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镇尽飘酱酒香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车在不緊不慢地穿行着,四周的景色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眼帘,放眼望去,前面尽是一片崇山峻岭,层峦耸翠,让来自大海之滨的我们欣喜不已。随着地势的变化,透过车窗我们时而俯瞰倚靠在山壁之中的人家,时而仰望坚韧挺拔的大山。不经意间,发现空气中开始飘荡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刺激着我们的嗅觉,随着车子不断往前面行驶,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就全部弥漫开来了,热烈,丰润,带着古老而又现代的一种神秘气息……
  “这是哪里呀?”我们正犯嘀咕的时候,旁人说:“这就是中国的酒都……”于是我们下了车,行走在这片赤土之上,走向那个充满着扑朔迷离、让人永远处于梦想深处的地方,与那个渴慕已久的著名小镇——茅台如期相遇。
  茅台镇位于大娄山脉的一处低洼地带,水汽氤氲,依山傍水,云雾缭绕,清澈舒缓的赤水河自西向东流过该地。她犹如群山之中的珍宝,镶嵌在赤水河畔的一颗闪耀明珠,熠熠生辉,从古至今都笼罩在瑰丽的光芒之中,尤其在朦朦细雨中,这份神秘似乎更稍显隆重。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使得茅台镇以天然酒窖闻名天下,仿佛一切都天造地设,浑然一体。赤水河两岸的斜坡上,大大小小的酒厂错落有致地沿河而建。曾经去过很多小镇,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小镇像茅台一样,鳞次栉比的街道铺面一行行一排排,除了卖酒的,还是卖酒的,人们都靠着一个“酒”字生活。无论是父辈传承,还是师传子教,酒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酒。土生土长的茅台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闻到酱酒香,一出生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路过的每一家店铺,店主都会热情招呼你坐下,然后免费让你品尝他们家酿的酒,他们倒酒时酒线可以拉得很长很长,同时滔滔不绝地跟你讲解酒以及酒文化。当地人操着特色的口音听起来也格外的热情和亲切,再热情一点的,还邀请你到他们的酿酒作坊去参观。客人买不买酒真的没关系,店家最大的客户还是批发商,他们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与他们相处,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就会浸在他们的简单、专一和淳朴的快乐之中。其实,人们平时说的“茅台酒”有两个概念,狭义的概念是贵州茅台集团生产的酒产品,另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所有在茅台镇生产出来的酒。虽然小镇只有三条主要街道,却有一千多家私人酿酒作坊,每天有一万多辆货车穿行于熙熙攘攘的街道之间,做的全都是跟酒有关的生意。
  除了在意酒的色香味,我们更喜欢每一杯酒背后的故事。有幸参观了一个家庭酿酒作坊,记忆颇为深刻。该作坊一楼有不同用途、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和功能的酿酒设备,非常的齐全。走到二楼的时候,我们不禁“哇”了一声,那场面真是让人震撼呀!一坛坛、一排排大大的酒缸,似乎和我一样高,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大约有几百缸,煞是壮观。每个酒缸上还贴有标签,记录发酵的时间和容量等等,特别是每一坛酒缸的盖子上,都铺着一条大大的、鲜艳无比的红色绒布。主人告诉我们:“新酿的酱香白酒,味刺激、冲鼻、糙辣,必须经过窖藏,且窖藏时间越长,酒体中的酯化反应、硫化物的挥发、分子间的缔合就会越彻底,达到除杂增香的效果,酒喝起来才会醇厚喷香……”对于每一滴用心酿造的酒,主人熟悉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讲解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感受到了酱香白酒“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的传统酿造工艺之不易。
  贵州茅台在世界范围内声望斐然,和苏格兰威士忌以及法国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茅台镇三面环山,中间一部分被赤水河分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囚笼”,赤水河两岸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特殊紫色沙页岩地质结构也十分有利于水分的过滤渗透和溶解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说,茅台所酿之酒神奇神秘,和它所处位置是密不可分的。独特自然环境,优质的水质,独有的传统工艺等等造就了“独步天下”的酱香美酒。其细腻饱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美妙风格,是其它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据当地史料记载,红军四渡赤水中三渡赤水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强渡过河的,受伤的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伤,至今传为佳话,增添了茅台酒的传奇色彩。其实,赤水河的酒文化据说可以追溯至大禹时代,当时的濮人已善酿酒。汉代茅台酒因汉武帝一句“甘美之”而声名鹊起,唐宋以后,茅台酒更成为历代王朝贡酒。西汉时期汉武帝盛赞茅台酒的故事为很多人所知,是茅台酒借当时统治者之手打造自身品牌的得意之笔。但是20世纪初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情急之下摔破酒坛博得品酒师的驻足品尝,从而一举拿下金奖,更是抓住了茅台酒走向世界的良机。而时至今日,酒文化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孩子出生满月,饮酒已经成为当地人饭桌上的常规。
  茅台小镇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早已让她跻身于西南重镇之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茅台小镇就像一本精美的书,一年四季散发着春天般的清香,吸引着人们去品味。清朝卢郁芷有诗曰:
  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是的,多少年来美酒像美人一样,一直等待着能真正读懂她的人。“容天下人,卖天下酒”,淳朴善良的茅台人一直用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去搭建平台和寻找机会发展他们的酒事业。茅台镇酒产业的腾飞,同样刺激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行走在今天的茅台镇,走在那些雕花门窗仿古建筑的房屋下,恍惚间以为自己穿越了年代。这里虽没有大都市的喧嚣繁华,却独有一份浑然天成的精致与祥和。这个在偌大的中国地理版图中,几乎看不到或者只有一个小小点的小镇,它却在西南一隅熠熠生辉,如同传奇般存在着。漫步茅台,满镇尽飘酱酒香,你会感觉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也感觉到人世间的悠闲和美好。
  千百年来,茅台人一直传承“茅台文化”、打造“文化茅台”。茅台的酒门为中国古典城楼式建筑,高大气派,庄重华丽,象征着国酒茅台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享誉海内外高贵典雅的气质。国酒门东侧的小山上,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7层楼高的茅台酒瓶,瓶内有螺旋楼梯可登高环眺,这个酒瓶被誉为“天下第一瓶”。其实整个茅台镇就是一个天然的酿酒厂。古道小巷、青石老街,历史文化遗迹与大自然的奇诡壮丽处处可见,云雾缭绕,酒旗飘飘,诗情画意的山水韵味尽显其中。
  当天色整体黯淡下来,华灯初上,特制的灯光闪烁于两岸崇山,我们沿着赤水河边行走,欣赏着声光电技术讲述茅台百年历史的视觉盛宴,真是让人美醉。闭上眼睛,仿佛都可以看到小镇的上空,欢快的酒分子精灵,伴着氤氲的酱香在恣意地追逐、飘荡……
其他文献
一  夜,醒着。当泪水流下来,你想起了梭罗的那句话:说什么天堂,你羞辱了大地。  我从不怀疑自己,来自骨子里的热爱。这条通往宽阔远方的道路,我除了相信用勇气走下去,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境界和品味永远属于时间里甘于寂寞的人。让喧嚣的一切去假想,包括那个偶尔疼了的自己。古人云: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桃树下说话的男女,在流水的城市与工业遥相呼应。那些看似风情的去向和路径,却无风趣可言。很多游弋于
期刊
是的。我被震撼了  这垂在崖边的红枫  在光影的涌动下  在深秋浓烈的凝视下  她把情思  把绯红的心事  向着来路  招搖地挂在脸上  而这陷入凄凉的深山  石头冰凉,落叶破败  溪水接近干枯,躺在河床上  数流逝的日子,数见证过的  一些花开和誓约  我是一枚掉落于时空的红枫  挂在阳光的午后  小心翼翼,却又惊喜万分地  对着一声声冲破喉咙的鸣叫  紧张地掀开  体内的陈旧和荒芜  内 敛 
期刊
1  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地敲打窗户上的玻璃,流下一行行伤心的眼泪。那雨滴对着窗问:“你知道为啥叶落归根吗?”窗伤感地答道:“土生根,根生木,木生叶,根和木和叶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挂啊!”雨滴依然如故地十分痴情地带着忧伤贴近那扇窗户,痴情的窗户默默地耐心接受着雨滴向它的倾诉,可雨滴还是顺着窗户不停地往下流淌它那悲伤和痛苦的忧情。  涛的房屋临海而住。从他家的阳台上往外望去,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期刊
海口多水,海江湖河溪水滋润着海口,让这座城妩媚多姿。海口的水虽不比威尼斯,也不比水乡周庄、同里,却也算是这座城的一个特色。有水自然有船,水上走着船,船在水上行,船就成了海口的一景。  海口看船有两个去处,其一是海甸溪,其二是西海岸。  每次经过长堤路,我总要停下脚步,伫立江边,观望江上的船。一日下午,我专门沿海甸溪从新港往人民桥、和平桥、新埠桥而行。正是落霞时分,一些暮归的船泊在岸边,船家开始操持
期刊
如果那次没有去海口,海南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改变——那儿大抵是椰子的故乡,岛屿的上上下下都种满了椰子树,偏偏我去了,这个脑海中臆想的画面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打破了。当然,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海南确实有很多的椰子树,只是与高大的椰子树比起来,更让我难忘的是一片叫“红树林”的树群。  那一次,我和先生本是为探访海瑞墓而去的,因为坐错了车,被司机带到了东寨港。我们素来都是懒散惯了的,既然来错了
期刊
女人今天起得早,一到周末必睡到自然醒的习惯。  女人洗罢澡,用风筒将头发吹到微干,然后把发梢卷进卷发棒里,再把昨天新买的面膜敷到脸上,哼着她自己也不知名的曲子,做早饭去了。  窗外的喜鹊“喳喳”地叫,空气里弥漫着盛开的茉莉花的香气,女人用力嗅了嗅。  狗狗“浩浩”跟着她在厨房忙碌,“浩浩”是那个叫“浩”的男人五年前送给她的,她懒得想名字,就用男人的名字给狗狗命了名。  家里只有她和“浩浩”,近十年
期刊
在湄潭,最有意思的事是参观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湄潭是贵州遵义的一个偏远小县,竟然有一个国字号的茶工业博物馆,是很令人好奇的。当然,不仅好奇,也有点小小诧异。  这家茶工业博物馆,曾经是一家茶叶加工厂。当年湄潭所有的茶园的茶叶,都是由此地加工销往国内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如果再往前追溯,这个茶厂的前身叫中央茶叶实验所,由民国政府建于抗战时期。  关于这个实验所,得花点笔墨说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
期刊
飞机凌空那刻,伴隨着轰隆隆的声音,我心里出现了少有的激动,再过差不多两个小时,我就要踏进最深刻的历史记忆——遵义城。在我的脑海里,遵义不仅仅是一座城,它是一个著名的红色符号,更是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峰回路转。八十三年前,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从此,伟人引领历史,革命才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民族漫长的悲怆命运才得以在金戈铁马中改写。  这之前的遵义城,对我而言,仅出现在史书和影视剧里。
期刊
夜宿茅台镇,闻着两千多家酒厂散发出来醇香的酒味,我枕着从窗外漏进来朦朦胧胧的月光,默念着朱熹那首《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黄叶共悠悠。白天所观赏到的这里秀美的山山水水一一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参观遵义老区的革命史,那一幕一幕感人的画面仍然反复地回映着;老区人民熟唱的革命歌曲欣然不时地在我的耳边久久回响。而我怡然在不知不觉中酣然入睡……  第二天早早起来,吃过一碗“遵
期刊
在16世纪的某个黄道吉日,老太爷的六世祖从山阳县迁家至涟水县,把后代定在了此地,老太爷就生死于此。从家谱可知,原始的韩家人生活在中原南阳,后几经迁徙经陕西韩城县等地到达苏州府地。风转水移,生生若根。到了我老太爷这一辈子,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末,洋事洋物包括洋布、洋油、洋火、洋皂还有洋神父渗透到江苏各地。他是个干体力活的村民,属于农匠艺工一类,靠着编草席、柴席、笆斗之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