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间业务以其收益高、风险小、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点。近几年,宏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政策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利用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政策知识来分析研究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报表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并对该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经营转型 金融政策 防范风险
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报表分析相关研究
贷危机爆发后人民对金融监管有了重新的认识,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的政策工具、实施细则、机制运作等正处于研究阶段。
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宏观审慎监管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维度上,关注同一时点上风险的跨机构分布及整个系统的风险和跨时间分布,其中,跨机构维度主要防范由金融机构间相互性与同质性二产生的共同风险敞口问题;跨时间维度则主要关注如何抑制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特征。会计报表信息作为金融机构业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的载体,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信息。对金融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可以以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个维度分析着手,研究行业发展走势,监测系统性特征,发掘微观个体商业模式上的同质化风险和宏观政策短期内大幅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防范风险发生。
二、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和经营转型的重点。2013-2014年,笔者所在市各家银行积极推进中间业务发展,使中间业务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态势良好,增速有所放缓
近三年,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稳步增长,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0.04亿元。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升,达14.2亿元,同比增幅42.18%。2014年上半年同样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截至2014年末中间业务收入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89个百分点,收入保持了同样的增长,但增速态势较2013年有所放缓。
(二)传统中间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创新业务收入份额较少
通过对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进行分类汇总发现,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合计为14.19亿元,其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为4.14亿元,占比29%;银行卡业务收入为2.41亿元,占比17%,管理性业务收入为2.20亿元,占比15%,三项共占中间业务收入的61%,新兴业务如电子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分别为8%和10%。这表明,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仍未打破传统业务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三)四大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差距明显
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非国有银行平均占比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末,笔者所在市11家银行中,四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均在24%以上,建行占比超过30%,而5家中型股份制银行占比都在5%左右,最高的为交通银行占比也只有11.43%,浦发银行占比最低为3.29。城市商业银行中沧州银行和河北银行分别为1.39%和8.8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2007年银监会提出的“大中型银行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17%提高至40%~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四)创新力度不够,新兴业务发展缓慢
目前,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业务服务主要是结算性服务和管理性服务,品种单调,缺乏规模,创新能力不足,而担保类、电子银行类、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业务开展的较少或基本没有。截至2015年6月底,电子银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4.48个百分点,占中间业务收入的6%,担保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2.10个百分点,占比只有7%,而对于投资银行业务,兴业银行和两家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开展,华夏、浦发、民生银行此项业务的收入甚微,可见新兴业务发展缓慢,对中间业务的贡献较小。
(五)同质化现象严重,中间业务项目发展不平衡
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依靠支付结算、银行卡、投资银行、代理业务、理财业务、信贷承诺六大项目的发展,其他业务收入微乎其微,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呈现出对传统中间业务依赖过大的局面,并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纷纷降低收费标准,展开低水平竞争。
三、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新兴中间业务发展,提升业务品种技术含量
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既要重视资产负债业务,更要重视中间业务,从提高规模效应和为客户提升高质量服务角度出发,把发展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业务上,提高业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开发并选择一些适合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目前,沧州市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商业银行可以开拓资本市场型的理财产品,还可以进一步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项目,包括理财规划、理财咨询等业务。另外,在金融脱媒环境下,投资银行将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可以对财务顾问、债务承销、融资租赁等业务进行研发扩展。
(二)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中间业务良性发展
宏观审慎监管更加关注如何引导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深化和异化,针对国有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自的特点,应实行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四大国有银行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以广布的营业网点、固有的客户资源、优质的服务来做大做强中间业务。而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其机构网点少、客户基础缺失,想要争夺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则需要另辟蹊径,改善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寻求差异化发展。例如: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开拓新业务,挖掘国有银行未涉足的领域,抢占市场;对已有的业务推陈出新,提高增强业务的吸引力。
(三)满足宏观审慎监管要求,防范各类风险发生
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监管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微观个体,更注重于防范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补充资本金,从而满足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平衡信贷增长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导致的系统风险,增强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在开拓发展新兴业务时,要实行风险管理,防范经营风险,重点防范信用担保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咨询、代理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誉、法律等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经营转型 金融政策 防范风险
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报表分析相关研究
贷危机爆发后人民对金融监管有了重新的认识,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的政策工具、实施细则、机制运作等正处于研究阶段。
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宏观审慎监管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维度上,关注同一时点上风险的跨机构分布及整个系统的风险和跨时间分布,其中,跨机构维度主要防范由金融机构间相互性与同质性二产生的共同风险敞口问题;跨时间维度则主要关注如何抑制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特征。会计报表信息作为金融机构业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的载体,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信息。对金融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可以以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个维度分析着手,研究行业发展走势,监测系统性特征,发掘微观个体商业模式上的同质化风险和宏观政策短期内大幅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防范风险发生。
二、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和经营转型的重点。2013-2014年,笔者所在市各家银行积极推进中间业务发展,使中间业务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态势良好,增速有所放缓
近三年,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稳步增长,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0.04亿元。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升,达14.2亿元,同比增幅42.18%。2014年上半年同样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截至2014年末中间业务收入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89个百分点,收入保持了同样的增长,但增速态势较2013年有所放缓。
(二)传统中间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创新业务收入份额较少
通过对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进行分类汇总发现,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合计为14.19亿元,其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为4.14亿元,占比29%;银行卡业务收入为2.41亿元,占比17%,管理性业务收入为2.20亿元,占比15%,三项共占中间业务收入的61%,新兴业务如电子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分别为8%和10%。这表明,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仍未打破传统业务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三)四大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差距明显
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非国有银行平均占比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末,笔者所在市11家银行中,四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均在24%以上,建行占比超过30%,而5家中型股份制银行占比都在5%左右,最高的为交通银行占比也只有11.43%,浦发银行占比最低为3.29。城市商业银行中沧州银行和河北银行分别为1.39%和8.8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2007年银监会提出的“大中型银行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17%提高至40%~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四)创新力度不够,新兴业务发展缓慢
目前,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业务服务主要是结算性服务和管理性服务,品种单调,缺乏规模,创新能力不足,而担保类、电子银行类、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业务开展的较少或基本没有。截至2015年6月底,电子银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4.48个百分点,占中间业务收入的6%,担保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2.10个百分点,占比只有7%,而对于投资银行业务,兴业银行和两家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开展,华夏、浦发、民生银行此项业务的收入甚微,可见新兴业务发展缓慢,对中间业务的贡献较小。
(五)同质化现象严重,中间业务项目发展不平衡
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依靠支付结算、银行卡、投资银行、代理业务、理财业务、信贷承诺六大项目的发展,其他业务收入微乎其微,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呈现出对传统中间业务依赖过大的局面,并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纷纷降低收费标准,展开低水平竞争。
三、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新兴中间业务发展,提升业务品种技术含量
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既要重视资产负债业务,更要重视中间业务,从提高规模效应和为客户提升高质量服务角度出发,把发展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业务上,提高业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开发并选择一些适合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目前,沧州市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商业银行可以开拓资本市场型的理财产品,还可以进一步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项目,包括理财规划、理财咨询等业务。另外,在金融脱媒环境下,投资银行将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可以对财务顾问、债务承销、融资租赁等业务进行研发扩展。
(二)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中间业务良性发展
宏观审慎监管更加关注如何引导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深化和异化,针对国有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自的特点,应实行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四大国有银行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以广布的营业网点、固有的客户资源、优质的服务来做大做强中间业务。而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其机构网点少、客户基础缺失,想要争夺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则需要另辟蹊径,改善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寻求差异化发展。例如: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开拓新业务,挖掘国有银行未涉足的领域,抢占市场;对已有的业务推陈出新,提高增强业务的吸引力。
(三)满足宏观审慎监管要求,防范各类风险发生
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监管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微观个体,更注重于防范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补充资本金,从而满足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平衡信贷增长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导致的系统风险,增强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在开拓发展新兴业务时,要实行风险管理,防范经营风险,重点防范信用担保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咨询、代理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誉、法律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