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对于非选择题都感到相当棘手,有时会无从下手,有时答了整道题,可得到的分极低。其实高考中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在教材中,答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得分的高低。如何提高答题能力则涉及到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等。下面仅从利用试题中所给出的信息来归纳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 学会审题。从题干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例1]2008年江苏卷第31题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表1)。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_______;
②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据图2可分析出因为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由于渗透作用,a、b两管内液面有变化,而根据增添的实验材料,可推出蔗糖酶用来水解蔗糖,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还原糖的,水浴锅是用来加热的,检测还原糖应加热到50-65℃左右,酶促反应也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设计的步骤①应是加入蔗糖酶,但大部分学生只在b管中加入,这样就不符合等量原则了。故应在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并要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步骤②应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而此题是一个探究实验,所以结果应是有两种:一种是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两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均有砖红色沉淀;另一种结果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只有b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有砖红色沉淀。
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3 学会利用题干的关键词句来答题
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题要求规范化,而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而题中的某些词句可以用于答案。
[例3]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利用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图3)。
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步骤(实验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合适的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将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③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与重组细胞甲、乙对应),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④_______。
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两瓶中的细胞形态。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则无法确定基因所在位置而需进一步实验,但可推断该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参与。
(1)④题的答案是“取等量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但很多演会因遗漏“等量”两字而失分。(2)①的答案可根据题中“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上”答出“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上”,而②题的答案可根据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答出“若乙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甲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中”。这样依葫芦画瓢,答出③“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④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识图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他们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把有用信息作为问题的答案。
1 学会审题。从题干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例1]2008年江苏卷第31题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表1)。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_______;
②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据图2可分析出因为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由于渗透作用,a、b两管内液面有变化,而根据增添的实验材料,可推出蔗糖酶用来水解蔗糖,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还原糖的,水浴锅是用来加热的,检测还原糖应加热到50-65℃左右,酶促反应也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设计的步骤①应是加入蔗糖酶,但大部分学生只在b管中加入,这样就不符合等量原则了。故应在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并要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步骤②应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而此题是一个探究实验,所以结果应是有两种:一种是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两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均有砖红色沉淀;另一种结果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只有b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有砖红色沉淀。
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3 学会利用题干的关键词句来答题
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题要求规范化,而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而题中的某些词句可以用于答案。
[例3]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利用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图3)。
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步骤(实验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合适的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将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③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与重组细胞甲、乙对应),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④_______。
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两瓶中的细胞形态。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则无法确定基因所在位置而需进一步实验,但可推断该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参与。
(1)④题的答案是“取等量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但很多演会因遗漏“等量”两字而失分。(2)①的答案可根据题中“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上”答出“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上”,而②题的答案可根据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答出“若乙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甲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中”。这样依葫芦画瓢,答出③“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④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识图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他们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把有用信息作为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