之进步,只要有恒无间,而不在贪多务得耳。”
1943年,当蒋经国三十五六岁时,蒋介石还致信要求他每周花6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蒋介石对英语“情结”之深,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