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同事们赴老河口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习“四段式”教学法时,虽然只听了两节语文课,两位讲课老师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为主,教为辅,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方法给我很大启发。
“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程序是:上课之初,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提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相机纠正、指导自学;学生完成当堂作业。
通过听课及课下询问,我觉得要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还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现实里,几乎每上一堂新课前,教师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但学生预习效果却很差。放学后,大部分家长认识不够或因为工作的原因难以顾及小孩的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便认为当天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即使能预习的往往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导致本来两课时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往往要用四课时,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下面,我将就学习“四段式”教学法的体会,结合语文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唱好高效课堂的“前奏曲”,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几点认识。
一、让预习有效的具体做法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及步骤:1.读。先读课题,想问题;再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大声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大意;最后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读出感情;2.查。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查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诗人、写作背景等);3.思。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并标注下来(如课题、重点语句、写作方法等);理解课文大意写什么;4.写。可把所查词语意思、多音字及生字组词写在书上,还可摘抄优美句段。
当然要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我认为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比如要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教给他们方法。再放手让他们自主预习,养成好习惯。还要告知家长配合做好督促工作,不然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预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预习的载体。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预习时不可能深入教材,因此首先教师就应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进而驾驭教材,要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设计有价值的预习要求。
如四年级下17课《触摸春天》,我就设计了一个预习题目“假如我是盲人”,让学生在家里蒙上眼睛活动10分钟,充分感受盲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课文,让学生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预习过程。其次要训练学生学会质疑,“学贵有疑”,把疑问写在书上,上课时他们会更专注,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预习后的新课组织方法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段式”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思考、探究、学习的方法,但我觉得要实施这一模式,领会其精髓,除了老师精心备课,必须从学生学会预习做起。以上是我关于这一点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在初步尝试、摸索,觉得困难很多,这一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勇于尝试总会有所收获的。
“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程序是:上课之初,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提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相机纠正、指导自学;学生完成当堂作业。
通过听课及课下询问,我觉得要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还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现实里,几乎每上一堂新课前,教师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但学生预习效果却很差。放学后,大部分家长认识不够或因为工作的原因难以顾及小孩的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便认为当天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即使能预习的往往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导致本来两课时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往往要用四课时,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下面,我将就学习“四段式”教学法的体会,结合语文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唱好高效课堂的“前奏曲”,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几点认识。
一、让预习有效的具体做法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及步骤:1.读。先读课题,想问题;再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大声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大意;最后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读出感情;2.查。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查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诗人、写作背景等);3.思。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并标注下来(如课题、重点语句、写作方法等);理解课文大意写什么;4.写。可把所查词语意思、多音字及生字组词写在书上,还可摘抄优美句段。
当然要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我认为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比如要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教给他们方法。再放手让他们自主预习,养成好习惯。还要告知家长配合做好督促工作,不然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预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预习的载体。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预习时不可能深入教材,因此首先教师就应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进而驾驭教材,要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设计有价值的预习要求。
如四年级下17课《触摸春天》,我就设计了一个预习题目“假如我是盲人”,让学生在家里蒙上眼睛活动10分钟,充分感受盲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课文,让学生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预习过程。其次要训练学生学会质疑,“学贵有疑”,把疑问写在书上,上课时他们会更专注,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预习后的新课组织方法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段式”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思考、探究、学习的方法,但我觉得要实施这一模式,领会其精髓,除了老师精心备课,必须从学生学会预习做起。以上是我关于这一点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在初步尝试、摸索,觉得困难很多,这一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勇于尝试总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