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带在降低交通事故损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要求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但我国安全带实际使用率并不如意。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从人们对使用安全带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影响安全带的使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为我国管理安全带使用行为提供建议。
关键词:安全带使用;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 研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可以减低40%的碰撞伤害。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发生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人员未使用安全带成员致死率比使用安全带的高25%。可见安全带在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明确规定,驾驶员及乘客应该使用安全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驾驶人及乘客安全带使用率并不如人意。通过研究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干预安全带使用行为,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及乘客安全带的使用率,在事故发生时降低损害。本文即尝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安全带使用行为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对安全带使用行为进行解释,以期为交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计划行为理论简介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发展比较成熟且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关注人的认知因素,如态度、内心的信念或规范等对行为的影响。该理论主要观点为: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会影响他选择做出这种行为的意向,如人们觉得疲劳驾驶是不安全的,则他们就会有意识地不让自己出现疲劳驾驶的状态;人们主观感受到的来自社会或他人的规范会影响人们做出行为的意向,如当车上的乘客一致反对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就会感知到较大的压力从而选择控制合理的车速;除此之外,人们认为自己对做出某种行为的控制程度或控制能力,同样会影响他做出该行为的意向,如在堵车时,虽然驾驶人及乘客希望尽快开动车辆到达目的地,但由于此时车辆行驶速度并不由他控制,驾驶人做出迅速向目的地前进行为的可能性就很低。
综上,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项因素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常用来分析和研究行为的影响、形成及干预。该理论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做出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主观规范是个体决定是否做出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反映了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的做出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
二、安全带使用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分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我们将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对安全带使用行为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最终会通过影响安全带使用意向来影响实际的安全带使用行为。 1、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由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和对行为结果信念的评价决定,即当人们认为做出某行为可能带来某些结果,且这些结果是好的或有利的,人们对此行为的整体态度就是积极的、重视的,做出这种行为的意向就比较高。 据此分析,影响人们对安全带使用行为态度的因素包括:(1)对使用安全带效果的期望。驾驶或者乘车的过程是存在碰撞风险的,所以人们会考虑使用安全带是否能有效地降低可能发生的碰撞带来的损害。如果人们对安全带的效果期望程度较高,认为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大程度的降低伤害,则对使用安全带行为态度非常积极,会有很高的意向选择使用安全带,而如果人们觉得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并没有什么效果,就不会选择使用安全带;(2)过去使用安全带经验的影响。过去使用安全带的经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如果过去曾经在某次事故中因为系安全带而受伤很少或没有受伤,则人们对安全带的态度就会变得很积极,觉得系安全带是有用的,在平时的驾驶过程中,也会主动地系安全带。或者如果人们在过去曾因未系安全带被处罚过,则会认识到系安全带会让自己免于处罚,是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在以后的驾乘过程中使用安全带的倾向会增加。但对于一直没有体验过安全带作用或没有因未系安全带被处罚过的个体来说,则可能没有太强的倾向选择使用安全带。 2、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主观规范 个体感受到的重要他人或群体对自己行为的期望以及自己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构成了个体感受到的主观规范,即当重要他人或群体倾向支持某一行为时,会提高个体做出该行为的压力,进而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意向。具体到安全带使用领域,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他人或群体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政府、执法群体等。(1)家人、朋友、同事。这些人构成个体的社会网络,他们的行为和对使用安全带的态度,会从客观及主观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比如乘车人会受到驾驶人的直接影响,驾驶人佩戴安全带能够直接引导乘车人佩戴安全带,保证安全,或者当同乘人员都认为应该系安全带时,会形成一种驾乘车辆就应该系安全带的氛围,则车上的人员会因此而选择系安全带;(2)政府。政府对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导向和宣传教育上。政府出台政策,比如在法律法规中加大对使用安全带的强调,或者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安全带使用的鼓励等。当营造出一种全民使用安全带的氛围时,个体心中就会逐渐形成驾乘车辆应该系安全带的意识,则主动使用安全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3)执法群体。实际管理与执法过程中,执法群体如果选择狠抓安全带使用,形成一种应该系安全带的社会规范,会增加人们感受到使用安全带的压力以及使用安全带的意向,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 3、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当个体认为自己行为完成某项行为比较容易或有控制感时,即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做出此行为时,其行为意向会增强。具体到安全带使用方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所驾乘的车辆是否规范配备安全带。当车辆上的安全带是完好无损时,系安全带对个体来说就是能够完成的行为,则更可能选择系安全带。而当安全带损坏时,个体即便想要系安全带,也无法做到,即个体感知觉到在这种条件下是无法使用安全带的。
三、对安全带使用行为管理的启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我们对安全带使用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见影响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中所指出的影响因素可以明确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干预方向,为我国管理安全带使用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1、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意识 一是从政府层面完善或增加法律法规中对于安全带使用的管理规定,强调要求机动车上路行驶时车辆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从政策制度上加强对个体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引导,通过增加驾驶人和乘客感受到驾乘时系好安全带的规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选择使用安全带。二是完善机动车安全带生产安装等的标准,在机动车上配备性能更完善使用更便捷的安全装置,是保证人们正确合理使用安全带的前提。加强对安全带生产研发企业及车辆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出厂车辆安全带完整合理配备,加大对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从不同层面为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发生创造条件。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知 一是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电话短信、电视广播等媒介,对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法律法规中安全带使用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进行介绍,营造全民使用安全带的氛围,增加人们感知到规范压力,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二是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方法和效果。在驾驶培训过程中,强化对机动车安全带工作原理及作用效果的讲解,增强人们对安全带作用结果的认知;在车辆买卖场所、客运场站、路边显示设备等处播放使用安全带能够减少碰撞时的损害的宣传教育视频,提高人们对使用安全带效果的期望,从而增加安全带使用率。三是在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安全带使用的宣传和强调,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使用安全带的意识,并通过学生群体的行为改变来影响和塑造其周围亲朋好友的使用安全带的行为,提高全民安全带使用率。 3、加强管理执法,树立规范 强化执勤执法,加大对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上路行驶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违法行为的,及时进行纠正,一律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并严格计分制度。特别加强营运客车的检查,检查车辆座椅是否安装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敦促车辆驾驶人定期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有效性,要求乘坐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发现有未安装使用安全带的,督促相关道路客运企业完善安全带使用、检查制度,及时修复损坏的安全带,保证安全带使用功能正常。
关键词:安全带使用;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 研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可以减低40%的碰撞伤害。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发生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人员未使用安全带成员致死率比使用安全带的高25%。可见安全带在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明确规定,驾驶员及乘客应该使用安全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驾驶人及乘客安全带使用率并不如人意。通过研究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干预安全带使用行为,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及乘客安全带的使用率,在事故发生时降低损害。本文即尝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安全带使用行为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对安全带使用行为进行解释,以期为交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计划行为理论简介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发展比较成熟且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关注人的认知因素,如态度、内心的信念或规范等对行为的影响。该理论主要观点为: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会影响他选择做出这种行为的意向,如人们觉得疲劳驾驶是不安全的,则他们就会有意识地不让自己出现疲劳驾驶的状态;人们主观感受到的来自社会或他人的规范会影响人们做出行为的意向,如当车上的乘客一致反对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就会感知到较大的压力从而选择控制合理的车速;除此之外,人们认为自己对做出某种行为的控制程度或控制能力,同样会影响他做出该行为的意向,如在堵车时,虽然驾驶人及乘客希望尽快开动车辆到达目的地,但由于此时车辆行驶速度并不由他控制,驾驶人做出迅速向目的地前进行为的可能性就很低。
综上,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项因素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常用来分析和研究行为的影响、形成及干预。该理论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做出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主观规范是个体决定是否做出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反映了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的做出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
二、安全带使用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分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我们将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对安全带使用行为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最终会通过影响安全带使用意向来影响实际的安全带使用行为。 1、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由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和对行为结果信念的评价决定,即当人们认为做出某行为可能带来某些结果,且这些结果是好的或有利的,人们对此行为的整体态度就是积极的、重视的,做出这种行为的意向就比较高。 据此分析,影响人们对安全带使用行为态度的因素包括:(1)对使用安全带效果的期望。驾驶或者乘车的过程是存在碰撞风险的,所以人们会考虑使用安全带是否能有效地降低可能发生的碰撞带来的损害。如果人们对安全带的效果期望程度较高,认为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大程度的降低伤害,则对使用安全带行为态度非常积极,会有很高的意向选择使用安全带,而如果人们觉得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并没有什么效果,就不会选择使用安全带;(2)过去使用安全带经验的影响。过去使用安全带的经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如果过去曾经在某次事故中因为系安全带而受伤很少或没有受伤,则人们对安全带的态度就会变得很积极,觉得系安全带是有用的,在平时的驾驶过程中,也会主动地系安全带。或者如果人们在过去曾因未系安全带被处罚过,则会认识到系安全带会让自己免于处罚,是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在以后的驾乘过程中使用安全带的倾向会增加。但对于一直没有体验过安全带作用或没有因未系安全带被处罚过的个体来说,则可能没有太强的倾向选择使用安全带。 2、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主观规范 个体感受到的重要他人或群体对自己行为的期望以及自己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构成了个体感受到的主观规范,即当重要他人或群体倾向支持某一行为时,会提高个体做出该行为的压力,进而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意向。具体到安全带使用领域,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他人或群体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政府、执法群体等。(1)家人、朋友、同事。这些人构成个体的社会网络,他们的行为和对使用安全带的态度,会从客观及主观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比如乘车人会受到驾驶人的直接影响,驾驶人佩戴安全带能够直接引导乘车人佩戴安全带,保证安全,或者当同乘人员都认为应该系安全带时,会形成一种驾乘车辆就应该系安全带的氛围,则车上的人员会因此而选择系安全带;(2)政府。政府对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导向和宣传教育上。政府出台政策,比如在法律法规中加大对使用安全带的强调,或者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安全带使用的鼓励等。当营造出一种全民使用安全带的氛围时,个体心中就会逐渐形成驾乘车辆应该系安全带的意识,则主动使用安全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3)执法群体。实际管理与执法过程中,执法群体如果选择狠抓安全带使用,形成一种应该系安全带的社会规范,会增加人们感受到使用安全带的压力以及使用安全带的意向,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 3、安全带使用行为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当个体认为自己行为完成某项行为比较容易或有控制感时,即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做出此行为时,其行为意向会增强。具体到安全带使用方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所驾乘的车辆是否规范配备安全带。当车辆上的安全带是完好无损时,系安全带对个体来说就是能够完成的行为,则更可能选择系安全带。而当安全带损坏时,个体即便想要系安全带,也无法做到,即个体感知觉到在这种条件下是无法使用安全带的。
三、对安全带使用行为管理的启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我们对安全带使用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见影响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中所指出的影响因素可以明确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干预方向,为我国管理安全带使用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1、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意识 一是从政府层面完善或增加法律法规中对于安全带使用的管理规定,强调要求机动车上路行驶时车辆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从政策制度上加强对个体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引导,通过增加驾驶人和乘客感受到驾乘时系好安全带的规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选择使用安全带。二是完善机动车安全带生产安装等的标准,在机动车上配备性能更完善使用更便捷的安全装置,是保证人们正确合理使用安全带的前提。加强对安全带生产研发企业及车辆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出厂车辆安全带完整合理配备,加大对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从不同层面为安全带使用行为的发生创造条件。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知 一是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电话短信、电视广播等媒介,对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法律法规中安全带使用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进行介绍,营造全民使用安全带的氛围,增加人们感知到规范压力,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二是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方法和效果。在驾驶培训过程中,强化对机动车安全带工作原理及作用效果的讲解,增强人们对安全带作用结果的认知;在车辆买卖场所、客运场站、路边显示设备等处播放使用安全带能够减少碰撞时的损害的宣传教育视频,提高人们对使用安全带效果的期望,从而增加安全带使用率。三是在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安全带使用的宣传和强调,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使用安全带的意识,并通过学生群体的行为改变来影响和塑造其周围亲朋好友的使用安全带的行为,提高全民安全带使用率。 3、加强管理执法,树立规范 强化执勤执法,加大对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上路行驶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违法行为的,及时进行纠正,一律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并严格计分制度。特别加强营运客车的检查,检查车辆座椅是否安装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敦促车辆驾驶人定期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有效性,要求乘坐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发现有未安装使用安全带的,督促相关道路客运企业完善安全带使用、检查制度,及时修复损坏的安全带,保证安全带使用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