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退休金多少与社保缴费基数、年限和退休年龄有关,延迟退休能显著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收入越高,退休前后的收入落差越大。
要想打造完美的退休规划,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退休的时候,自己能领多少退休金。由于每个人的收入不同,社保缴费的基数和年限不一样,退休年龄也有一定的差异,退休金的水平自然不会相同。只有大致了解了自己的退休金情况,才能知道养老金的缺口有多大,并根据资金缺口制订相应的理财规划,以实现完美退休的目标。
退休金如何计算
退休金主要包含2个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比较复杂,先要计算本人平均缴费系数,也就是每一年缴费的基数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将所有缴费年限的比值取平均值,就得到了该职工的平均缴费系数。有了这个系数,加上累计的缴费年限,我们就可以计算该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系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金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公式如下: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是由每月缴纳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账户利息构成的。每月缴纳的养老金为个人上年度平均工资的8%,利息则是由国家公布的。过去几年,养老金账户的记账利率还是蛮高的,从2016年~2020年利率分别为8.31%、7.12%、8.29%、7.61%和6.04%,均高于6%。
计发月数与退休年龄有关,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相应的个人养老金水平就越高。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月;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月;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月;将来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则计发月数将减少到101月(参见表1)。
普通人的退休金有多少
看了上面的公式,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计算一下普通人的退休金有多少。
所谓的普通人,就是拿社会平均工资的人。以上海为例,2020年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为9339元,这个数字是根据2019年上海地区的平均工资计算出来的(见表2)。由于社保基数的调整周期为每年7月,所以我们还不知道今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就是去年的平均工资。
从过去20多年的情况看,社保缴费基数始终在上涨,涨幅还不低。当然,近几年有所放缓,未来平均涨幅应该能维持在5%左右。如果国家政策不改变,个人的缴费比例就是8%。
如果一位25岁的年轻人,2020年开始在上海工作,每年都是拿到社会平均工资,他(她)的平均缴费系数就是1,基本养老金等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1%。工资的涨幅为5%,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相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按6%计算,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在不同年龄退休时,可以拿到的退休金数量。
根据这样的假设,当2025年,他(她)年满50岁的时候,月收入将达到30119元,缴费的年限为25年,他(她)的基本养老金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5%,约为7530元。此时他(她)个人账户累计的金额约为811835元,按195个月计发,每月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4163元,两项合计共计11693元,不到退休前收入的四成,养老金替代率较低,需要退休前准备较多的养老金,或退休后再找一份工作,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
如果是55岁退休,退休前的月收入将增加到38441元,由于多繳了5年社保,缴费年限增加到30年,基本养老金增加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0%,为11532元。此时,个人账户余额增加到1274481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70月,个人养老金为7497元,养老金合计为19029元,差不多是退休前收入的一半,养老金替代率依然不足。
如果是60岁退休,退休前的月收入将增加到49061元,基本养老金增加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5%,为17171元。个人账户余额增加到1945565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39月,个人养老金为13997元,养老金合计为31168元,为退休前收入的63.5%,距离80%的替代率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出台,他(她)要延迟到65岁退休,退休前他的月工资将达62616元,缴费年限增加到40年,基本养老金为25046元。个人账户余额累计到2909939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01月,个人养老金为28811元,养老金合计为53857元,是退休前收入的87%。考虑到退休金免税、免“四金”等因素,实际到手的收入将高于退休前。
低收入人群退休金替代率高
根据国家的规定,养老金缴费基数的下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哪怕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也要按此标准缴纳。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的平均缴费系数为0.6,基础养老金等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0.8×缴费年限×1%。
仍套用上面的例子,如果50岁退休,退休前收入18071元,养老金合计8522元,替代率为47%。如果是65岁退休,退休前收入为37570元,养老金合计37324元,替代率接近100%。虽然说低收入人群的绝对收入还是不如普通收入人群,但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看,低收入人群的替代率更高。
高收入人群更需要多积攒养老金
和低收入人群刚好相反,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替代率要低不少,需要积攒更多的养老金,才能不让自己的生活水准在退休后降低。
根据国家的规定,养老金缴费基数的上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0%,收入超过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人,他的平均缴费系数是3,基本养老金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同样,我们再套用上面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0%,50岁退休,退休前收入为90357元,能够拿到的退休金合计为27549元,仅为退休前收入的三成,这个收入落差还是相当大的。即便是延迟退休到65岁,替代率依然达不到八成。
对于收入更高的人来说,由于缴费有上限,退休金是封顶的,替代率将更低。
要想打造完美的退休规划,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退休的时候,自己能领多少退休金。由于每个人的收入不同,社保缴费的基数和年限不一样,退休年龄也有一定的差异,退休金的水平自然不会相同。只有大致了解了自己的退休金情况,才能知道养老金的缺口有多大,并根据资金缺口制订相应的理财规划,以实现完美退休的目标。
退休金如何计算
退休金主要包含2个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比较复杂,先要计算本人平均缴费系数,也就是每一年缴费的基数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将所有缴费年限的比值取平均值,就得到了该职工的平均缴费系数。有了这个系数,加上累计的缴费年限,我们就可以计算该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系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金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公式如下: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是由每月缴纳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账户利息构成的。每月缴纳的养老金为个人上年度平均工资的8%,利息则是由国家公布的。过去几年,养老金账户的记账利率还是蛮高的,从2016年~2020年利率分别为8.31%、7.12%、8.29%、7.61%和6.04%,均高于6%。
计发月数与退休年龄有关,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相应的个人养老金水平就越高。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月;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月;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月;将来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则计发月数将减少到101月(参见表1)。
普通人的退休金有多少
看了上面的公式,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计算一下普通人的退休金有多少。
所谓的普通人,就是拿社会平均工资的人。以上海为例,2020年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为9339元,这个数字是根据2019年上海地区的平均工资计算出来的(见表2)。由于社保基数的调整周期为每年7月,所以我们还不知道今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就是去年的平均工资。
从过去20多年的情况看,社保缴费基数始终在上涨,涨幅还不低。当然,近几年有所放缓,未来平均涨幅应该能维持在5%左右。如果国家政策不改变,个人的缴费比例就是8%。
如果一位25岁的年轻人,2020年开始在上海工作,每年都是拿到社会平均工资,他(她)的平均缴费系数就是1,基本养老金等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1%。工资的涨幅为5%,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相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按6%计算,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在不同年龄退休时,可以拿到的退休金数量。
根据这样的假设,当2025年,他(她)年满50岁的时候,月收入将达到30119元,缴费的年限为25年,他(她)的基本养老金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5%,约为7530元。此时他(她)个人账户累计的金额约为811835元,按195个月计发,每月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4163元,两项合计共计11693元,不到退休前收入的四成,养老金替代率较低,需要退休前准备较多的养老金,或退休后再找一份工作,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
如果是55岁退休,退休前的月收入将增加到38441元,由于多繳了5年社保,缴费年限增加到30年,基本养老金增加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0%,为11532元。此时,个人账户余额增加到1274481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70月,个人养老金为7497元,养老金合计为19029元,差不多是退休前收入的一半,养老金替代率依然不足。
如果是60岁退休,退休前的月收入将增加到49061元,基本养老金增加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5%,为17171元。个人账户余额增加到1945565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39月,个人养老金为13997元,养老金合计为31168元,为退休前收入的63.5%,距离80%的替代率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出台,他(她)要延迟到65岁退休,退休前他的月工资将达62616元,缴费年限增加到40年,基本养老金为25046元。个人账户余额累计到2909939元,计发月数降低到101月,个人养老金为28811元,养老金合计为53857元,是退休前收入的87%。考虑到退休金免税、免“四金”等因素,实际到手的收入将高于退休前。
低收入人群退休金替代率高
根据国家的规定,养老金缴费基数的下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哪怕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也要按此标准缴纳。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的平均缴费系数为0.6,基础养老金等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0.8×缴费年限×1%。
仍套用上面的例子,如果50岁退休,退休前收入18071元,养老金合计8522元,替代率为47%。如果是65岁退休,退休前收入为37570元,养老金合计37324元,替代率接近100%。虽然说低收入人群的绝对收入还是不如普通收入人群,但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看,低收入人群的替代率更高。
高收入人群更需要多积攒养老金
和低收入人群刚好相反,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替代率要低不少,需要积攒更多的养老金,才能不让自己的生活水准在退休后降低。
根据国家的规定,养老金缴费基数的上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0%,收入超过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人,他的平均缴费系数是3,基本养老金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同样,我们再套用上面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0%,50岁退休,退休前收入为90357元,能够拿到的退休金合计为27549元,仅为退休前收入的三成,这个收入落差还是相当大的。即便是延迟退休到65岁,替代率依然达不到八成。
对于收入更高的人来说,由于缴费有上限,退休金是封顶的,替代率将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