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突发事件爆发频率地不断升高、危害性不断升级,风险社会理论再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当前中国的风险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规避各种风险,以此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特征;风险类型;和谐社会;预警机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风险这一因素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其影响力。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到疯牛病的蔓延;从生物基因技术的出现到SARS病毒的肆虐;从恐怖主义的猖獗到亚洲金融危机各种各样的事件表明:人类正在进入风险社会。
一、风险社会理论
(一)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他于1986年出版其著作《风险社会》一书,在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要想理解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就要首先搞清楚贝克所指的风险的确切含义。贝克认为风险,一词表达了理论和历史意义:在早期阶段风险这个词有勇敢和冒险的意思,不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生命自我毁灭这样的事实。但是后工业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已超出我们人类的想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起源于工业现代化的社会风险日益加剧。因此,风险概念与贝克倡导的自反性现代化(自我毁灭而非自我反思)直接相关。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随后贝克又进一步对风险一词作了更为全面的界定: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效力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结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后果。
1987-1992年期间,贝克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安全事件进行了长期研究后,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前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并非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或个人都无法超越这一过程,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反过来影响现代化发展过程本身。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均表明,贝克关于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是十分有见解,并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国家来说都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二)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客观性和高度扩散性。从非典事件就不难看出,当代的风险已成为超越国度的全球性风险。它是人类行为的客观伴随物。虽然风险有时只是产生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但是在其发生后,就会很快地向外扩散,高度关联高速运转的人流、物流又把灾难带向四面八方。但是又比如说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灾难本身就具有全球危害性。
2、潜在内生性,不可根除性。现代社会的风险就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控制与缺乏控制而言的。它来源于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业基础,它是制度内生的东西。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风险就会越来越多。
3、后果严重性。社会风险类型不同,可分为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第三部分将有详细介绍)。而由于当今社会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人为制造的风险,是我们盲目追求发展,行为失范造成的。如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这些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影响范围也很广,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
4、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人造风险不同于外部风险,由于其潜在性,我们平时很难感知或预见到,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具有突发性,常常令人们惊惶失措。但是对于具体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一系列的预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可以对未来的风险未雨绸缪,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形态多样性。风险根据其分布领域可以分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个人的。也可以如下文中介绍的分为外部的和人为的。
6、时间延续性。风险是将来的、具有未来指向的、在特定地域环境可能发生的。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
二、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风险
上文简要介绍了风险产生的原因、类型等。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呢?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必定会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风险。我们有着来自于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有来自于我们本民族的传统的内在因素,也存在着外在的压力。因此,我们将面对风险的高发期。
(一)政治方面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我们仍面临着国家安全等严峻的挑战。
1、从国内来看
首先是执政党执政资源的侵蚀问题。它导致了群众基础的丧失。目前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仍有滋生蔓延之势,严重动摇了我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的基础最容易由于腐败而削弱。我们必须要最有成效地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企图对我们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我们本民族的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激进势力以及一些邪教势力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政治安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法轮功邪教组织等的猖獗活动。
2、从国际来看。
从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力量的不均衡,一些强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态势仍有增无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到现代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人口多,底子薄的状况,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速度仍很缓慢。我们要想在短时期内赶上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经济上的欠发达,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劣势,很容易被强国所牵制。侵害我们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的重大事件仍时有发生。例如:中美撞机事件、台湾问题、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目前面临着国家安全的风险。
(二)经济方面
1、从国内看
经过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在我们确立,但由于其不成熟,不够完善,我国经济安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过度增长而导致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隐形失收和显性失收现象都比较严峻。事业群体范围不断扩大:除工人、农民大量失业外,一些知识分子如大学生群体等也开始出现失业现象。此外加上企业破产数量的增多,农民耕用土地的减少,使得我国的失业群体呈现日益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已成为巨大的潜在风险。
2、国际经济方面
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也越来越明显。显而易见,其也必然引发经济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A.贸易保护主义。世界上对中国的反倾销活动已足以说明这个问题。B.此外还有一些例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人民币升值等事例。一些国外敌对分子不怀好意地诋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良好形象企图扰乱中国正常的贸易秩序。
(三)社会风险
1、社会治安不断恶化
随着每年各类社会安全犯罪率的不断攀高,我们的社会治安不断恶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风险。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刑事案件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2、差距不断增大。
由于我国在实现共同致富这一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推行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社会利益的分配不均。城乡之间、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直接的摩擦,甚至是对抗和冲突。造成了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
3、群体性事件逐渐扩大。
社会的分化程度增加以及部分社会群体对政府官员的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对抗政府事件在最近几年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增多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的发展秩序。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意义
风险预警机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预警机制通常是由一组或几组社会风险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设定不同指标在预警机制中,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把测量出的各个指标加以计算,定一个警戒线;当超过警戒线就表明社会风险已经产生,提醒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产生。社会预警机制是测量社会风险的晴雨表。积极建立各方面的预警系统,把风险和不和谐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要求
1、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系统,并实行开展反危机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避免风险比起抵御应对风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与价值。如若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我们将会避免各种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2、科学合理地控制预警的成本要建立长期的预防工程;据报道,我国在过去四十年中,对防洪的总投入是31.5亿美元。31.5亿美元诈一看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又惊人的数字,但是正是这31.5亿美元的投入,使我国在过去四十年间避免了至少12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
3、转换公民角色,建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和健康的社会心理;对公民进行应对风险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人们才不至于惊惶失措,加重事态程度。在抗击非典过程中,一些人由于缺乏应对风险的必要健康心态,出现了恐慌,疯狂抢购口罩。医疗消毒器械等情况。这就使得这些原本是受害者的人们又由于自身原因成了灾难的制造者。这点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良好的社会心理,会令事态危害减轻;反之,则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最终脱离人们的控制。
4、提高行政机制的效率;行政机关及其政策的合理有效性,在应对风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风险预测时期,科学的预见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风险;在风险来临时期,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减弱风险危害程度,挽回危害损失;在风险后期处理阶段,正确的补救政策可以最快最好地重建社会秩序,减少下次风险来临的可能性,减小风险的危害程度。
关注风险,寻求安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在风险社会如何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于处于转轨时期,并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来说,如何减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5](英)安东尼·古登斯:.现代性:古登斯访谈录[NI].北京:年版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6](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版.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Z].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特征;风险类型;和谐社会;预警机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风险这一因素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其影响力。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到疯牛病的蔓延;从生物基因技术的出现到SARS病毒的肆虐;从恐怖主义的猖獗到亚洲金融危机各种各样的事件表明:人类正在进入风险社会。
一、风险社会理论
(一)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他于1986年出版其著作《风险社会》一书,在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要想理解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就要首先搞清楚贝克所指的风险的确切含义。贝克认为风险,一词表达了理论和历史意义:在早期阶段风险这个词有勇敢和冒险的意思,不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生命自我毁灭这样的事实。但是后工业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已超出我们人类的想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起源于工业现代化的社会风险日益加剧。因此,风险概念与贝克倡导的自反性现代化(自我毁灭而非自我反思)直接相关。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随后贝克又进一步对风险一词作了更为全面的界定: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效力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结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后果。
1987-1992年期间,贝克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安全事件进行了长期研究后,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前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并非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或个人都无法超越这一过程,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反过来影响现代化发展过程本身。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均表明,贝克关于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是十分有见解,并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国家来说都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二)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客观性和高度扩散性。从非典事件就不难看出,当代的风险已成为超越国度的全球性风险。它是人类行为的客观伴随物。虽然风险有时只是产生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但是在其发生后,就会很快地向外扩散,高度关联高速运转的人流、物流又把灾难带向四面八方。但是又比如说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灾难本身就具有全球危害性。
2、潜在内生性,不可根除性。现代社会的风险就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控制与缺乏控制而言的。它来源于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业基础,它是制度内生的东西。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风险就会越来越多。
3、后果严重性。社会风险类型不同,可分为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第三部分将有详细介绍)。而由于当今社会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人为制造的风险,是我们盲目追求发展,行为失范造成的。如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这些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影响范围也很广,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
4、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人造风险不同于外部风险,由于其潜在性,我们平时很难感知或预见到,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具有突发性,常常令人们惊惶失措。但是对于具体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一系列的预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可以对未来的风险未雨绸缪,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形态多样性。风险根据其分布领域可以分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个人的。也可以如下文中介绍的分为外部的和人为的。
6、时间延续性。风险是将来的、具有未来指向的、在特定地域环境可能发生的。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
二、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风险
上文简要介绍了风险产生的原因、类型等。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呢?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必定会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风险。我们有着来自于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有来自于我们本民族的传统的内在因素,也存在着外在的压力。因此,我们将面对风险的高发期。
(一)政治方面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我们仍面临着国家安全等严峻的挑战。
1、从国内来看
首先是执政党执政资源的侵蚀问题。它导致了群众基础的丧失。目前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仍有滋生蔓延之势,严重动摇了我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的基础最容易由于腐败而削弱。我们必须要最有成效地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企图对我们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我们本民族的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激进势力以及一些邪教势力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政治安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法轮功邪教组织等的猖獗活动。
2、从国际来看。
从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力量的不均衡,一些强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态势仍有增无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到现代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人口多,底子薄的状况,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速度仍很缓慢。我们要想在短时期内赶上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经济上的欠发达,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劣势,很容易被强国所牵制。侵害我们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的重大事件仍时有发生。例如:中美撞机事件、台湾问题、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目前面临着国家安全的风险。
(二)经济方面
1、从国内看
经过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在我们确立,但由于其不成熟,不够完善,我国经济安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过度增长而导致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隐形失收和显性失收现象都比较严峻。事业群体范围不断扩大:除工人、农民大量失业外,一些知识分子如大学生群体等也开始出现失业现象。此外加上企业破产数量的增多,农民耕用土地的减少,使得我国的失业群体呈现日益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已成为巨大的潜在风险。
2、国际经济方面
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也越来越明显。显而易见,其也必然引发经济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A.贸易保护主义。世界上对中国的反倾销活动已足以说明这个问题。B.此外还有一些例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人民币升值等事例。一些国外敌对分子不怀好意地诋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良好形象企图扰乱中国正常的贸易秩序。
(三)社会风险
1、社会治安不断恶化
随着每年各类社会安全犯罪率的不断攀高,我们的社会治安不断恶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风险。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刑事案件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2、差距不断增大。
由于我国在实现共同致富这一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推行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社会利益的分配不均。城乡之间、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直接的摩擦,甚至是对抗和冲突。造成了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
3、群体性事件逐渐扩大。
社会的分化程度增加以及部分社会群体对政府官员的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对抗政府事件在最近几年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增多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的发展秩序。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意义
风险预警机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预警机制通常是由一组或几组社会风险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设定不同指标在预警机制中,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把测量出的各个指标加以计算,定一个警戒线;当超过警戒线就表明社会风险已经产生,提醒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产生。社会预警机制是测量社会风险的晴雨表。积极建立各方面的预警系统,把风险和不和谐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要求
1、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系统,并实行开展反危机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避免风险比起抵御应对风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与价值。如若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我们将会避免各种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2、科学合理地控制预警的成本要建立长期的预防工程;据报道,我国在过去四十年中,对防洪的总投入是31.5亿美元。31.5亿美元诈一看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又惊人的数字,但是正是这31.5亿美元的投入,使我国在过去四十年间避免了至少12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
3、转换公民角色,建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和健康的社会心理;对公民进行应对风险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人们才不至于惊惶失措,加重事态程度。在抗击非典过程中,一些人由于缺乏应对风险的必要健康心态,出现了恐慌,疯狂抢购口罩。医疗消毒器械等情况。这就使得这些原本是受害者的人们又由于自身原因成了灾难的制造者。这点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良好的社会心理,会令事态危害减轻;反之,则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最终脱离人们的控制。
4、提高行政机制的效率;行政机关及其政策的合理有效性,在应对风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风险预测时期,科学的预见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风险;在风险来临时期,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减弱风险危害程度,挽回危害损失;在风险后期处理阶段,正确的补救政策可以最快最好地重建社会秩序,减少下次风险来临的可能性,减小风险的危害程度。
关注风险,寻求安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在风险社会如何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于处于转轨时期,并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来说,如何减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5](英)安东尼·古登斯:.现代性:古登斯访谈录[NI].北京:年版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6](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版.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Z].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