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梦想,大多都是围绕自己的人生设定的,而齐宏亮的梦想则是为农民致富设定的。为实现富民梦,他用汗水“滋养”着贾庄乡的千亩田地……
1月2日,当记者再次见到齐宏亮时,他已是朔州市朔城区贾庄乡的党委书记了,虽然时间已走过第五个年头,但他依然平易近人。齐宏亮告诉记者:“农民的事才是第一要紧的大事,只有办好农民的事我才能安心。”
為民寻找致富路
朔城区贾庄乡地处雁门关外,这里的农民以花生和桑蚕逐渐走上致富路。但大多数农民由于资金短缺、土地不足或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失败。2013年,齐宏亮从南榆林乡调任贾庄乡当了党委书记后,他便开始帮助这里的农民致富。
刚刚上任的齐宏亮,为了弄清贾庄乡的情况,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工作。齐宏亮多次一人到邻乡邻县进行实地考察。齐宏亮在考察时发现,领乡的农民都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了,只有贾庄乡的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这次考察给了齐宏亮启发,他要自己试种蔬菜。
有了这样的想法,齐宏亮便立即行动起来。他先到市场购买了书籍和种子,紧接着又租了几个大棚,随后,开始了他的“试种之路”。试种的过程很艰辛,但让他意外的是,试种竟然一次性成功。这次试种成功,让齐宏亮信心倍增。有了这次经验,他开始召集乡里、村里的干部开会,齐宏亮向大家提出自己的设想,农民种菜一定能致富,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2014年年初,他主动承担起全乡蔬菜发展3年规划,足迹遍布全乡13个行政村。齐宏亮首选南槽村作为发展试点,首先引进山东寿光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当所有人都认定会一次性成功时,意外竟发生了。在第一年过冬,蔬菜就遭受了寒冬的侵袭,80%的大棚蔬菜被冻坏,蔬菜种植遇到了当头一棒。于是,指责声不绝于耳。
为了尽快解决雁门关外冬季阳光温室过不了冬的技术难题,他不怕辛苦,也不怕实验失败,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观察、学习、考察、试验,他借鉴了大连模式,不断引进技术创新,改进日光温室建造技术60多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齐宏亮通过改进棚型、方向、结构,增加覆盖层,调整蔬菜品种等,让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在冬天上市,真正地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科技兴农促民富
虽然蔬菜过冬技术得到了突破,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成了齐宏亮攻关的“对象”。对于从没经过专业学习的齐宏亮,为了能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他独自一人跑到农技站向专家请教,不仅如此,他还一连几天蹲在大棚里不眠不休,认真记录,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多月的观察,齐宏亮终于找到了方法,他建立了“以蔬菜为对象,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范围的允许水平以下,并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在齐宏亮的努力下,贾庄乡的日光温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中连片,到2017年底新增日光温室1000余亩,各类大棚每棚纯收入6000~8000元,南槽村等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600多元。同时,齐宏亮还对化庄、高升庄、薛家庄、薛家店、老君庙等5村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2997万元,建设规模为141500亩。
自2016年以来,齐宏亮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200多项,还全面推进贾庄乡无公害马铃薯的生产,同期他还将无公害的大豆、枸杞等向外乡、县种植户推广。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带领农民致富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这就是齐宏亮的真实写照。为了帮助农民致富,齐宏亮让心爱的黄土地发挥出了“黄金效益”,不仅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还加大了新品种试验、示范的力度。
争当农民贴心人
为农民致富提供科学依据,齐宏亮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做到了试验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的循环路子。为跳出“小打小闹”的思维方式,齐宏亮还与专业的科研人员一起勘察现场20多次,并分析论证,结合雁门关传统优势的种植、养殖强项以及山区和平川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在西小寨、朱庄、贾庄建立了集科研、教育、示范、推广思维等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区域。这些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区真正地成为了样板田和农民科普教育的辐射田。
齐宏亮在农村工作20多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他还及时捕捉最新的科研农业消息,并把上百条的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
2018年新年伊始,齐宏亮又忙开了,他要将电商平台引入贾庄乡,真正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好处。齐宏亮告诉记者:“引入电商,是为了让农民的收入再翻一番,未来才会有更好、更广阔的前景。”
1月2日,当记者再次见到齐宏亮时,他已是朔州市朔城区贾庄乡的党委书记了,虽然时间已走过第五个年头,但他依然平易近人。齐宏亮告诉记者:“农民的事才是第一要紧的大事,只有办好农民的事我才能安心。”
為民寻找致富路
朔城区贾庄乡地处雁门关外,这里的农民以花生和桑蚕逐渐走上致富路。但大多数农民由于资金短缺、土地不足或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失败。2013年,齐宏亮从南榆林乡调任贾庄乡当了党委书记后,他便开始帮助这里的农民致富。
刚刚上任的齐宏亮,为了弄清贾庄乡的情况,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工作。齐宏亮多次一人到邻乡邻县进行实地考察。齐宏亮在考察时发现,领乡的农民都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了,只有贾庄乡的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这次考察给了齐宏亮启发,他要自己试种蔬菜。
有了这样的想法,齐宏亮便立即行动起来。他先到市场购买了书籍和种子,紧接着又租了几个大棚,随后,开始了他的“试种之路”。试种的过程很艰辛,但让他意外的是,试种竟然一次性成功。这次试种成功,让齐宏亮信心倍增。有了这次经验,他开始召集乡里、村里的干部开会,齐宏亮向大家提出自己的设想,农民种菜一定能致富,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2014年年初,他主动承担起全乡蔬菜发展3年规划,足迹遍布全乡13个行政村。齐宏亮首选南槽村作为发展试点,首先引进山东寿光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当所有人都认定会一次性成功时,意外竟发生了。在第一年过冬,蔬菜就遭受了寒冬的侵袭,80%的大棚蔬菜被冻坏,蔬菜种植遇到了当头一棒。于是,指责声不绝于耳。
为了尽快解决雁门关外冬季阳光温室过不了冬的技术难题,他不怕辛苦,也不怕实验失败,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观察、学习、考察、试验,他借鉴了大连模式,不断引进技术创新,改进日光温室建造技术60多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齐宏亮通过改进棚型、方向、结构,增加覆盖层,调整蔬菜品种等,让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在冬天上市,真正地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科技兴农促民富
虽然蔬菜过冬技术得到了突破,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成了齐宏亮攻关的“对象”。对于从没经过专业学习的齐宏亮,为了能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他独自一人跑到农技站向专家请教,不仅如此,他还一连几天蹲在大棚里不眠不休,认真记录,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多月的观察,齐宏亮终于找到了方法,他建立了“以蔬菜为对象,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范围的允许水平以下,并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在齐宏亮的努力下,贾庄乡的日光温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中连片,到2017年底新增日光温室1000余亩,各类大棚每棚纯收入6000~8000元,南槽村等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600多元。同时,齐宏亮还对化庄、高升庄、薛家庄、薛家店、老君庙等5村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2997万元,建设规模为141500亩。
自2016年以来,齐宏亮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200多项,还全面推进贾庄乡无公害马铃薯的生产,同期他还将无公害的大豆、枸杞等向外乡、县种植户推广。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带领农民致富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这就是齐宏亮的真实写照。为了帮助农民致富,齐宏亮让心爱的黄土地发挥出了“黄金效益”,不仅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还加大了新品种试验、示范的力度。
争当农民贴心人
为农民致富提供科学依据,齐宏亮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做到了试验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的循环路子。为跳出“小打小闹”的思维方式,齐宏亮还与专业的科研人员一起勘察现场20多次,并分析论证,结合雁门关传统优势的种植、养殖强项以及山区和平川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在西小寨、朱庄、贾庄建立了集科研、教育、示范、推广思维等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区域。这些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区真正地成为了样板田和农民科普教育的辐射田。
齐宏亮在农村工作20多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他还及时捕捉最新的科研农业消息,并把上百条的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
2018年新年伊始,齐宏亮又忙开了,他要将电商平台引入贾庄乡,真正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好处。齐宏亮告诉记者:“引入电商,是为了让农民的收入再翻一番,未来才会有更好、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