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ari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使新课程推广、应用得更好。科学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小结环节设计、练习设计有助于新课标的良好实施。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化学教师是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者,化学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我们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体现和落实。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了STS教育思想,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要求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提高了,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到从教不已,学习不止,不断自我更新”,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先进的、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挑战面前抓住机遇,使新课程推广、应用得更好。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改变学习方式的设计
  
  内在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激发和鼓动的作用,其主要来源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直接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好奇心,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例如《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在开篇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以景激情,魔术“水能生火,水中灭火”这个认知冲突就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录制教师做饭锅中着火的情境,抛问题,让学生设计灭火方法。点火、灭火的问题虽然最为普通,但身边的事例,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可以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世界上发明专利申请中,有近20%的与化学、化工有关,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素材都可以设计成教学情境。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模拟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有巨大的价值。
  
  三、小结环节的设计
  
  小结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和不足,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小结基础上可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产生新的目标继续前进。小结也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再综合”的科学综合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攀登知识的高峰。例如,可让学生从学会整理笔记开始。记笔记和整理笔记属于一种精加工学习方法,能够促进知识的记忆和保持。记笔记有助于引起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巩固记忆。记笔记有两步:第一步是记笔记;第二步是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加工,使记下的信息有用,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提纲,让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思维,从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四、搞好练习设计
  
  传统的练习是搞题海战术,这样做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会使教师的精力放在解题、讲题上,没有时间精批细改。传统的练习教学越俎代庖,教师采用一讲到底的灌输式,忽略了学生思维。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练习要少而精,应选择覆盖重点内容、代表各种类型的最典型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减少重复练习,变换练习内容,提高练习效率,加强练习设计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各章、各节练习各有侧重,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相互配合。教师在分类指导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对症下药。
  学生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我们的“教参”范围不再局限于几本教科书,关注科学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弱势群体的成长已成为我们教学的必需。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驾驭和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满腔热情、对教学满怀激情,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释:
  1.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预先制定工作方案,创造教学活动模式的过程。
  2.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它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郑长龙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祖浩 走进课堂——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内蒙古教育.2005,11。
  4、郑长龙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知识的记忆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如何理解是广大教学历史的师生共同关心的一个无法回避又极其重要的课题。理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也有主次好坏之分。本文拟就历史知识内在的关联性这一重要节点入手,尝试将几个根本性的,同时又是师生平时容易忽视甚至还未想到的联系作一初浅分析,以期对师生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知识 关联性 分析与把握    一般来说,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主要决定于两个环节
期刊
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出现,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幸赶上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咀嚼着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有人欣慰: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有望了;有人自豪:赶遇课改,老师也幸福;有人感叹:“新瓶”真的能装“旧酒”吗?……经过几年的尝试,新课程的音乐教师基本能大胆、积极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以往爱音乐而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音乐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有待于我
期刊
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创新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指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
期刊
艾青说过:“有的人写诗像在画符咒;有的人写诗像在挤脓;有的人写诗像在屙痢疾。”他形象地批评了一些人写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甚至令人作呕的现象。我不是诗人,当然不懂得诗人的多情与浪漫,但我能看出艾青批评的这些所谓的诗人似乎也在绞尽脑汁写好诗,他们只是不懂得陆务观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罢了。  我们的教师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课堂堂精品、节节优质,都想在上课时游刃有余、炉火纯青,让学生如
期刊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增多了,学习任务加重了,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紧促了,要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也要相应地提高。数学课程作业多,练习多,知识点纷繁复杂,学生如果一味地象小学一样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效率肯定上不来。因此,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变得尤其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
期刊
摘 要:文章论述了在物理教学法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使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爱学;突出物理学知识的实用性,使他们对物理知识从爱学到乐学;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使他们从乐学到会学。  关键词:兴趣 爱学 实用 乐学 方法 会学    新课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
期刊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1、“听、说、读、写”的创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而“听、说、读、写”虽然从现象上看,它只是凭借语言进行交流,而实际上“听、说、读、写”是语言与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行动。没有这些行动,语言和思维就会失去意义,便得不到外化,更不能让他人感知。语文教育中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便得不到体现。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强调多听、多说、多读、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什么是自主学习。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培养自信心理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上自主学习 自主运用知识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老师关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培养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中政治教育己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和适应学生的学习,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拟从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刚刚开始学习就不想学的儿童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这不值得我们教师深思吗?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不想学、不爱学了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是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倒了,有的是被学习的困难吓倒了,有的是对枯燥的学习模式厌烦了,有的是对单调的学习生活厌倦了……这种种情况的出现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进行对比,使我不禁感到人民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