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会穿越千年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经常问:“佛教常说有因果,如果真有,为什么做好事总不见好报?干坏事也没见惩罚?”
  其实,因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又怎能要求造了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
  那么,果报什么时候会现前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要等到下一世;有些还要好多世才会成熟。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而且不会有丝毫减损。
  因果这种自然规律,你没学过可能不太懂,但即便不懂,也万万不要“以身试法”。否则,肆意而为的话,现世现报的情况也会有。
  《法句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猎人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遇着一位比丘,他心里嘀咕:“今天不吉利,可能打不到猎了。”结果进山以后,确实一整天没打到猎物。回家的路上,又碰着那个比丘刚从城里回来。他气愤未消,放出猎狗去咬比丘。
  情急之下,比丘爬到一棵树上。猎人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去刺比丘的脚底,比丘痛得不能护持袈裟,结果袈裟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猎人的身上。猎狗见到袈裟,以为是比丘掉下来了,一拥而上把猎人咬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不论你伤害谁,从长远来看,都会伤害到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凡是你对别人做的,就是对自己做的;你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也将自己经历。
  佛教所揭示的因果,并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如今,很多人常把造恶视为正常,将行善看作异类。倘若有人贪嗔充满、自私自利,就觉得他是可以亲近的;有人做了点好事,他们就特别看不惯,千方百计地挑毛病。
  尽管现在世风日下,但我们仍不应同流合污,而要坚持高尚的行为。毕竟,将来的因果绝对会自作自受,只不过是早晚而已。
其他文献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您能慈悲到我家去,为我太太做些开示,让她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非常慈悲地应允了。  当默仙到达信徒家时,他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供养。禅师就握着一个拳头说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夫人:“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呀!”  “这样子是畸形!”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张成一个手掌,问道:
期刊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实习归来,我们在带队的教授家里撮了一顿。  愉快的晚餐结束后,桌上杯盘狼籍。几个同学抢着要洗碗,教授却满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将碗筷放进水池,先冲去油污,然后,轻轻地走到他八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妈,洗碗喽……”  同学们一下子都楞住了,只见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委靡,精神焕发地走到水池边,慢腾腾地洗起碗来,花了半个小时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兴地对老太太说:“
期刊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悦地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
期刊
有一位新疆和田的商人,做了几十年的玉石生意,品性也与玉石相融相通。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本是一个容易攫取暴利的行业,可他更像是一个“月老”,即便利润很少,也一定要把好玉交给一个懂它、爱它的人。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自己店里的东西,要亲自指出它的缺点给顾客看。  “为什么?辨别玉石需要很专业的眼光,我们不骗人、不自夸、不遮掩它的瑕疵,就已经做得足够了。为什么还要自己指出缺点,这样还怎么做得成生意?”儿子接
期刊
如果说AV和黄色电影“毁灭”了中国不少当代男生,那么韩剧、台剧以及我们内地各种情感剧、青春偶相剧正在大力“毁灭”我们可怜的当代女生。做为女生的你,或许觉得笔者在危言耸听。不要着急,听笔者慢慢道来。  影视作品具有某种潜移默化的功能,所谓潜移默化,就是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你以为你没有接受影视剧的某个思路,其实你早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没有电视剧,我们父母一代人整天就只能看革命
期刊
第一:“应时布施”  大家都知道这布施就是结缘,结缘是应时,什么叫应时?就是人家有需要。假如说地震了,他需要赈灾,那我们第一个出钱、出力、出物。那人家有水灾,我们也是如此。我们都说这布施都有五种,你说你可以用眼睛来布施,用你的面来布施,你可以用语言啊,赞叹的语言,让别人来帮忙也可以,你可以出力,你可以出心,这个都是随缘、随分。那布施的时候,应时的就是需要。就好像富楼那尊者,他知道到偏远的地方去弘法
期刊
我们知道家长和老师们都希望可以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们,现在的“泛娱乐”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希望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在传播学经典著作《娱乐至死》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在中学生身上尤其明显——他们拿起当天的报
期刊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家玩乐的外道,叫做娱乐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热之外,其他什么实义也没有。但是数以亿计的人还崇拜如天王,这是很低级的外道,崇拜声音、形体、动作、服饰等等,和某些古印度外道没有两样。  《四百论释》上讲古代印度人怎样加入婆罗门教。他们头脑非常简单,见婆罗门教作祭祀时,穿着干净整齐,唱颂的声音悦耳动听,就生起了崇拜之心,加入成为一名外教徒。现在的追星族,也
期刊
房子、汽车,据说是目前中国人拥有的最大私有产权。许多人忧心忡忡,说七十年大限让这种私有产权不稳当。许多“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对这种不稳定的“产权”也望眼欲穿,为了拥有几乎不惜牺牲一切。我则提出裤子产权说:如果你大学毕业时的裤子日后穿不进去了,这条裤子就不再属于你了。怎么没有人担心自己对这条裤子能拥有多久呢?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人们越来越只用一把尺子衡量生活:买了什么牌子的车?买了多大的房?人家有
期刊
其实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活出人间好时节,不去虚度好年华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