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互动百科CEO潘海东固言论不实向百度赔偿12万元后,潘海东转身以百度侵犯其名誉权,要和百度对簿公堂互动百科与百度的熊熊战火燃烧了两个月,却没有丝毫熄火的迹象,
“两家百科类网站一直在网络明争暗斗,转为庭上对决只是时间问题。互动百科身受重挫,但能和百度同台竞技,并让自己在门户网站的首页显示30天,潘海东的出手非同凡响。”有网友如此评论潘海东在两次诉讼中的得与失,
又一场“海盗式”竞争
人们总喜欢拿这一次的诉讼同2010年的“3Q大战”作比较,称其为国内互联网又一场纠结不清的“海盗式”竞争。
身为同行,2010年底,互动百科掌门人潘海东通过微博发布《三问李彦宏》言论,指责百度挣“带血的钱”、“横行霸道”,并发布一封致百度CEO李彦宏的公开信,称百度利用搜索引擎封杀竞争对手,通过帮助三鹿屏蔽负面信息而盈利300万元。
战火愈演愈烈,到2011年初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不忍被诟病的百度终于将潘海东起诉到法院。法院认定潘海东相关言论违背事实,判其停止侵权,删除其微博与博客中的侵权内容,发表致歉声明同时赔偿12万元。
判决结果中的一句话让潘海东获得了以往任何时期没有的关注度:被告潘海东要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平台及互动百科首页显著位置连续30天发表致歉声明。作为公众人物,这是潘海东恶意传谣应负的责任。而另一方面,百度也借此洗清了在“蒙牛&伊利大战”中遭受的误传和误解。
潘海东早已料到这个结局,随即反手将百度告上法院,称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互动百科网站及网页进行了降权及屏蔽,而对其经营的百度百科优先排名,涉嫌利用垄断手段打击竞争对手。潘海东这次向百度索赔100万元。
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潘海东接连发力,又以百度空间里有“潘海东的梦想被百度按进粪坑”等内容为由,状告百度侵犯名誉权。他要求百度屏蔽对自己人身攻击的那些关键词,并在百度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刊登赔礼道歉的文章,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
潘海东一方感觉很委屈。提起向百度发起挑战的原因,潘海东说:“我希望能为中国互联网的公平竞争以及商业道德的改善起一定作用。在中国网络企业中,以大欺小,滥用支配地位的情况司空见惯。但多数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我觉得必须有人站出来,维护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环境。这是一位网络人应尽的责任。”
被罚12万,赔了还是赚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动百科便官司缠身,忙于争辩之余还损失12万元的赔款。然而这一举动被业内一些人看做潘海东“一箭双雕”之举——潘海东不仅能借此掩饰其业绩持续下滑的事实,还能借诉讼炒作以搏“出位”。“互动百科在起诉案中能获得更大的关注和流量,或许能为互动百科长期亏损的局面带来转机。”
做互联网的都有一条捷径。就是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给自己带来的免费流量。
然而,流量短缺恰恰是互动百科商业模式上的难以承受之痛。据Alexa数据显示,2011年互动百科全球网站流量排名长期低迷不振,一度下滑至600位以后。成立6年来,互动百科一直靠投资人的资金输血,并没有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因此也面临着投资人越来越大的压力。
过去几年中,互动百科曾尝试通过与出版商合作出版《奥运宝典》等图书,推广开源HDWiki,但这仍旧没有给它带来稳定收入。2010年,迫于压力的互动百科开始强调媒体属性,希望回归到借助广告将流量变现的传统模式。2011年,互动百科又提出通过“小百科”产品盈利的计划,但是该产品目前并无进展。
尽管状告百度能够给潘海东的互动百科带来足够的流量和关注,但这条翻身的捷径却有个致命的弱点,即搜索引擎可以用“恶意SEO”的名义封杀对手,无论对手有多强大。可以说,信息的主动权一直握在百度,而不在互动百科。而且,靠搜索引擎封杀对手的行为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来施予惩戒。
也有人称,两次诉讼背后可能存在双赢的结局,即便潘海东反垄断的诉讼获胜,百度也不会输得彻底。百度起诉潘海东侵犯名誉权,要的不是12万元赔款和道歉,而是一次司法判决,是认可——百度拥有合法的搜索引擎技术执法权。互动百科状告百度垄断案,索赔100万元,要的也不是钱,也是一次司法判决,是监督——百度无权随便把百度百科排在互动百科的前面。
无论是否存在商业目的,这场诉讼的确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潘海东被判诽谤罪名,其领导下的互动百科却成功获得了众多眼球。
维基对它敬而远之
作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被美国的CNN称为“中国的维基之父”,就连美国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也坦言,“在中国,维基百科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而在此之前,这位年仅37岁的青年人身上已经有了诸多的头衔:互动在线CEO、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干人计划”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理事等。
在考取北京科技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后,潘海东再远赴美国以3年半的时间拿下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而在美国的那段留学生涯,对潘海东日后立足于互联网领域并创办互动百科网站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2005年11月,在潘海东与合作伙伴筹集100万元经费之后,模仿美国维基百科的互动百科在中国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首家“完全走商业化运营路线的维基站点”。一年后,潘海东以5分钟时间说服了美国著名的创业基金DFJ,争取了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6年后的今天,互动百科的市场评估已经达到7亿元。
依靠“山寨”维基百科而崛起,潘海东却从来不避讳人们把互动百科和维基百科作比较,反而认为“山寨”也是一种创新。“把美国模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定律。”潘海东说。
需要强调的一个细节是,日本大地震之后出现的“抢盐”风潮,让潘海东更坚定互动百科存在的价值。“这恰恰反映了国民的科学知识普及还相当有限。一个企业不只是赚钱就可以了,我希望互动百科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知识普及平台。”
对于国民科学知识严重匮乏的印象,来自于潘海东儿时的记忆。“我家乡一度有传言吃树皮水可以消除癌症隐患。于是很多人开始倒掉家里的榨菜,到处剥下树皮再加入纸灰煮水喝。”潘海东说,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是他一直坚持的理想,也是一个百科网站应有的社会责任。
“两家百科类网站一直在网络明争暗斗,转为庭上对决只是时间问题。互动百科身受重挫,但能和百度同台竞技,并让自己在门户网站的首页显示30天,潘海东的出手非同凡响。”有网友如此评论潘海东在两次诉讼中的得与失,
又一场“海盗式”竞争
人们总喜欢拿这一次的诉讼同2010年的“3Q大战”作比较,称其为国内互联网又一场纠结不清的“海盗式”竞争。
身为同行,2010年底,互动百科掌门人潘海东通过微博发布《三问李彦宏》言论,指责百度挣“带血的钱”、“横行霸道”,并发布一封致百度CEO李彦宏的公开信,称百度利用搜索引擎封杀竞争对手,通过帮助三鹿屏蔽负面信息而盈利300万元。
战火愈演愈烈,到2011年初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不忍被诟病的百度终于将潘海东起诉到法院。法院认定潘海东相关言论违背事实,判其停止侵权,删除其微博与博客中的侵权内容,发表致歉声明同时赔偿12万元。
判决结果中的一句话让潘海东获得了以往任何时期没有的关注度:被告潘海东要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平台及互动百科首页显著位置连续30天发表致歉声明。作为公众人物,这是潘海东恶意传谣应负的责任。而另一方面,百度也借此洗清了在“蒙牛&伊利大战”中遭受的误传和误解。
潘海东早已料到这个结局,随即反手将百度告上法院,称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互动百科网站及网页进行了降权及屏蔽,而对其经营的百度百科优先排名,涉嫌利用垄断手段打击竞争对手。潘海东这次向百度索赔100万元。
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潘海东接连发力,又以百度空间里有“潘海东的梦想被百度按进粪坑”等内容为由,状告百度侵犯名誉权。他要求百度屏蔽对自己人身攻击的那些关键词,并在百度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刊登赔礼道歉的文章,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
潘海东一方感觉很委屈。提起向百度发起挑战的原因,潘海东说:“我希望能为中国互联网的公平竞争以及商业道德的改善起一定作用。在中国网络企业中,以大欺小,滥用支配地位的情况司空见惯。但多数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我觉得必须有人站出来,维护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环境。这是一位网络人应尽的责任。”
被罚12万,赔了还是赚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动百科便官司缠身,忙于争辩之余还损失12万元的赔款。然而这一举动被业内一些人看做潘海东“一箭双雕”之举——潘海东不仅能借此掩饰其业绩持续下滑的事实,还能借诉讼炒作以搏“出位”。“互动百科在起诉案中能获得更大的关注和流量,或许能为互动百科长期亏损的局面带来转机。”
做互联网的都有一条捷径。就是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给自己带来的免费流量。
然而,流量短缺恰恰是互动百科商业模式上的难以承受之痛。据Alexa数据显示,2011年互动百科全球网站流量排名长期低迷不振,一度下滑至600位以后。成立6年来,互动百科一直靠投资人的资金输血,并没有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因此也面临着投资人越来越大的压力。
过去几年中,互动百科曾尝试通过与出版商合作出版《奥运宝典》等图书,推广开源HDWiki,但这仍旧没有给它带来稳定收入。2010年,迫于压力的互动百科开始强调媒体属性,希望回归到借助广告将流量变现的传统模式。2011年,互动百科又提出通过“小百科”产品盈利的计划,但是该产品目前并无进展。
尽管状告百度能够给潘海东的互动百科带来足够的流量和关注,但这条翻身的捷径却有个致命的弱点,即搜索引擎可以用“恶意SEO”的名义封杀对手,无论对手有多强大。可以说,信息的主动权一直握在百度,而不在互动百科。而且,靠搜索引擎封杀对手的行为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来施予惩戒。
也有人称,两次诉讼背后可能存在双赢的结局,即便潘海东反垄断的诉讼获胜,百度也不会输得彻底。百度起诉潘海东侵犯名誉权,要的不是12万元赔款和道歉,而是一次司法判决,是认可——百度拥有合法的搜索引擎技术执法权。互动百科状告百度垄断案,索赔100万元,要的也不是钱,也是一次司法判决,是监督——百度无权随便把百度百科排在互动百科的前面。
无论是否存在商业目的,这场诉讼的确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潘海东被判诽谤罪名,其领导下的互动百科却成功获得了众多眼球。
维基对它敬而远之
作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被美国的CNN称为“中国的维基之父”,就连美国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也坦言,“在中国,维基百科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而在此之前,这位年仅37岁的青年人身上已经有了诸多的头衔:互动在线CEO、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干人计划”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理事等。
在考取北京科技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后,潘海东再远赴美国以3年半的时间拿下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而在美国的那段留学生涯,对潘海东日后立足于互联网领域并创办互动百科网站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2005年11月,在潘海东与合作伙伴筹集100万元经费之后,模仿美国维基百科的互动百科在中国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首家“完全走商业化运营路线的维基站点”。一年后,潘海东以5分钟时间说服了美国著名的创业基金DFJ,争取了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6年后的今天,互动百科的市场评估已经达到7亿元。
依靠“山寨”维基百科而崛起,潘海东却从来不避讳人们把互动百科和维基百科作比较,反而认为“山寨”也是一种创新。“把美国模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定律。”潘海东说。
需要强调的一个细节是,日本大地震之后出现的“抢盐”风潮,让潘海东更坚定互动百科存在的价值。“这恰恰反映了国民的科学知识普及还相当有限。一个企业不只是赚钱就可以了,我希望互动百科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知识普及平台。”
对于国民科学知识严重匮乏的印象,来自于潘海东儿时的记忆。“我家乡一度有传言吃树皮水可以消除癌症隐患。于是很多人开始倒掉家里的榨菜,到处剥下树皮再加入纸灰煮水喝。”潘海东说,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是他一直坚持的理想,也是一个百科网站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