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对于受众的改变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ao198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们在谈论互联网时,往往谈论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的极大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对于互联网给上网的人,即“网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还需要探讨。本文从网民的上网行为、心理状态、人的社会化三个方面分别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受众;改变
  【中图分类号】 TP39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57-02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联合国秘书K·安南正式将Internet定性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从此之后,学界便纷纷使用它作为互联网的代名词,以至于逐渐达到滥用之嫌。笔者以为,对于互联网不能如此简单的理解,它并不是一种与前三种旧媒体并行的一种新媒体。其实,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时有两句话较少为人引用:“媒介‘内容’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时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比如说,文字是最早的视觉媒介,报纸正是将文字作为其内容才有如此的吸引力,同理,电影的内容是小说,电视的内容是电影和连续剧——新的媒介总是将旧的媒介作为其内容。而网络,它的内容是过去的一切媒介——这个断言正通过网络报、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的成立成为事实。
  纽约福德汉姆大学教授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数字麦克卢汉》中明确指出:“因特网是一切媒介的媒介”;“不仅过去的一切媒介是因特网的内容,而且使用因特网的人也是其内容。”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思想下讨论作为内容的网络受众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受众有什么样的改变,
  下面将从三方面分别阐述。
  
  1 对认知的追求以及追求认知的异化
  
  大众媒介不管其形式为何,归根到底它是一种传输信息的工具,它作用于人也是通过发送各种信息符号的方式。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早已超出我们的感官接触范围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通过媒介进行环境监测,以指导我们的活动。互联网对于网民来说,则是一个更加便利的信息工具,CNNIC的历次使用状况调查都显示,网民把获得信息作为上网的首要目的。作为信息追寻者的网民,根据其阅读方式的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分析。
  1.1 浏览者 许多接触互联网比较少的网民或者是较少利用互联网查阅信息的网虫都属于此类。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在提供信息方面只是电视和报纸的一个补充,可以在没有买报纸或是错过电视新闻的时候方便地获知新闻,他们阅读的方式多数是登陆大型的门户网站或是新闻网站,点击其重大新闻,基本上不发表评论也不关心其他人的评论。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其实还是把信息的选择权交给了网站。
  1.2 冲浪者 网络信息最常见的获取方式就是“超链接”,“超链接”本来是在网络信息海量化的情况下,让网民方便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使网民的阅读拜托了线性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跳转阅读对象。而冲浪者——绝大多数网民都属于这种类型——在面对大量的超链接时,往往是漫不经心地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对于每个页面都是走马观花地一瞥而过,大多只是读过一些重点,留下一点浮光掠影的印象。他们对于信息的
  消费就像吃快餐,一切都以方便为出发点,他们宁愿成为“知道分子”,信息需求呈表层化。
  1.3 搜寻者 搜索引擎技术的出现造就了这样一批网民,他们化过去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搜寻信息。由于网络信息无限丰富和网络检索的方便快捷,他们的信息行为表现出很大的实用倾向,大都主动上网寻求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学习的种种需要。Google、Yahoo!等著名的搜索网站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站点。这些网民大多专业技能比较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讯息,也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这些讯息,大多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用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上网模式并非三种不同的网民“标签”,而是在同一网民身上这三种身份都会存在,比如说一名追星族的大学生,在读娱乐新闻时可能属于冲浪者,在关注国际重大新闻时属于浏览者,而在查询专业信息时又属于搜寻者。但是就整个网民整体来说,作为冲浪者的网民应该是主流,这是因为大部分网民上网的无目的性,海量的信息大大削弱了他们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在此情形下,只有具强刺激作用的信息才能给冲浪的网民以新鲜的感觉,习惯于跟着感觉走的冲浪者很容易被那些标题轰动或是暧昧的新闻所吸引。追求眼球效益的网站运营商比学者们更先发现这一点,这就是虚假和色情新闻充斥互联网的一大诱因。
  
  2 互联网上的角色心理
  
  在探讨追寻认知的行为时,我们将网民看作是信息的追寻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这时的互联网还是信息发布和接收的工具性媒体;而互联网之于传统的大众媒介,它更多时候是一种人际交流和自我表达的机器,这里我们将综合分析互联网对于网民群体带来的心理变化。
  面具下的自我表现。作为一种供交流的媒介,互联网是一种能建构人际关系的媒介。通常我们使用书信和电话联系亲友,极少与陌生人交流,而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远程的群体交流,这种交流的对象通常是陌生的。在互联网上,交流与肉体无关,日常交往的全方位互动在网上被浓缩为纯文本的交流,人被从身体中抽象出来,成为“无形无象之人”(discarnatemall)。在互联网上,网民能将真实身份隐藏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ID之后,使这个ID传达出某种信息。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像是一个化妆舞会,网民在之中扮演着自己期待的角色而不是社会期待的角色,这种角色可能是其不为人知的真实本性,也可能是其所期待扮演的角色个性。比如说,一个渴望青春的老人,在网上可能会扮演成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发言也会使用年轻人常用的语言风格,而其他网民也会以对待年轻人的方式与之交流。在这种意义上,互联网能让人突破肉体的限制,创造出不同于真实身份的独立人格。个人因而可以主动塑造一个希望获得的自我和相应的人际关系。 这种情形固然令许多人为之欣喜,但是也导致网络欺骗的泛滥成灾。此外,许多网络成瘾者在长期处于角色不断交替的环境中,逐渐难以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区别,产生了许多心理疾病,也是网络为人所诟病的原因之一。
  网络沉溺与成瘾。英语中有一个词,叫做Couchpotato,指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现在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Mousepotato一词。 由于网上的信息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游戏、交流、阅读各种资料以及使用各种软件、享受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等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们染上“互联网瘾”(CyberAddiction),其主要表现,就是过分依赖网络,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而一部分“强迫型上瘾”的网民,即使上网之后无所事事,他也会感到更加舒适。
  大部分的上瘾者都有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比如缺乏正常积极的人际沟通,或者是生活压力过大。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成为仅仅旁观的窥视者或者积极讨论的参与者,这样的交流有各种社会规范的制约,往往令人感到舒适自在和流连忘返,常常可以作为紧张现实生活的解压阀。这些社会规范在网络上被解除,导致人的言论行为出现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无限追求自我意志的展现。
  
  3 网络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简言之即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在前工业时代,人的社会化大多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工业时代,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开始退居到学校教育之后;后工业时代中,大众传媒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如今,互联网也开始以它独特的魅力,介入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来,并且展示出它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社会知识的增长与社会规范的解构。工业社会之后,生产活动从家庭中分离出来,人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学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在就业单位如工厂、企业等不同岗位上,再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而在后工业社会即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中,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社会成员的文化程度,已经构成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互联网使得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无限扩大,从理论上讲,人可以足不出户而获取所需要的一切知识。但是,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互联网却没有提供与其海量的知识相适应的社会规范,甚至对现实社会中的社会规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网络的基本特性就是无中心性和非控制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在其中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任何约束、行为追求无限的自由,社会规范观念淡薄。这样一来,网民游离于正向社会化场之外,社会化正确导向的控制变得比较困难。
  社会影响的增强和现实生活的迷惑。互联网的交互性给人带来了媒介的接近权,个人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互联网拉伸到无限远。互联网将人卷入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种事务当中。网民可以对于社会的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参与讨论,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与外部各个方面取得联系。网民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事务,也可以直接和政府职能部门去的联系,参与社会管理。但另一方面,网络使得“天涯若比邻”的同时,也造成了“比邻若天涯”的情形。
  在网络上无论是传出或接受,网民追求的是自己的个性,满足的是个人的兴趣,个人意识极度膨胀,缺乏集体的归属感。对于公共事务的过度关注使得他们对于身边的事情反而漠不关心;网上交流频繁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人的交流。社会化的任务是要建立健全的人格,但如果让网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作用太甚,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本来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虽然同时具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功能,却在某些方面起着反社会化的作用,这些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事务[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4.
  [2] 宋绍成.挑战与对策.网络传播和青少年社会化[J].社会,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现行累犯制度在卓有成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简单介绍累犯制度的一些规定后,提出了几点累犯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关键词 累犯 特别再犯 立法完善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累犯问题的研究,专门性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中进行的专门论及很多,对累犯制度的具体问题都有足够的论述。然而,理论上的探讨决不就止于对实定法的赞歌,还应从应然的角度寻求法律的完善。我国现行累犯制度
今年,各大媒体频频爆料明星吸毒事件,在心痛的同时社会应反思舆论应如何正确对待明星吸毒事件.
在现代社会,企业必须适应"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只有跟时代和社会保持相同的前进节奏,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建筑企业想要有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采用创新思维改变管理模式、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对学生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不扶。”现代教育家也强调:“教育者的责任,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如何做到“不教”、“不扶”、“会学”?“学法”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以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那种教师包揽一切,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亦步亦趋地学的“填鸭式”、“满堂灌
期刊
现代电力基建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人们对电力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力企业,必须对基建工程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案.基于此,本文将着重
人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而睡眠障碍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老年朋友。失眠对中老年人群危害颇深。据研究人员估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睡眠障碍者高达6
期刊
能源短缺问题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大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
期刊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中,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是建筑整体工程质量中的一项重要组成.目前有些工程中出现诸多的水电安装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究其源头来说就是建筑企业忽视了对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政企不分,官商互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