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美佳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开展众美佳(23%戊唑·咪鲜胺EW)不同用药时期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众美佳用药量750mL/hm2,在小麦扬花初期2次用药(即扬花初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效果最好。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要适当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众美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65-02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世界麦区广泛发生的重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1]。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会使感病小麦籽粒中含有DON等真菌毒素,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危及人畜健康[2,3]。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大,且主产区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而使我国成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最高、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淮河以南及長江中下游一带发生最为严重[4]。近些年来,凤阳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发生年份,自然发生田块的病穗率超过30%,因此,对该病害的防治以及相关抗病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众美佳”(23%戊唑·咪鲜胺EW)不同用药时期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为今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良星77。试验药剂为众美佳(23%戊唑·咪鲜胺EW,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环境条件 试验地点设在凤阳县板桥镇二铺社区。试验地为水稻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7%,pH值6.8。2017年10月26日播种,人工撒播,播种量400kg/hm2,播种时基施45%复合肥600kg/hm2,尿素150kg/hm2,拔节前追施尿素170kg/hm2。4月19日齐穗,生产模式和生育期同当地生产情况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包括空白对照),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长9m,宽4m,面积36m2,随机区组排列。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众美佳在齐穗期施药1次;处理B:众美佳在扬花初期(5~10%开花)施药1次;处理C:众美佳在齐穗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处理D:众美佳在扬花初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处理E:空白对照(喷清水)。
  1.4 施药方法 本试验分别在4月19日小麦齐穗期、4月22日扬花初期进行第1次用药,扬花期第2次用药,时间分别为4月25日和4月27日。药剂处理区每次用药量均为750mL/hm2,空白对照区喷清水。使用嘉丰12A电动喷雾器对小麦穗部均匀喷雾,用水量为450kg/hm2。
  1.5 调查、记录和药效计算方法
  1.5.1 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1次药后7d、第2次药后7d和14d,分别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小麦生长情况。5月17日,在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调查防治效果。
  1.5.2 调查方法 每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调查100穗,共调查500穗。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
  2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
  3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
  4级: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1.5.3 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相应级值)/(调查总穗数×4)×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是2次喷药的高于1次喷药的,具体表现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其中,处理D的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54.00%和55.12%,均显著高于处理B、A;处理C的病指防效显著高于高于处理B、A,穗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D和C的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同(下转129页)(上接65页)一药剂“众美佳”在用药量均为750mL/hm2的情况下,以在扬花初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的防效最好,在齐穗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的防效其次,最差的为在齐穗期施药1次。
  2.2 药害情况 施药后7d进行药害调查,未发现产生药害,说明以上药剂和用量对小麦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了药剂“众美佳”不同用药时期和不同用药次数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扬花初期为最佳用药时期,此时防效高于齐穗期。在气候条件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年份,使用众美佳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较优方法为:扬花初期2次用药,即扬花初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若选用齐穗期用药防治,也需在齐穗期用药后的5~7d再补药1次效果更好。
  本年度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田块病穗率超过30%,病指高达25,为大发生年份。按农业部登记用药量,本试验的1次用药防治病指防效在50%以内,2次用药病指防效也低于60%。因此,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防治上应适当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以提高防效。
  参考文献
  [1]刘景松.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1):54-56.
  [2]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8):1476-1488.
  [3]焦艳艳,吴保瑞,季飞,等.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01-102.
  [4]刘福海,王云川,万建兵,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109-11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企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出差过程中移动办公的需求日益强烈。通过对应用系统的移动化,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业务、
当前,云计算成为一种新兴潮流正在积极革新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Web服务作为一种代码层面的“云服务”为提高软件代码利用率,实现“积木式”功能搭建创建了条件。基于此,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溶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所提供的服务层出不穷,给现代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也在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这也是
科学技术改变了生活,也影响了生活态度。信息时代以来,计算机信息网络在使用越来越便捷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也在磨耗着人们对于网络安全的信心。到底归结起来的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互联网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因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大迈步前进,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3G到4G,再到新兴起的5G,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互联网用户逐年递增,使得现代移动信息数
由于光缆监测、资源管理和业务跟踪查询的优势,智能ODN逐渐成为光纤接入网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本文针对电力通信中的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各种技术的优劣分析电子标签技术的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存在的拒绝服务攻击问题、网络信息窃取问题、网络信息伪装攻击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安