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经常问:“佛教常说有因果,如果真有,为什么做好事总不见好报?干坏事也没见惩罚?”
其实,因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又怎能要求造了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
那么,果报什么时候会现前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要等到下一世;有些还要好多世才会成熟。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而且不会有丝毫减损。
因果这种自然规律,你没学过可能不太懂,但即便不懂,也万万不要“以身试法”。否则,肆意而为的话,现世现报的情况也会有。
《法句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猎人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遇着一位比丘,他心里嘀咕:“今天不吉利,可能打不到猎了。”结果进山以后,确实一整天没打到猎物。回家的路上,又碰着那个比丘刚从城里回来。他气愤未消,放出猎狗去咬比丘。
情急之下,比丘爬到一棵树上。猎人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去刺比丘的脚底,比丘痛得不能护持袈裟,结果袈裟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猎人的身上。猎狗见到袈裟,以为是比丘掉下来了,一拥而上把猎人咬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不论你伤害谁,从长远来看,都会伤害到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凡是你对别人做的,就是对自己做的;你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也将自己经历。
佛教所揭示的因果,并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如今,很多人常把造恶视为正常,将行善看作异类。倘若有人贪嗔充满、自私自利,就觉得他是可以亲近的;有人做了点好事,他们就特别看不惯,千方百计地挑毛病。
尽管现在世风日下,但我们仍不应同流合污,而要坚持高尚的行为。毕竟,将来的因果绝对会自作自受,只不过是早晚而已。
其实,因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又怎能要求造了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
那么,果报什么时候会现前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要等到下一世;有些还要好多世才会成熟。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而且不会有丝毫减损。
因果这种自然规律,你没学过可能不太懂,但即便不懂,也万万不要“以身试法”。否则,肆意而为的话,现世现报的情况也会有。
《法句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猎人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遇着一位比丘,他心里嘀咕:“今天不吉利,可能打不到猎了。”结果进山以后,确实一整天没打到猎物。回家的路上,又碰着那个比丘刚从城里回来。他气愤未消,放出猎狗去咬比丘。
情急之下,比丘爬到一棵树上。猎人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去刺比丘的脚底,比丘痛得不能护持袈裟,结果袈裟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猎人的身上。猎狗见到袈裟,以为是比丘掉下来了,一拥而上把猎人咬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不论你伤害谁,从长远来看,都会伤害到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凡是你对别人做的,就是对自己做的;你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也将自己经历。
佛教所揭示的因果,并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如今,很多人常把造恶视为正常,将行善看作异类。倘若有人贪嗔充满、自私自利,就觉得他是可以亲近的;有人做了点好事,他们就特别看不惯,千方百计地挑毛病。
尽管现在世风日下,但我们仍不应同流合污,而要坚持高尚的行为。毕竟,将来的因果绝对会自作自受,只不过是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