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志强的无论是“魔幻”系列小小说,还是“王国”系列小小说,都离不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库存形象”。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创作手法,其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客观地、详细地加以描写。实质上就是给现实披上一层神秘的魔幻外衣,这件神秘的外衣并没有损害到现实的本质,却是现实在审美价值上的另一真实高度。
作家刻意地在现实当中插入奇迹,使故事在非理性,反逻辑中展开。以独特的视觉坐标透视新的问题焦点,触及人性深处的复杂,传达出一种高踞于具体现实纠纷之上的抽象氛围。如《麦面馒头》利用三年自然灾害作为背景,作家以一个还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作为视角的出发点,来表现“三分钱”母亲的分量;《提着马灯的人》用一个死去了的人为活着的人引路;《神牛》中,“我”在鱼塘中钓出一头村里早年丢失的牛,吃了“神牛”肉的人头顶都长出了犄角,社会最终以这种犄角为美的潮流;《水晶鸭》中的鸭子煮熟后竟然独个儿沿着河流逃跑。《人鱼》讲述了一个在岸上行走的人变成一条水中的鱼,由于环境恶化,鱼最终想变回人但却失败的故事……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谢的小小说中却是一个煞有介事的文本真实。从抽象化的艺术想象中突现具体的社会形态,神秘感知腾跳于意识感知的边缘。作家所谓的“魔幻”包括神话、寓言、符咒、宗教、瑜珈术、巫术等等许多玄虚的内容。而上述内容正是神秘主义范畴所离不开的,换而言之一个“魔幻”的世界正是利用了神秘主义构建的神秘叙事空间。从客观存在的神奇、不可思议的现实来观察、认知、判断真实的社会生活。
“我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块魔幻般的土地,不但塑造了我的外形,而且塑造了我的灵魂,我现在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还是凭借那时获得的视角和观念。……有一个供牲畜饮水的涝坝,我记得从没在那个涝坝钓起过一条鱼,可频频咬钓诱惑着我们。我们没有跳进涝坝洗过澡,据说深不可测,里面有一条大红鱼,只见过隐约的一片红。那时涝坝通向地球的另半边的说法固定在我的意识里。……农场对沙漠有个说法,称沙漠为魔毡,一旦走上去,就不由得奔跑,跑得跑不动了,就倒毙了。童年的种种经历(听的看的)已为我写所谓‘魔幻’类小小说奠定了心灵基础。”当代古巴著名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1904-1980)曾提出,神奇现实的发现首先需要一种信仰。也就是说,“神奇”者并非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某种信仰对客观现实的突变、启明和夸张。而谢志强也一再告诉我们,他是相信这类小说的。他说新疆塔克拉玛干(维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沙漠是一块“魔幻般的土地”,他曾经有过“魔幻”的生活,于是那些神奇在他眼里已成为现实生活本身,因此他相信那类事是可能的(可能是一种存在的真实)。也就是说,其作品反映的是现实,一种神秘的现实。什么是神秘的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觉悟思维的差异而引发出的形而上体验的触动和知觉。作家在使用“神秘”把现实生活抛到无意义的边缘从而增强文本隐含的深度性。文本存在的意义之一正是尽其所能地去延伸、拓展阅读客体的思维,神秘主义所具有的特有的文本本质的表现特征,巧妙地使现实与幻想形成对流,也是这样使得阅读客体与文本内容本身之间形成对流。神秘主义体系的这种“对流”,除了通过异象、寓言、神话等内容本身生而具来的神秘主义感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存在与虚幻带来的界限和差异来形成现实生活中的读者与文本所反映出来的意蕴之间的对流。经验能指可以滑脱现实共存空间的所指——从这些虚无的神奇却是读出了所指意义的空间。如《神牛》中荒诞离奇的“神牛”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衍化的象征,深刻地挖掘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盲目跟随的“黑色潮流”触目惊心;《人鱼》中大胆的奇想却是作家对自然环境遭到灭顶破坏的哀叹与警告,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作出探索性思考。
卡夫卡在《城堡》中说:“生活的流水线把一个人载向某个地方,人们不知道被载向何方……”人类生存的现实命运悲剧性显真,人内在精神的亟待深层开掘。严然成了作家创作的焦点之上。在日趋严峻的生存意识的忧患纷扰下,人类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人类应如何直面困境并成功地突围?人类应以何种方式拯救自身?这就促使了作家们义无反顾地寻求它的终极答案。在谢志强的这一系列作品当中都流露了这一人文主义的关怀,作品中的意象都是作家苦心所造的艺术意图,这种艺术意图在这个虚构的但真实的世界里,在事物中,以及现实生活中寻找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
掩卷沉思,无论是谢的魔幻小小说还是“国王系列”,作家都是在试图探求一种永恒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人的生存价值,即人应该面对荒诞的社会现实,争取积极的存在,向善求真,知行合一。
梁健,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作家刻意地在现实当中插入奇迹,使故事在非理性,反逻辑中展开。以独特的视觉坐标透视新的问题焦点,触及人性深处的复杂,传达出一种高踞于具体现实纠纷之上的抽象氛围。如《麦面馒头》利用三年自然灾害作为背景,作家以一个还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作为视角的出发点,来表现“三分钱”母亲的分量;《提着马灯的人》用一个死去了的人为活着的人引路;《神牛》中,“我”在鱼塘中钓出一头村里早年丢失的牛,吃了“神牛”肉的人头顶都长出了犄角,社会最终以这种犄角为美的潮流;《水晶鸭》中的鸭子煮熟后竟然独个儿沿着河流逃跑。《人鱼》讲述了一个在岸上行走的人变成一条水中的鱼,由于环境恶化,鱼最终想变回人但却失败的故事……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谢的小小说中却是一个煞有介事的文本真实。从抽象化的艺术想象中突现具体的社会形态,神秘感知腾跳于意识感知的边缘。作家所谓的“魔幻”包括神话、寓言、符咒、宗教、瑜珈术、巫术等等许多玄虚的内容。而上述内容正是神秘主义范畴所离不开的,换而言之一个“魔幻”的世界正是利用了神秘主义构建的神秘叙事空间。从客观存在的神奇、不可思议的现实来观察、认知、判断真实的社会生活。
“我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块魔幻般的土地,不但塑造了我的外形,而且塑造了我的灵魂,我现在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还是凭借那时获得的视角和观念。……有一个供牲畜饮水的涝坝,我记得从没在那个涝坝钓起过一条鱼,可频频咬钓诱惑着我们。我们没有跳进涝坝洗过澡,据说深不可测,里面有一条大红鱼,只见过隐约的一片红。那时涝坝通向地球的另半边的说法固定在我的意识里。……农场对沙漠有个说法,称沙漠为魔毡,一旦走上去,就不由得奔跑,跑得跑不动了,就倒毙了。童年的种种经历(听的看的)已为我写所谓‘魔幻’类小小说奠定了心灵基础。”当代古巴著名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1904-1980)曾提出,神奇现实的发现首先需要一种信仰。也就是说,“神奇”者并非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某种信仰对客观现实的突变、启明和夸张。而谢志强也一再告诉我们,他是相信这类小说的。他说新疆塔克拉玛干(维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沙漠是一块“魔幻般的土地”,他曾经有过“魔幻”的生活,于是那些神奇在他眼里已成为现实生活本身,因此他相信那类事是可能的(可能是一种存在的真实)。也就是说,其作品反映的是现实,一种神秘的现实。什么是神秘的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觉悟思维的差异而引发出的形而上体验的触动和知觉。作家在使用“神秘”把现实生活抛到无意义的边缘从而增强文本隐含的深度性。文本存在的意义之一正是尽其所能地去延伸、拓展阅读客体的思维,神秘主义所具有的特有的文本本质的表现特征,巧妙地使现实与幻想形成对流,也是这样使得阅读客体与文本内容本身之间形成对流。神秘主义体系的这种“对流”,除了通过异象、寓言、神话等内容本身生而具来的神秘主义感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存在与虚幻带来的界限和差异来形成现实生活中的读者与文本所反映出来的意蕴之间的对流。经验能指可以滑脱现实共存空间的所指——从这些虚无的神奇却是读出了所指意义的空间。如《神牛》中荒诞离奇的“神牛”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衍化的象征,深刻地挖掘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盲目跟随的“黑色潮流”触目惊心;《人鱼》中大胆的奇想却是作家对自然环境遭到灭顶破坏的哀叹与警告,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作出探索性思考。
卡夫卡在《城堡》中说:“生活的流水线把一个人载向某个地方,人们不知道被载向何方……”人类生存的现实命运悲剧性显真,人内在精神的亟待深层开掘。严然成了作家创作的焦点之上。在日趋严峻的生存意识的忧患纷扰下,人类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人类应如何直面困境并成功地突围?人类应以何种方式拯救自身?这就促使了作家们义无反顾地寻求它的终极答案。在谢志强的这一系列作品当中都流露了这一人文主义的关怀,作品中的意象都是作家苦心所造的艺术意图,这种艺术意图在这个虚构的但真实的世界里,在事物中,以及现实生活中寻找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
掩卷沉思,无论是谢的魔幻小小说还是“国王系列”,作家都是在试图探求一种永恒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人的生存价值,即人应该面对荒诞的社会现实,争取积极的存在,向善求真,知行合一。
梁健,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