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涉及高中教学方面,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两年多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中英语教材较之初中教材内容多而且难,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大,识记困难,语法知识抽象枯燥,理解和运用难,课文篇幅长,理解困难,此外,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很少有反复练习巩固的时间,这一切给原本初中英语基础就不好的学生增加了极大的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厌学,甚至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这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在普通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学习落后面。对于大部分理科生而言,他们常常花不少时间做题,他们甚至认为花大力学习英语还不如努力作对一道数学题,忽视了英语的重要性,所以,理科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无从谈起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使理科学生的各科能力全面发展,结合理科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特点进行换位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旅游经验,和学生分析英语学习的实效性,激发理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英语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大胆提问,从而迅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教师的严厉呵斥可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阻碍他们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并且经常听取学生对本学科的建议,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承担起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在高一和高二学年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每天我创造机会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到讲台用英语进行展示,在Show time时段里,学生们介绍他们打算和同学们分享的内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让班级同学间彼此加深了解,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从单词的有效记忆,佳句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到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方方面面無不进行指点。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教给学生大声朗读,音形结合,循环记忆,构词记忆,同义记忆,反义记忆,联想记忆,阅读记忆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在背记单词过程中口,手,脑,耳多种器官并用,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粗通大意,找出疑点;专心听课,耳听手记,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及时复习,脉络理清,独立完成作业,系统总结所学知识;天天坚持课外阅读,只有读得广,读得多,才能读得快,理解得准确,最终才能培养出快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我还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开口朗读英语的习惯,因为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熟记所学知识,还能使之体会和享受语言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获得语感,这对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4)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的关键。我常常会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教学导入力求丰富多彩,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不拘一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课堂上重视任务型和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各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为了不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枯燥乏味,我不时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或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力。同时,为了保持学生课堂上的兴趣和激情,我始终会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还会注意自己语言上的抑扬顿挫与幽默,表情上的丰富变化。我还会不定期的和学生分享一些英语视频,如BBC纪录片、名人励志演讲、网易名校公开课等,让他们能通过视频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且尽量选择有英文字幕的视频,学生听英语的同时也能同步看到一些词汇语言的运用表达。
  作为教师,未来的教学生涯还很长,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符合高中理科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一节新课,且其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练习与讲评则成为数学课必需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做好练习与讲评至关重要。  一、精心设计预习练习,合理进行讲评,让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们在新授前,通常会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之后无法找到老师给出的那个或那几个问题的准确答案,便觉得这个内容
期刊
摘 要 针对无线局域网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系统,包括认证、加密、WLAN三部分。深入研究三种对WEP的攻击手段,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表明IPSec VPN 并不能解决 MAC 层的安全问题,为此,采用同步伪随机序列协议来实现。同步伪随机序列安全协议是一个基于认证的安全协议,采用通信双方相互认证、动态密钥等方式来保障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 MAC 层的安全。并用 BAN形式逻辑上
期刊
俗话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受益匪浅,相反,恶劣的行为习惯则会让人受害终生。  以下是我对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请斧正。  一、净化环境 营造氛围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学生行为习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兴趣 真实的语言情境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
期刊
摘 要 对高等数学而言,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机构,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数学的理解。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数学结构 数学理解  对数学来说,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
期刊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也知道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本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数学测试,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数学卷子,然而整体成绩不那么理想,我于是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查找学生失分的原因。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卷子我记忆深刻,他考了55分,他的列式计算和解决问题算式全部做对,结果全部做错。我开始思考,也深深地感到计算题的重要性,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集图、文、声、像、网络于一体的生活情景,可以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只有学生有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积极性,从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寓教于乐 学习兴趣 低年级 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认
期刊
摘 要 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主体性 小学数学 激发 兴趣  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摘 要 “懂了吗”是教师的口头禅,“懂了”似乎也应经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在“懂了”的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懂了”?  关键词 懂了 不懂 突破口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有“懂了吗”这类口头禅,发问后,最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懂了”,然而,在作业或考试中,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学生其实并“不懂”。那么,学生究竟是“懂了”还是“不懂”,如何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