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企业良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舞弊风险被极大地降低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关注企业经营中运行的规范机制,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与整体风险控制,提升企业在重大风险面前的抵御能力和应对机制。本文以企业的预算与风险控制作为对象,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防范重大风险
在企业日常营运过程中,预算管理作为最重要和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对于达成管理层和治理层共同的经营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各种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不同企业和行业预算管理的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體体现在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的革新,以及企业内、外部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大,总体上来说,企业预算管理能力的增强使得企业面对重大风险的抵御能力随之提升,为企业健康、稳定、高效、持久发展营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企业预算与风险控制现状
(一)相关概念
企业预算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时期内,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资金配置、人员配置、运营设备配置,在经营方面表现为企业预算资源配置,主要包括编制预算报告,执行预算以及预算考评等。企业预算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前沿阶段,也是企业进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企业的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企业的风险控制包含内容甚广,对外而言可以包括对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国际形势波动和竞争对手影响的应对能力;对内而言可以包括对现金流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内控风险的控制等。
(二)控制现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现金流通畅,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其他业务收入。这就需要管理层能够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及时定位风险,提前做好风险控制,从而提升企业在面临重大风险时的应对能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导致的经营困难的问题。这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于突发事件的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严重估计不足。如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风险应对计划,预留出企业的应急启动资金,会大大缓解突发性重大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在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困难面前信贷不足的风险冲击。
直至今日,全球性重大经济波动仍然影响着大部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复苏和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和大部分民营企业体量小、资本不足等先天不足,主要依靠实体经济营运和小额信贷资金周转,因此想要增强应对面临重大风险的能力,预留大额应急启动资金几乎不可能。因此,要想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现代企业必须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开源节流、齐头并进,重视控制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在损失发生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企业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认识不足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层的薪酬待遇如果和企业董事会设定的绩效目标和任务完成状况挂钩,那么管理层在日常经营时就可能会出于完成企业绩效的压力和利益动机的考虑而产生权力滥用行为。企业管理层对于治理层设定的绩效的压力,往往通过提升企业短期盈利能力来解决,因此管理层可能会过度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强调开源而忽视节流,从而进行了大量外部拓展业务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而导致资金链紧绷,现金流断裂,甚至引起破产清算危机。企业管理层在预算管理的准备工作方面不足会导致企业运营资金超出预算和计划,其中如果存在资金舞弊导致的现金流不足会很难被发现,久而久之出现的资金缺口被拉大,在日常营运资金富足时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但是在突发性重大风险发生时,预算管理缺失导致的资金缺口会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
(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结构中的最前沿和最基础部分。不重视搭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都面临着重大风险漏洞,容易在波动的市场环境和不稳定的内部环境中遭受风险因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的企业中,高管利用预算管理的漏洞从中渔利的现象如果发生,权力滥用难以被发现。由于董事、监事、高管在企业内部的地位较高,因此相比普通员工有更为轻易的方式侵吞、窃取公司资产,加之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系统,内部舞弊的发生更加隐蔽,导致企业风险控制漏洞进一步扩大。在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预算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分支环节,对于资金控制和资金流向起着先导性和预先支配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系统有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规划企业未来现金流,计算出资金缺口以便于管理层及时作出应对。同时,企业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系统还应计算出企业应当保留必要的资金份额应对重大不确定风险,在风险来临时企业也能有效、积极应对。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涌现,企业应当保持开放学习、与时俱进的态度,主动学习和运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风险控制手段。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应对重大不确定风险。原因包括:第一,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定期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但是实际中很多单位往往都是采用增量预算,即在预算编制时直接采用上年实际发生数据,在此基础上增加固定数值或者乘以固定增长率从而得出下一年度预算指标。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僵硬,往往导致预算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脱节,从而加大了预算执行难度。第二,预算编制时缺乏全局观念。缺乏全局观的预算编制往往导致预算目标不合理,无法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结合,同时满足管理层与治理层双赢局面。加之预算调整缺乏弹性,在政策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和突发性状况的出现都需要预算编制具有一定前瞻性、全局性。第三,预算决策缺乏有效复核和科学决策。考虑到我国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为主要活跃单位,截止至2020年10月中旬,中国的阴影企业和微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亿个,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缴纳税费总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以上。此种经营模式下“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层决策往往包含着大量主观性和随意性,且往往缺少法律合规和风险控制相关的建议,因此领导决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需要进行二次判断与复核。 (四)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不够,风控不足
企业的预算执行是企业预算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企业的预算管理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然而预算的执行往往由企业的不同经营分部具体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及时沟通的情况会导致企业预算执行情况与编制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企业缺乏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科学合理的监管规章制度以及违反这些制度应该承受的法律责任制度,那么企业预算实施情况就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和反馈,也就难以实现预算管理目标,风险控制计划就会在最后阶段全面崩溃。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企业各部门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相比于中小企业缺乏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在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公司企业中,即使存在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同样会面临监管不足的威胁。由于预算执行各业务分部人员工作冗杂,或者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又或是人员不足以全覆盖预算执行全过程和全阶段,很难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反馈给预算监管部门或者有关财务管理人员,会导致预算执行监管工作力度不足或者徒有其表,因此,企业风险控制漏洞依然存在。
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管理层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意识
想要摆脱管理层短视的经营策略,必须使管理层的绩效目标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使得管理层在制定经营策略时自动将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纳入考量范围,结合市场环境形势变化,主动规避和防范重大风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管理层素质普遍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拥有较高水平的管理知识能力和财务、法律合规相关专业素养,能够通过借助和运用财务软件和专业的财务会计服务使得预算管理和相关风险控制意识逐渐进入企业治理层的视野。一方面,管理层也已经意识到想要做好企业风险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在风险控制的基础阶段——预算管理上稳扎稳打,搭建企业资金运作基础架构,确保营运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法治思维越来越普及和健全,管理层和企业的任何员工一样,对于违规、舞弊等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行为都要负起同样的法律责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风险控制的主动学习意识要逐步增强,要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整体风险控制系统的子系统,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搭建包括内部环境检测系统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完善,以及相关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使用。现代企业应该严格制定和遵守内部审计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分享和反馈信息变化,及时核算预算支出与预期值之间的差距,分析数据偏值存在的原因,及时跟进和了解营运状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现代企业为确保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大多会配备独立内审部门,既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运行的高质、高效,也可以作为政府审计的工作基础。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修改方案,要求有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本行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員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
(三)树立战略思维,转变预算编制方式,实行精确化风险控制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当抛弃落后的预算编制方式,树立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同时,企业应当主动采用现代较为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弹性预算和零基础预算等,对于风险控制进行专业化、精确化管理。在预算管理上,企业治理层应当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不能笼统地根据通胀率和固定增长率来制定企业预算金额,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波动、汇率波动情况、国家政策变化、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在预算编制时,管理层应当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纳入考量,科学量化预算目标,将风险控制环节实行精确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合理运作在有效监管下运营。在多元化企业出现的今天,考虑到不同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业务性质不同,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行业自身特性和业务性质制定符合本行业发展规律的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提前做好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最优解决方式是将风险提前预测或者定位,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应对之策,或者有效遏制风险发生带来的伤害结果。但是这是最理想的风险控制状态,在企业实际营运过程中,防范风险的最常规手段是在运营过程中加强监管职能,从预算阶段开始做到全过程监管,及时反馈、沟通。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用大数据和其他先进技术进行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新常态,基于此开展的预算执行和监督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广泛收集企业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历史财务数据(资产负债表数据、利润表数据、现金流量表数据)、企业未来现金流预测、大量企业非财务数据(企业内部环境数据、外部竞争对手分析),企业人员背景调查和行为分析等等,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前定位风险发生节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在监督工作中重点把握,规避风险的发生,或者在发生风险时及时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发生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培养管理层的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并且抛弃传统的预算编制理念和方法,保持开放学习、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其他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用以控制防范特殊重大风险,同时结合本企业的业务性质和经营模式,构建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做到上下级、部门间、管理层和治理层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加强事前监督,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全力为企业健康、稳定、高效发展营造最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旭.论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7):106-107.
[2]张英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 (22):51-52.
[3]王爽,宋宇尧,热孜亚·乌麦尔,等. 大数据时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2):59-60.
[4]唐冬亚.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21(18):165-166.
[5]谢高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纳税,2021(18):175-176.
关键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防范重大风险
在企业日常营运过程中,预算管理作为最重要和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对于达成管理层和治理层共同的经营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各种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不同企业和行业预算管理的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體体现在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的革新,以及企业内、外部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大,总体上来说,企业预算管理能力的增强使得企业面对重大风险的抵御能力随之提升,为企业健康、稳定、高效、持久发展营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企业预算与风险控制现状
(一)相关概念
企业预算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时期内,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资金配置、人员配置、运营设备配置,在经营方面表现为企业预算资源配置,主要包括编制预算报告,执行预算以及预算考评等。企业预算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前沿阶段,也是企业进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企业的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企业的风险控制包含内容甚广,对外而言可以包括对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国际形势波动和竞争对手影响的应对能力;对内而言可以包括对现金流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内控风险的控制等。
(二)控制现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现金流通畅,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其他业务收入。这就需要管理层能够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及时定位风险,提前做好风险控制,从而提升企业在面临重大风险时的应对能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导致的经营困难的问题。这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于突发事件的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严重估计不足。如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风险应对计划,预留出企业的应急启动资金,会大大缓解突发性重大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在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困难面前信贷不足的风险冲击。
直至今日,全球性重大经济波动仍然影响着大部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复苏和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和大部分民营企业体量小、资本不足等先天不足,主要依靠实体经济营运和小额信贷资金周转,因此想要增强应对面临重大风险的能力,预留大额应急启动资金几乎不可能。因此,要想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现代企业必须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开源节流、齐头并进,重视控制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在损失发生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企业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认识不足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层的薪酬待遇如果和企业董事会设定的绩效目标和任务完成状况挂钩,那么管理层在日常经营时就可能会出于完成企业绩效的压力和利益动机的考虑而产生权力滥用行为。企业管理层对于治理层设定的绩效的压力,往往通过提升企业短期盈利能力来解决,因此管理层可能会过度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强调开源而忽视节流,从而进行了大量外部拓展业务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而导致资金链紧绷,现金流断裂,甚至引起破产清算危机。企业管理层在预算管理的准备工作方面不足会导致企业运营资金超出预算和计划,其中如果存在资金舞弊导致的现金流不足会很难被发现,久而久之出现的资金缺口被拉大,在日常营运资金富足时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但是在突发性重大风险发生时,预算管理缺失导致的资金缺口会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
(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结构中的最前沿和最基础部分。不重视搭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都面临着重大风险漏洞,容易在波动的市场环境和不稳定的内部环境中遭受风险因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的企业中,高管利用预算管理的漏洞从中渔利的现象如果发生,权力滥用难以被发现。由于董事、监事、高管在企业内部的地位较高,因此相比普通员工有更为轻易的方式侵吞、窃取公司资产,加之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系统,内部舞弊的发生更加隐蔽,导致企业风险控制漏洞进一步扩大。在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预算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分支环节,对于资金控制和资金流向起着先导性和预先支配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系统有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规划企业未来现金流,计算出资金缺口以便于管理层及时作出应对。同时,企业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系统还应计算出企业应当保留必要的资金份额应对重大不确定风险,在风险来临时企业也能有效、积极应对。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涌现,企业应当保持开放学习、与时俱进的态度,主动学习和运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风险控制手段。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应对重大不确定风险。原因包括:第一,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定期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但是实际中很多单位往往都是采用增量预算,即在预算编制时直接采用上年实际发生数据,在此基础上增加固定数值或者乘以固定增长率从而得出下一年度预算指标。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僵硬,往往导致预算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脱节,从而加大了预算执行难度。第二,预算编制时缺乏全局观念。缺乏全局观的预算编制往往导致预算目标不合理,无法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结合,同时满足管理层与治理层双赢局面。加之预算调整缺乏弹性,在政策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和突发性状况的出现都需要预算编制具有一定前瞻性、全局性。第三,预算决策缺乏有效复核和科学决策。考虑到我国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为主要活跃单位,截止至2020年10月中旬,中国的阴影企业和微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亿个,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缴纳税费总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以上。此种经营模式下“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层决策往往包含着大量主观性和随意性,且往往缺少法律合规和风险控制相关的建议,因此领导决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需要进行二次判断与复核。 (四)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不够,风控不足
企业的预算执行是企业预算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企业的预算管理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然而预算的执行往往由企业的不同经营分部具体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及时沟通的情况会导致企业预算执行情况与编制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企业缺乏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科学合理的监管规章制度以及违反这些制度应该承受的法律责任制度,那么企业预算实施情况就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和反馈,也就难以实现预算管理目标,风险控制计划就会在最后阶段全面崩溃。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企业各部门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相比于中小企业缺乏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在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公司企业中,即使存在及时跟踪预算的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和监管人员,同样会面临监管不足的威胁。由于预算执行各业务分部人员工作冗杂,或者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又或是人员不足以全覆盖预算执行全过程和全阶段,很难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反馈给预算监管部门或者有关财务管理人员,会导致预算执行监管工作力度不足或者徒有其表,因此,企业风险控制漏洞依然存在。
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管理层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意识
想要摆脱管理层短视的经营策略,必须使管理层的绩效目标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使得管理层在制定经营策略时自动将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纳入考量范围,结合市场环境形势变化,主动规避和防范重大风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管理层素质普遍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拥有较高水平的管理知识能力和财务、法律合规相关专业素养,能够通过借助和运用财务软件和专业的财务会计服务使得预算管理和相关风险控制意识逐渐进入企业治理层的视野。一方面,管理层也已经意识到想要做好企业风险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在风险控制的基础阶段——预算管理上稳扎稳打,搭建企业资金运作基础架构,确保营运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法治思维越来越普及和健全,管理层和企业的任何员工一样,对于违规、舞弊等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行为都要负起同样的法律责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风险控制的主动学习意识要逐步增强,要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整体风险控制系统的子系统,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搭建包括内部环境检测系统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完善,以及相关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使用。现代企业应该严格制定和遵守内部审计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分享和反馈信息变化,及时核算预算支出与预期值之间的差距,分析数据偏值存在的原因,及时跟进和了解营运状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现代企业为确保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大多会配备独立内审部门,既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运行的高质、高效,也可以作为政府审计的工作基础。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修改方案,要求有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本行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員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
(三)树立战略思维,转变预算编制方式,实行精确化风险控制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当抛弃落后的预算编制方式,树立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同时,企业应当主动采用现代较为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弹性预算和零基础预算等,对于风险控制进行专业化、精确化管理。在预算管理上,企业治理层应当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不能笼统地根据通胀率和固定增长率来制定企业预算金额,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波动、汇率波动情况、国家政策变化、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在预算编制时,管理层应当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纳入考量,科学量化预算目标,将风险控制环节实行精确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合理运作在有效监管下运营。在多元化企业出现的今天,考虑到不同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业务性质不同,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行业自身特性和业务性质制定符合本行业发展规律的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提前做好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最优解决方式是将风险提前预测或者定位,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应对之策,或者有效遏制风险发生带来的伤害结果。但是这是最理想的风险控制状态,在企业实际营运过程中,防范风险的最常规手段是在运营过程中加强监管职能,从预算阶段开始做到全过程监管,及时反馈、沟通。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用大数据和其他先进技术进行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新常态,基于此开展的预算执行和监督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广泛收集企业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历史财务数据(资产负债表数据、利润表数据、现金流量表数据)、企业未来现金流预测、大量企业非财务数据(企业内部环境数据、外部竞争对手分析),企业人员背景调查和行为分析等等,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前定位风险发生节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在监督工作中重点把握,规避风险的发生,或者在发生风险时及时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发生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培养管理层的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并且抛弃传统的预算编制理念和方法,保持开放学习、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其他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用以控制防范特殊重大风险,同时结合本企业的业务性质和经营模式,构建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做到上下级、部门间、管理层和治理层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加强事前监督,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全力为企业健康、稳定、高效发展营造最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旭.论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7):106-107.
[2]张英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 (22):51-52.
[3]王爽,宋宇尧,热孜亚·乌麦尔,等. 大数据时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2):59-60.
[4]唐冬亚.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21(18):165-166.
[5]谢高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纳税,2021(1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