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学进入了新时代,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刻的理解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品位,深入探讨素养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成路径;高中政治
一、素养
素养指的就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積累下来,并对他的发展、生活、学习有着相应价值和帮助意义的东西,素养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养”的原本意义指的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在他的身上所具备的东西。从宏观意义来讲,因为素养的逐步积累,素质才得以逐渐形成,并慢慢稳固。
(一)素养的构成
1. 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长相”
人的长相分为外在面貌和内在长相。外在面貌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外在客观事物时的主观外在表现。内在长相就是一个人在遇到事情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向。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神情表现从而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内在长相。其实在某些时候,一个人内心之所以逐渐强大且丰富就是因为他在不断的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的过程。
2. 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指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单独的个体在与后期人为的影响中慢慢形成的内在因子的活跃性整合和与之统一的外在表现的一体,它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且影响深远,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很稳定,并且人格在某些时候可以代表个体的一些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谈,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从立场来说,比较中立。但是,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性格和气质,才配叫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二)素养的特性
1. 从成分来看
在构成方面,素养更具广博性。通俗来讲,知识只是单纯的包含在能力内,而习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某些能力却被素养所包含。说到这里值得引起所有人注意的是,所有的能力不一定能完全转化并成长为素养,只有当其中蕴含的知识被学习者学习并吸收消化,且被深层内化、能力由适应片面到适应全面时、知识才会进一步转化为人的一种素养,进而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奠基。
2. 从内容来看
在内容方面,素养是广泛的。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素养还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比如处事作风、人际交往能力、情绪应变能力、道德品质等。其中有一些与知识、能力关系密切相关,有些只是间接相关,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联系。但从日常实践来看,这些品质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成长都很重要,在人的生长历程中不能缺少。
3. 从功能来看
在功能方面,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源泉,它支撑着人生的价值。素养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有高素养的人生活的也会更加有高质量。要想让一个社会变得文明且有素养,这将寄希望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放到我国,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建成,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国的每位公民都培养为有素养的社会主义公民。素养的本质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物质生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拥有素养的人自带芳香,大家看到,都会忍不住产生愉悦的感觉。
二、核心素养
素养会在人的整个心灵状态里逐渐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人的全部内在精神世界渐渐涵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产生素养。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设计能产生素养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把核心素养凸显出来,因为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和聚集点。核心素养是各种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一个人的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核心素养是这样定义的:核心素养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来自教育者(教师)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让个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必备品行与人格。
核心素养的两大特性:
(一)基础性
其他素养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是核心素养。如果一个人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其他素养的发展根基也不会很牢固。各种各样的上层建筑只有在打牢以基础教育为根基的基础上才能在栉风沐雨中屹立不倒。我们可以把基础教育比作是生物实验中的培养皿,它是特地阶段的学生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的动力来源。唯有坚守基础性,坚定核心素养的发展路程,才能推进其他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至于偏离正轨。
(二)生长性
就像受精卵一样,历经多次重复的细胞分裂最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所有生命的起点。而核心素养则是作为高级生命个体的人精神的起源,同时在后头学习中其他素养也得以从中逐渐衍生出来。在素养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其他品质的综合形成,因此被叫做“素养的DNA”。一个人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其他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就很容易应时而生;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本来是消极负面的,那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也会有诸多困难。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要慎重对待核心素养生成的每一步,步步稳扎稳打,固劳核心素养发展之基。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完思想政治课程之后,让学生在素养方面必须达到的某些能力要求及相关表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特征;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在学完本课后一次就可以到位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三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是衡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进行教学后期反思的的关键依据。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1. 政治认同。就是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大力倡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科学精神。就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神取向,比如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始终站在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 公共参与。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即依照相关规定合理有序的参与公共事务、享受相应的公共权力并积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有序行使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从而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体格以及能力并培养出稳定的精神意志。
4. 法治意识。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和守法用法,并积极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必须提高法治意识,并合理行使好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而不断奋斗。
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路径
1. 基于现实生活,形成政治认知
对某事物有了相应的心理认知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认同。同样,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基础,政治认知是指对政治认同内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理论层面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认知教育,就是把我国先进的政治内容结合现实政治生活并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联想到相关理论,进而形成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教育要源于生活;因为有血有肉的事实胜于一切空洞的说教。
2. 基于知行合一,做到政治践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培养政治认同最简单又最实际的方式就是政治实践。但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政治认知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政治参与能力的认同,这对学生政治认同能力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社会,政治参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我们要从根抓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政治参与进行政治实践锻炼,努力把政治实践参与作为培养学生的必经之路。
(二)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路径
1.培养科学思维,在慎思中为科学精神护驾
科学思维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同理心、综合思维三个维度。自己的思维,就是指要自己思考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盲目跟风,具有审辨式思维,批判的看待周围事物;同理心,指的就是将心比心,体谅与理解对方;综合思维指的是考虑问题时要从整体上系统把握,切忌片面化、零散化。
2.践行科学精神,在笃行中让科学之光领航。
科学精神素养的形成重点在养成,关键在于力行。“养”指的是在家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下,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综合培养,而不是漫无目、随心所欲的放養或是与素养教育背离的误养(如唯分数论下的应试教育)。随性生长只能长出杂乱无章的野草,无法培育出素养型人才;而走错方向的误养只能让教育事倍功半,将人才扼杀(如灌输式教学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扼杀);“行”指的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需要自我修行、自我践行、砥砺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科学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并通过行为外化出来,不断感染自己也感染别人,这样才能用科学精神不断引领自己并取得进步。
(三)公共参与意识素养的培育路径
1. 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引导“想参与”,从而改善态度问题
“想要参与”是“能参与”的保证。使学生“想要参与”是提高学生对公共参与意义的认识,一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和命运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再次是要努力营造人人都参与进来的环境,通过参与的环境逐渐感染人,从而激发参与热忱;还可以把公共参与的行动和效果作为升学、评优、个人素养评价的重要依据。
2.促进公共参与本领,实现“能参与”,从而缓解能力问题
“能参与”是能力问题,是“想参与”的初步想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公共参与的原因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共参与的途径、方法、技能。为此,要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自觉学习课本有关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可以通过模拟相关情境来进行培养。
(四)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途径
1. 在真实体验参观中敬法,形成法根
为了让学生真实体验违法的自由成本,可以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失去自由的痛苦、身临其境法参观访问监狱等。学生通过参观高墙中的监狱,倾听犯罪分子的忏悔,体会犯罪分子违法之殇,真实体会失去自由的痛苦。手铐、脚链、高墙、铁丝网、失去自由、远离亲人朋友。富有现场感的教育无不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法治意识必然在其心中发芽。除了参观监狱,还可以参观戒毒所、少教所等,基于真实生活的法治教育更具生命力和成长力,震撼心灵的法治教育更触动灵魂,让学生更加敬畏法律。
2. 在社会参与中用法,践行法治
只有自觉实施法治才能实现法治意识,并将其转化的最大化。我们只有把法治意识外化为法治实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倡导者,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并将法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指导自己生活,比如利用自身所学为他人提供法治帮助,并鼓舞更多的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共同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童灵利.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82-83.
2、姚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1(11):161-162.
3、张朝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1(08):40-41.
4、刘凌云.以生为本 促进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6):1-2.
5、段力坤.培养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30):83-84.
作者简介:
张国媛(1997年—),女,藏族,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成路径;高中政治
一、素养
素养指的就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積累下来,并对他的发展、生活、学习有着相应价值和帮助意义的东西,素养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养”的原本意义指的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在他的身上所具备的东西。从宏观意义来讲,因为素养的逐步积累,素质才得以逐渐形成,并慢慢稳固。
(一)素养的构成
1. 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长相”
人的长相分为外在面貌和内在长相。外在面貌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外在客观事物时的主观外在表现。内在长相就是一个人在遇到事情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向。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神情表现从而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内在长相。其实在某些时候,一个人内心之所以逐渐强大且丰富就是因为他在不断的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的过程。
2. 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指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单独的个体在与后期人为的影响中慢慢形成的内在因子的活跃性整合和与之统一的外在表现的一体,它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且影响深远,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很稳定,并且人格在某些时候可以代表个体的一些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谈,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从立场来说,比较中立。但是,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性格和气质,才配叫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二)素养的特性
1. 从成分来看
在构成方面,素养更具广博性。通俗来讲,知识只是单纯的包含在能力内,而习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某些能力却被素养所包含。说到这里值得引起所有人注意的是,所有的能力不一定能完全转化并成长为素养,只有当其中蕴含的知识被学习者学习并吸收消化,且被深层内化、能力由适应片面到适应全面时、知识才会进一步转化为人的一种素养,进而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奠基。
2. 从内容来看
在内容方面,素养是广泛的。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素养还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比如处事作风、人际交往能力、情绪应变能力、道德品质等。其中有一些与知识、能力关系密切相关,有些只是间接相关,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联系。但从日常实践来看,这些品质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成长都很重要,在人的生长历程中不能缺少。
3. 从功能来看
在功能方面,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源泉,它支撑着人生的价值。素养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有高素养的人生活的也会更加有高质量。要想让一个社会变得文明且有素养,这将寄希望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放到我国,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建成,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国的每位公民都培养为有素养的社会主义公民。素养的本质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物质生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拥有素养的人自带芳香,大家看到,都会忍不住产生愉悦的感觉。
二、核心素养
素养会在人的整个心灵状态里逐渐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人的全部内在精神世界渐渐涵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产生素养。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设计能产生素养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把核心素养凸显出来,因为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和聚集点。核心素养是各种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一个人的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核心素养是这样定义的:核心素养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来自教育者(教师)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让个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必备品行与人格。
核心素养的两大特性:
(一)基础性
其他素养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是核心素养。如果一个人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其他素养的发展根基也不会很牢固。各种各样的上层建筑只有在打牢以基础教育为根基的基础上才能在栉风沐雨中屹立不倒。我们可以把基础教育比作是生物实验中的培养皿,它是特地阶段的学生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的动力来源。唯有坚守基础性,坚定核心素养的发展路程,才能推进其他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至于偏离正轨。
(二)生长性
就像受精卵一样,历经多次重复的细胞分裂最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所有生命的起点。而核心素养则是作为高级生命个体的人精神的起源,同时在后头学习中其他素养也得以从中逐渐衍生出来。在素养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其他品质的综合形成,因此被叫做“素养的DNA”。一个人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其他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就很容易应时而生;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本来是消极负面的,那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也会有诸多困难。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要慎重对待核心素养生成的每一步,步步稳扎稳打,固劳核心素养发展之基。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完思想政治课程之后,让学生在素养方面必须达到的某些能力要求及相关表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特征;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在学完本课后一次就可以到位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三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是衡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进行教学后期反思的的关键依据。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1. 政治认同。就是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大力倡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科学精神。就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神取向,比如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始终站在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 公共参与。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即依照相关规定合理有序的参与公共事务、享受相应的公共权力并积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有序行使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从而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体格以及能力并培养出稳定的精神意志。
4. 法治意识。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和守法用法,并积极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必须提高法治意识,并合理行使好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而不断奋斗。
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路径
1. 基于现实生活,形成政治认知
对某事物有了相应的心理认知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认同。同样,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基础,政治认知是指对政治认同内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理论层面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认知教育,就是把我国先进的政治内容结合现实政治生活并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联想到相关理论,进而形成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教育要源于生活;因为有血有肉的事实胜于一切空洞的说教。
2. 基于知行合一,做到政治践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培养政治认同最简单又最实际的方式就是政治实践。但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政治认知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政治参与能力的认同,这对学生政治认同能力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社会,政治参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我们要从根抓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政治参与进行政治实践锻炼,努力把政治实践参与作为培养学生的必经之路。
(二)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路径
1.培养科学思维,在慎思中为科学精神护驾
科学思维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同理心、综合思维三个维度。自己的思维,就是指要自己思考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盲目跟风,具有审辨式思维,批判的看待周围事物;同理心,指的就是将心比心,体谅与理解对方;综合思维指的是考虑问题时要从整体上系统把握,切忌片面化、零散化。
2.践行科学精神,在笃行中让科学之光领航。
科学精神素养的形成重点在养成,关键在于力行。“养”指的是在家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下,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综合培养,而不是漫无目、随心所欲的放養或是与素养教育背离的误养(如唯分数论下的应试教育)。随性生长只能长出杂乱无章的野草,无法培育出素养型人才;而走错方向的误养只能让教育事倍功半,将人才扼杀(如灌输式教学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扼杀);“行”指的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需要自我修行、自我践行、砥砺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科学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并通过行为外化出来,不断感染自己也感染别人,这样才能用科学精神不断引领自己并取得进步。
(三)公共参与意识素养的培育路径
1. 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引导“想参与”,从而改善态度问题
“想要参与”是“能参与”的保证。使学生“想要参与”是提高学生对公共参与意义的认识,一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和命运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再次是要努力营造人人都参与进来的环境,通过参与的环境逐渐感染人,从而激发参与热忱;还可以把公共参与的行动和效果作为升学、评优、个人素养评价的重要依据。
2.促进公共参与本领,实现“能参与”,从而缓解能力问题
“能参与”是能力问题,是“想参与”的初步想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公共参与的原因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共参与的途径、方法、技能。为此,要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自觉学习课本有关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可以通过模拟相关情境来进行培养。
(四)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途径
1. 在真实体验参观中敬法,形成法根
为了让学生真实体验违法的自由成本,可以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失去自由的痛苦、身临其境法参观访问监狱等。学生通过参观高墙中的监狱,倾听犯罪分子的忏悔,体会犯罪分子违法之殇,真实体会失去自由的痛苦。手铐、脚链、高墙、铁丝网、失去自由、远离亲人朋友。富有现场感的教育无不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法治意识必然在其心中发芽。除了参观监狱,还可以参观戒毒所、少教所等,基于真实生活的法治教育更具生命力和成长力,震撼心灵的法治教育更触动灵魂,让学生更加敬畏法律。
2. 在社会参与中用法,践行法治
只有自觉实施法治才能实现法治意识,并将其转化的最大化。我们只有把法治意识外化为法治实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倡导者,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并将法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指导自己生活,比如利用自身所学为他人提供法治帮助,并鼓舞更多的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共同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童灵利.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82-83.
2、姚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1(11):161-162.
3、张朝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1(08):40-41.
4、刘凌云.以生为本 促进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6):1-2.
5、段力坤.培养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30):83-84.
作者简介:
张国媛(1997年—),女,藏族,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