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差生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同时也是体育教育必须正视的群体。在“健康第一”理念下,中学体育课需要直面和重视体育差生,只有了解体育差生产生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和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体育教学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差生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制定的,新课标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满足心理、身体的情感体验,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体育差生。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差生是教学中的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①影响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探析体育差生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
1 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
体育界关于体育差生的定义有很多,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差生,并不是在课堂上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调皮捣蛋、不认真上课的学生,也非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本研究认为,体育差生是指哪些由于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难以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②
2 体育差生的性别比例
从调查中得知,初级中学的体育差生男生数量远远多于女生数量,而在高级中学中却相反。这说明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自身的体力、兴趣也在不断变化中。初中阶段女生比男生发育要早,在身心较于男生更有优势,所以,男生体育差生相对较多;到了高中阶段,男生处于身体发育高潮期,体力渐趋完善,而女生则出现重心下降,体重增加的生理发育现象,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参与效果,同时,在心理方面,女生更爱干净,不太喜欢在同学面前做体育动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感,所以,高中阶段,女生的体育差生比例大幅增加。
3 体育差生身高体重评价
由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产生很多“胖墩”。数据显示,在体育差生中体型肥胖者占41%,超重者占12%,较低体重者占35%,还有5%的营养不良者,只有7%的正常体重者。这说明体育差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形态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豆芽型(身材高但体重轻,克托莱指数小)、肥胖型(身高一般或较低,但体重大,克托莱指数大)、矮小型(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均较低,克托莱指数一般)、营养不良型。在体育教学中应在体育知识、技能教授中,加强对体育保健的重点教育,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作为课堂相对特殊的群体,在教学中应多给予一些精力和关爱。
4 影响体育差生体育学习的因素
4.1 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
兴趣具有导向作用,兴趣产生的动力是对事物意向的本源。对体育差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发现,感兴趣的只有12人,占体育差生的7.6%,而不感兴趣和一般的有146人,占到92.4%,一方面说明体育差生的一个心理致因是缺乏良好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差生多缺乏良好的、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情境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调查发现, 67.1%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被迫性的,而不是从内在的需要出发,内部动机严重缺乏,仅是因为担心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责罚而无奈地参与;只有16.5%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增强体质,说明体育差生对于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7.6%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体育技能,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目的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动机存在偏颇,但由于体育技能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系统教学、训练过程,而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足以支撑其体育技能的获得;养成锻炼习惯占到5.1%,说明学生并未意识到习惯与行为以及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此外,说不清的占到3.8%。所以,体育差生的整体学习动机并不正确,多是从外部动机和避免出现厌恶刺激的出发点来参与体育学习,缺乏正确的动机导向,未将体育学习的诱因和内在需要统一起来。
4.2 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力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可被视为一种能量,既是引导行动的力量,又是行动中的行为。由于体育差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存在的不足,影响到技能的掌握和完成动作的质量效果,导致其体育成绩低下,容易使体育差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弱者,缺乏韧性和不服输的意志力,在行为上退缩、情绪上沮丧、不振作,产生害怕上体育课的心理,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据笔者在体育课上的感触和实地观察发现,体育差生的意志品质大都十分脆弱,害怕在同学们面前做动作,行为上表现出畏缩不前、犹豫、轻易放弃的现象。
4.3 自信心缺乏
自信的获得源自对自己实力的肯定和以往成功经验的获得,而成就体验对于自信心的发展更为有利。由于体育差生在体能和技能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成功的体验机会较少,因此,运动成就的快感以及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缺乏,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缺乏又进一步导致体育学习时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程度不足,这样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学习成绩或者体育学习表现,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体育差生容易受到自我主观感觉的影响,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技能或稍具挑战性的动作学习时,往往会自我否定,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一旦看到平时比自己优秀的学生未能完成动作,就更容易强化自我否定,进取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受到影响,行为表现更加不够果敢。数据调查显示,仅有5.1%的体育差生对体育学习有信心。
4.4 青春期自我中心和过分关注他人评价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出现假象中的观众,即感觉到每个人都在看自己,因此,青少年相信他人在分析自己。③而正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体育差生在完成动作时,总是在想着他人会给自己何种评价,担心自己会在同学面前“丢脸”、出丑,因而在做动作和体育学习时不敢尝试,不敢毛遂自荐去表现自己,甚至害怕教师叫到自己或轮到自己做动作,也不敢或不愿意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4.5 注意力分散,观察力、思维能力欠缺
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给予事物一定的注意,才能进一步去记忆、思考和行为等,而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稳定性影响个体是否能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就学生而言,这种对象与活动就是听课质量。由于体育动作既属于操作技能,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影响到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技能水平的发展。
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同样影响体育学习的效果,观察力是否敏锐决定了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以及发现问题的程度,而思维能力却可以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数据显示,只有3.2%的体育差生在体育课中注意力较为稳定,注意力不够稳定的占到77.8%。
而笔者在教学中以及对其他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体育差生绝大多数不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动作技能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对教师的提问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思考,这就说明大多数体育差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欠缺。
4.6 教师、家庭因素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教学设计者,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在技能水平和教学组织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外,教师的言行、态度和行为也在影响着体育差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和参与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差生体育态度的转变,从而提高体育学习效果,否则,会让体育差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更为消极。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家长的观点对孩子影响较大。家人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重文轻体的思想根深蒂固,未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文化学习的促进和互补关系。调查发现,只有7名同学认为师生关系较好,9.5%的家长对体育课较为重视。
综上,体育差生的主要致因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品质薄弱、自信心缺乏、青春期自我中心和过分关注他人评价、教师和家庭等因素。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差生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制定的,新课标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满足心理、身体的情感体验,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体育差生。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差生是教学中的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①影响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探析体育差生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
1 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
体育界关于体育差生的定义有很多,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差生,并不是在课堂上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调皮捣蛋、不认真上课的学生,也非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本研究认为,体育差生是指哪些由于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难以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②
2 体育差生的性别比例
从调查中得知,初级中学的体育差生男生数量远远多于女生数量,而在高级中学中却相反。这说明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自身的体力、兴趣也在不断变化中。初中阶段女生比男生发育要早,在身心较于男生更有优势,所以,男生体育差生相对较多;到了高中阶段,男生处于身体发育高潮期,体力渐趋完善,而女生则出现重心下降,体重增加的生理发育现象,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参与效果,同时,在心理方面,女生更爱干净,不太喜欢在同学面前做体育动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感,所以,高中阶段,女生的体育差生比例大幅增加。
3 体育差生身高体重评价
由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产生很多“胖墩”。数据显示,在体育差生中体型肥胖者占41%,超重者占12%,较低体重者占35%,还有5%的营养不良者,只有7%的正常体重者。这说明体育差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形态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豆芽型(身材高但体重轻,克托莱指数小)、肥胖型(身高一般或较低,但体重大,克托莱指数大)、矮小型(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均较低,克托莱指数一般)、营养不良型。在体育教学中应在体育知识、技能教授中,加强对体育保健的重点教育,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作为课堂相对特殊的群体,在教学中应多给予一些精力和关爱。
4 影响体育差生体育学习的因素
4.1 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
兴趣具有导向作用,兴趣产生的动力是对事物意向的本源。对体育差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发现,感兴趣的只有12人,占体育差生的7.6%,而不感兴趣和一般的有146人,占到92.4%,一方面说明体育差生的一个心理致因是缺乏良好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差生多缺乏良好的、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情境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调查发现, 67.1%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被迫性的,而不是从内在的需要出发,内部动机严重缺乏,仅是因为担心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责罚而无奈地参与;只有16.5%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增强体质,说明体育差生对于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7.6%的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体育技能,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目的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动机存在偏颇,但由于体育技能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系统教学、训练过程,而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足以支撑其体育技能的获得;养成锻炼习惯占到5.1%,说明学生并未意识到习惯与行为以及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此外,说不清的占到3.8%。所以,体育差生的整体学习动机并不正确,多是从外部动机和避免出现厌恶刺激的出发点来参与体育学习,缺乏正确的动机导向,未将体育学习的诱因和内在需要统一起来。
4.2 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力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可被视为一种能量,既是引导行动的力量,又是行动中的行为。由于体育差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存在的不足,影响到技能的掌握和完成动作的质量效果,导致其体育成绩低下,容易使体育差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弱者,缺乏韧性和不服输的意志力,在行为上退缩、情绪上沮丧、不振作,产生害怕上体育课的心理,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据笔者在体育课上的感触和实地观察发现,体育差生的意志品质大都十分脆弱,害怕在同学们面前做动作,行为上表现出畏缩不前、犹豫、轻易放弃的现象。
4.3 自信心缺乏
自信的获得源自对自己实力的肯定和以往成功经验的获得,而成就体验对于自信心的发展更为有利。由于体育差生在体能和技能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成功的体验机会较少,因此,运动成就的快感以及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缺乏,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缺乏又进一步导致体育学习时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程度不足,这样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学习成绩或者体育学习表现,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体育差生容易受到自我主观感觉的影响,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技能或稍具挑战性的动作学习时,往往会自我否定,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一旦看到平时比自己优秀的学生未能完成动作,就更容易强化自我否定,进取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受到影响,行为表现更加不够果敢。数据调查显示,仅有5.1%的体育差生对体育学习有信心。
4.4 青春期自我中心和过分关注他人评价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出现假象中的观众,即感觉到每个人都在看自己,因此,青少年相信他人在分析自己。③而正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体育差生在完成动作时,总是在想着他人会给自己何种评价,担心自己会在同学面前“丢脸”、出丑,因而在做动作和体育学习时不敢尝试,不敢毛遂自荐去表现自己,甚至害怕教师叫到自己或轮到自己做动作,也不敢或不愿意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4.5 注意力分散,观察力、思维能力欠缺
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给予事物一定的注意,才能进一步去记忆、思考和行为等,而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稳定性影响个体是否能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就学生而言,这种对象与活动就是听课质量。由于体育动作既属于操作技能,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影响到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技能水平的发展。
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同样影响体育学习的效果,观察力是否敏锐决定了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以及发现问题的程度,而思维能力却可以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数据显示,只有3.2%的体育差生在体育课中注意力较为稳定,注意力不够稳定的占到77.8%。
而笔者在教学中以及对其他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体育差生绝大多数不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动作技能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对教师的提问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思考,这就说明大多数体育差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欠缺。
4.6 教师、家庭因素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教学设计者,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在技能水平和教学组织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外,教师的言行、态度和行为也在影响着体育差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和参与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差生体育态度的转变,从而提高体育学习效果,否则,会让体育差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更为消极。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家长的观点对孩子影响较大。家人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重文轻体的思想根深蒂固,未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文化学习的促进和互补关系。调查发现,只有7名同学认为师生关系较好,9.5%的家长对体育课较为重视。
综上,体育差生的主要致因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品质薄弱、自信心缺乏、青春期自我中心和过分关注他人评价、教师和家庭等因素。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