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区实施“学案导学”改革,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我校更制定了教学25分钟,训练15分钟的政策。本文就以上基本教学思路,阐述了怎样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基地,教材为载体,做好配套练习,努力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6-01
1 课堂“双模”
每节课分“教学”和“训练”两大板块,教学25分钟,训练15分钟。教学板块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个中心、一个目标、一个结构”。
1.1一个中心
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要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必须有所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定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所以“学案导学”中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2一个目标
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可行的、细化的教学目标,确保“一课一得”。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广泛阅读参考文献,为“吃透”教材、掌握概念而奠定丰富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必须定准“知识与技能”目标,兼顾“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3一個结构
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过程有许多“生成”的资源,需要发挥我们个体的“教学智慧”。 “学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可采取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不仅实现了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体验与感悟,而且锻炼了学习能力。通过先学,学生自主解决了一些浅显的问题,同时暴露出深层次的疑惑,使教师的导更具针对性。
①.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框架,简单地说,就是将一节课分成几个“板块”(或称几个部分)。
教学设计一般可以设计为: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简单练习,加深理解;四、例题示范,初步运用;
五、变式练习,形成能力;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②.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组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习题“双练”
数学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练是句空话,练习总的要求是二个“一”,即“一刻钟、一小时”。
2.1一刻钟
学案中要求课上一定要留有一定(一刻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练习的内容是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编一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及时反馈。这不仅能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矫正。
2.2一小时
针对课上练习,学案会涉及课后一小时的反馈练习,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题目借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改编,要注意精心选题,按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注意适当变式,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训练促进学生对这一天学的知识深化理解,融会贯通,避免疑难问题长期积累,做到天天过关。
2.2.1练习题目的选择:
练习题要求针对性要强些,同时可做一些“诱错”性练习。选择一些易混知识对比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混淆。选择一些相关知识结合性较好的练习题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练习题量的控制:
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适中合理,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求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可相应提高。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6-01
1 课堂“双模”
每节课分“教学”和“训练”两大板块,教学25分钟,训练15分钟。教学板块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个中心、一个目标、一个结构”。
1.1一个中心
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要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必须有所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定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所以“学案导学”中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2一个目标
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可行的、细化的教学目标,确保“一课一得”。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广泛阅读参考文献,为“吃透”教材、掌握概念而奠定丰富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必须定准“知识与技能”目标,兼顾“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3一個结构
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过程有许多“生成”的资源,需要发挥我们个体的“教学智慧”。 “学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可采取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不仅实现了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体验与感悟,而且锻炼了学习能力。通过先学,学生自主解决了一些浅显的问题,同时暴露出深层次的疑惑,使教师的导更具针对性。
①.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框架,简单地说,就是将一节课分成几个“板块”(或称几个部分)。
教学设计一般可以设计为: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简单练习,加深理解;四、例题示范,初步运用;
五、变式练习,形成能力;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②.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组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习题“双练”
数学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练是句空话,练习总的要求是二个“一”,即“一刻钟、一小时”。
2.1一刻钟
学案中要求课上一定要留有一定(一刻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练习的内容是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编一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及时反馈。这不仅能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矫正。
2.2一小时
针对课上练习,学案会涉及课后一小时的反馈练习,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题目借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改编,要注意精心选题,按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注意适当变式,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训练促进学生对这一天学的知识深化理解,融会贯通,避免疑难问题长期积累,做到天天过关。
2.2.1练习题目的选择:
练习题要求针对性要强些,同时可做一些“诱错”性练习。选择一些易混知识对比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混淆。选择一些相关知识结合性较好的练习题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练习题量的控制:
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适中合理,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求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可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