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大流量干蒸汽加湿器,该设备采用新型的内部流道结构和多孔喷射结构,并且具有三级汽水分离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加湿器喷射出的干蒸汽纯度.试验结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大流量干蒸汽加湿器,该设备采用新型的内部流道结构和多孔喷射结构,并且具有三级汽水分离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加湿器喷射出的干蒸汽纯度.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多级汽水分离能力的干蒸汽加湿器具有大流量干蒸汽加湿能力,显著地提升了目前干蒸汽加湿量的上限值,并且加湿全程中无明显喷水和湿底现象产生.此外,使用该干蒸汽加湿器进行风道加湿时可以大大缩短加湿吸收距离,便于系统集成化及其他设备的布置.
其他文献
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冷剂,具有高效、环保、廉价等优点,采用其作制冷工质的冷水(热泵)机组早已在国外研制成功并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应用.尽管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提升是降低空调供暖负荷的重要路径,上海处于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空调为主、兼顾冬季供暖,围护结构应同时考虑保温和散热.采用正交试验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在较
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健康养老社区的特点及室内舒适度需求,着重对健康养老社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冷热源设置及空气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为类似项目的设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模型构建语言,合同网,通讯机制以及规则库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作为复杂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多智能体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大多数
本文针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性设计问题展开。首先,对连续子系统进行近似化分析,基于无源性理论提出系统稳定性与耗散性在近似化过程中得以维持的条件。针对近似标称模型,
针对目前分体空调双排冷凝器紧贴布置方式影响换热效果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双排冷凝器布置间距的措施.分别测试了双排冷凝器0,5,10,15,20,25 mm间距下分体空调的运行状况,结果
针对现有数据机房热环境评价指标不足,将热学原理(火积)损失方法应用于机房热环境评价.以某典型数据中心机房为例,建立了风管上送风、地板下送风和机柜前送风后回风3种气流组
针对大空间建筑中存在的多种圆柱布局模式,研究了单、双及四柱贴附通风气流组织特性.选取14种柱体布局模型,采用流场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圆柱贴附通风的流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